生态示范市创建主战场(创建国家示范区)
金顶街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开展线上手工制作活动
苹果园街道综合文化中心线上剪纸教学作品
“文轩云图”24小时智能书店提供无接触借阅服务
原创歌曲《身边》MV在学习强国APP、北京电视台播出
“E起行动 抗击疫情”文艺作品有奖征集(部分作品展示)
海量数字资源为市民居家生活提供“精神食粮”
石景山区图书馆读者自助借还图书
疫情暴发以来,举国上下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投入到共同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数万名逆行的白衣天使奔赴最危险的主战场;许许多多的企业和个人驰援一线;更有“文旅人”在其岗位上、小区里、生活中默默作着一点一滴的奉献……随着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眼下各行各业逐步复工复产,公共文化场馆正在有序开放。“宅”在家多时的居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更日益高涨,曾经的那份“热闹”逐步重现!
其实,公共文化服务不存在“打烊”一说。相关资料显示,疫情期间,全国多地的公共文化机构都将服务阵地从线下转为线上。而新冠肺炎疫情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更是一次高压下的检验。回首最艰难的战“疫”时期,在京西,疫情并没有打乱基层文旅人的阵脚,石景山区以“文”战“疫”,工作依旧有条不紊。
“创建国家示范区,就要锻炼更强的‘免疫力’!”这是石景山区在此次战“疫”中的共识与心声。
2020年是石景山区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验收之年,创建工作进入到最为关键的时期。在疫情带来的特殊处境中,石景山区展现出了灵活机动的服务模式、体系化的应对机制、持续性的供给能力……可以说,面对疫情大考,石景山区交出了一份相对过硬的成绩单。
石景山区以国家示范区创建在体制机制、干部队伍、数字服务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为依托,凭借成熟的社会化运营机制、完善的总分馆制建设和数字化创新手段,在疫情期间积极开展“以文战‘疫’”主题原创文艺作品展示、“E起行动 抗击疫情”有奖作品征集等活动,为战“疫”聚力,奏响时代强音,书写“硬核”担当。
示范区创建 为战“疫”铺基石
通过连续多年的创建实践,石景山区形成了完善的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单位积极参与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为疫情防控奠定了坚固的基石。
疫情发生以来,石景山区迅速成立了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重大活动及文化旅游行业服务保障组,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关闭区-街-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场馆、文物保护单位、旅游景区及所有文化娱乐场所,停止举办集中性文化活动,并通过石景山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及时发布通知公告;加大对住宿经营单位、网络文化市场、实体书店、机场大巴站点“四不两直”检查力度,建立动态更新的人员健康、旅居史、复工复产监测台账和情况报告制度,制定并持续完善“五步走”“四原则”“八要八做到”等工作措施,规范和优化住宿经营单位疫情防控工作流程,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
社会化运营 为战“疫”增元气
此前,通过示范区创建实践,石景山区所有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和部分社区文化室已实行社会化运营管理,实现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显著提升。
疫情期间,相关文化类社会组织企业等社会化运营主体成为文化服务的重要力量,承载着科学知识传播、正向价值引领、线上文化服务等多重功能,实现了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场馆不开放、服务不停歇”,为地区疫情防控工作注入了“强心针”和“稳定剂”。
线上朗诵、云课堂、云逛园、在线舞蹈教学、风采才艺大比拼、光影新播客、直播制作手工玫瑰……疫情期间,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不断探索创新,根据居民文化需求,开展多元化的文化活动,让公共文化服务精彩不断档。八宝山街道综合文化中心举办“为爱发声 共同战‘疫’”线上朗诵活动致敬一线工作者;八角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原创之窗”作品征集活动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积极参与,创作出大批优秀文艺作品;金顶街街道综合文化中心“线上”手工花艺培训,让群众在家体验手工创作的快乐。他们还收集汇总了“社工日记”,记录了社区工作者的不凡与艰辛;老山街道综合文化中心联合专业医生开展“健康宅家 防疫云课堂”,针对疫情期间自我防护技巧进行线上直播培训,群众在留言区与医生互动,第一时间解决疑惑。