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野史和正史的区别(正史与野史的区别)

想要了解历史就要去看史书,因为史书记录了之前发生的重大事件和杰出人物,通过这些主要脉络,我们能对以前发生的事情有一个整体的轮廓有了主要框架之后,我们再去了解填充其中的细节,我们就能看到基本面貌了,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古代的野史和正史的区别?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的野史和正史的区别(正史与野史的区别)

古代的野史和正史的区别

想要了解历史就要去看史书,因为史书记录了之前发生的重大事件和杰出人物,通过这些主要脉络,我们能对以前发生的事情有一个整体的轮廓。有了主要框架之后,我们再去了解填充其中的细节,我们就能看到基本面貌了。

史书有正史、野史之分,讲的都是历史,但是野史和正史有着明显的区别:

一、性质不同,是否为官方撰写的文献

1、正史由官府主持编写,具有政府权威性。

2、野史指古代私人编撰的史书,与官修史书不同的另一种史书,与“正史”相对而言。

早期的正史私修成分也很大,司马迁、陈寿都不是代表政府修史,后期修史变成了官修行为,官方收集史料比民间容易多了。

二、编写时间不同

1、正史通常由下一个朝代修订。

2、野史是当代所编,虽然显得粗鄙,但部分内容具有原始性、真实性。

三、考证不同

1、正史是指以纪传体、编年体和国别体为编撰体例的史书。正史可以考证,总体而言,正史是最可信的。

2、野史,没有人知道它是真是假,一般靠百姓流传下来,没有书可以考证。简单地讲,野史所说之事,是否真实在历史上发生,还待定,很有可能是杜撰的。

正史大都是经过官方认可的,所以往往带有当时国家意志和民族的情绪夹杂在里面。会有着一定程度上的修饰,比方说为尊者讳。但正史的资料来源都是史官的记录,是第一手资料,而且有着多方的论证,修订,任何记载都是有迹可循,即使有失偏颇,但也整体框架是没变的。而野史多是经过了百转千传,玩过传话游戏的都知道,传几次就面目全非了。其中夹杂了大量的民间传说,甚至还有可能杜撰。

四、趣味性不同

1、野史的趣味性大于真实性,娱乐性大于严肃性。

2、正史则是注重真实性,以理服人,以信服人。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史官宁肯掉脑袋也不愿按照统治者的意思篡改历史,这就是正史的价值。所以正史读起来比较枯燥,晦涩难懂。

正史分类

正史主要分为三大类:纪传体、编年体和国别体。当然还有一些政书体和其他的体裁,比如流传下来的圣旨和人物墓志铭等。

纪传体史书 一般是以人物传记为记录的史书,这些史书的特点是把人物形象写得特别鲜明。

《二十四史》都是用纪传体的形式记载的。特别是《史记》,可以说《史记》算得上是纪传体的鼻祖,后人对史记推崇至高,他里面记载的人物形象也是非常鲜明!比如说项羽,项羽是刘邦的对手,最后输给了刘邦,算是败寇,但在《史记》的记载中,人们却没有读出一个败寇的形象,更多的是一个悲剧英雄的形象!这就是纪传体的魅力所在,但是纪传体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历史事件的发生要从多个人物传记中翻阅才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科普一下:《二十四史》指的是二十四部史书,而不是一部史书,是除了清朝历史的其他史书。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编年体史书 一般是以年代为线索来叙述历史故事的。这类正史的代表就是《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在历史正史中的地位仅次于《史记》,他是北宋年间司马光写的一本帝王教科书。当然资治通鉴从历史上的春秋末年开始的三家分晋到北宋年间的历史故事。以历史事件为基础将每一段历史都还原得非常清晰。并且每一段历史故事后,司马光都有一些自己的评价,这一点和司马迁一样,他们不是以写史书而写史书,都会加入自己的情感进去,让枯燥无味的史书变得有声有色。

科普一下:这些史书也属于国别体,《春秋》《左传》《竹书纪年》《汉纪》《后汉纪》《国榷》

国别体史书 是以国家为单位的史书记载,这类史书相对于纪传体和编年体相对来说比较冷门,代表史书是《战国策》。《战国策》顾名思义是描写战国的历史,写了战国七雄之间互相攻伐的事件。这类史书的特别是以写史而写史,就是纯写史,没有加入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所以这类史书一般都是比较枯燥乏味的。

科普一下:主要是《战国策》《国语》

以上都是正史,当然还有一些流传下来的圣旨,大臣们的一些上书和一些人物墓志铭等,这些也都是正史。总体而言,正史是最可信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还原历史真相

野史故事

野史一般是指正史上无纪录,或者正史上纪录为“传闻”的史事,多是民间的街谈巷说及遗闻佚事。有时候也会与正史冲突,但也是需要结合看才能分析出对错的。相对于正史来说,野史就非常多了,这里我举一个例子,一个是大家都知道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但非常遗憾,它算得上是一部野史。也就是说它里面叙述的事情中有真实的史料,但是加入了大量夸张和虚构的情节,导致了历史真实情况的虚假。当然要读三国的真实历史,《三国演义》是不对的,而是要对《三国志》!

野史相对于正史来说是是非常让大家喜爱的作品,因为它里面的故事情节深入,让读者读之异常有趣,增加了可读性。大家谈论野史也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也是值得流传的。所以相对历史来说,野史的数量是远远多于正史,每一个传奇的人物背后几乎都有一部野史,明清很多人写的笔记小说都证明了这一点。

最后,不论是野史还是正史,都是对历史的记叙,都有助于后世之人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学习历史,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自我的成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