同时为了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宣传,他们还精心策划了“复工我承诺”倡议H5活动,让“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深入民心;鲁谷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利用已建立的多个微信群,图文并茂地编辑《宅,就是最好的保护》《有关防疫,我们要知道》《复工防疫指南》等防疫知识向居民进行宣传;古城街道综合文化中心推出的“线上云课堂”,通过录播、直播的方式满足了群众的文化学习需求;广宁街道综合文化中心“‘旗’开得胜”庆三八妇女节活动为群众搭建了展示美的平台;苹果园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利用线上微课堂开展剪纸教学,所有课程均为抗击疫情主题原创作品,深受居民好评;五里坨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开展的“宅家也快乐,我们e起来”线上个人才艺展示先后征集了各类作品963件,3.6万余人次参与。除此之外,五里坨街道2个已开展社会化运营的红卫路社区和隆恩颐园社区文化室也组织了丰富的线上活动,成为疫情期间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公共文化服务的有益补充。
自1月24日开始,在严格落实公共文化设施暂停开放要求的基础上,石景山区文化和旅游局组织发动各街道综合文化中心社会化运营团队利用微信公众号、群视频等多种方式,举办网络才艺大赛、艺术培训在线授课等各类文化活动1532项、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和报道社区工作事迹1472次,惠及群众39.7万余人次,有效发挥基层公共文化机构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宣传发动和文化服务作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总分馆制建设 为战“疫”筑信心
作为全国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试点,石景山区在全部9个街道部署挂牌建立分馆,在冬奥组委办公地、郎园park文创园区、北京银保建国酒店建立3个特色分馆,并在60个社区建立基层服务点,形成“1 12 60”的三级总分馆制体系。
疫情期间,总分馆制体系成为了激发各级文化资源活力、讴歌伟大民族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纽带。石景山区图书馆利用微信工作群,及时向分馆推送数字文化资源攻略、疫情期间免逾期费用情况说明、亲子阅读活动、宅家课程、快乐阅读直通车手工制作、诵读沙龙等总分馆线上联动活动。遍布于居民小区、文化广场、商务楼宇、超市、公园等无人值守的“文轩云图”24小时智能书店疫情期间每日增加书柜消毒频次,在APP上线《新型冠状病毒大众心理防护手册》《写给孩子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普绘本》等畅销新书电子版,方便群众24小时尽享阅读之益。
充分发挥文化战线业务优势,结合防控一线典型案例和感人事迹,创作出歌曲、京韵大鼓、相声、快板等类型丰富的文艺作品共计173篇。歌曲《身边》MV在“学习强国”、北京电视台、“今日头条”、“北京数字文化馆”等平台发布;区文化馆相声演员李然创作的快板《众志成城战疫情》通过“石景山公共文化”微信订阅号发布,广受赞誉。引导发动文化类社会组织七彩树社区文化发展中心创作小品《明天会更好》。五里坨街道综合文化中心运营团队创作并录制完成歌曲《爱在春天里》。用文艺的形式激发正能量,弘扬真善美,凝聚社会共识,筑牢防控疫情的钢铁长城。
数字化手段 为战“疫”强动力
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成为石景山区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的“配方药”,也为疫情期间开展线上服务提供了充沛动力。作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制的核心创建成果,“石景山公共文化”微信订阅号、“石景山文化E站”平台及“石景山文E”手机APP已经成为地区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反馈需求评价、享受数字资源的主渠道。疫情期间,“石景山文化E站”平台开展的“传递梦想、冬奥有我”冬奥文化主题系列线上展览,让群众足不出户了解冬奥历史、文化、竞技、价值观等相关知识;“E起行动 抗击疫情”石景山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文学艺术作品有奖征集展示活动一个月内征集书法绘画、剪纸、原创诗歌、手工泥塑等原创文艺作品268件。
石景山区公共文化数字资源系统则以全区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公共电子阅览室等为依托,将整合后的数字资源共享普及到社区一级,内容涵盖国学、音乐、书法、外文绘本、连环画、冬奥专题、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专题等。数字平台和数据库为特殊时期市民居家生活提供了“精神食粮”,为疫情防控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几个月来,石景山区利用数字平台精选推荐海量电子图书、文博名师讲坛、抗疫知识专题、经典影片、慕课资源等数字资源共计41TB,组织开展原创作品有奖征集、庆元宵猜灯谜、疫情防控知识大闯关等形式多样的线上文化活动。据统计,1月24日到5月15日期间,石景山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浏览量123.5万人次,电子图书、龙源期刊、学习百科和在线课程成为最受市民群众欢迎的数字资源。
当前,石景山区图书馆已经部分恢复开放和服务,读者通过网上实名预约的方式入馆借还图书。与此同时,石景山区其它各级公共文化设施也都做好了桌椅调整、消毒杀菌等开放前的准备工作,制定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确保为市民群众提供优美安全的文化活动空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