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的历史真相(封神知识点一篇开篇诗)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封神演义》第一回,开篇即是一首古风。长达60句,每句7字,共计420字。它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1、前十句从盘古开天写到大禹治水;

2、第11~16句共六句,从夏王朝建立写到成汤伐夏;

3、第17~36句共20句,写殷纣王各种倒行逆施、宠信妇人、祸乱江山;

4、第37~54句共18句,写姜子牙下昆仑到武王伐纣建立周朝;

5、第55~60句共6句,写姜子牙封神。

这首诗名虽古风,实为史诗,自开天辟地写到商亡周兴,从上古时代写到封神时代,时间长达数万年,称得上是如椽巨笔。其中蕴含的世界观及神话、史实都颇值得一说。

封神的历史真相(封神知识点一篇开篇诗)(1)

九轩封神彩图“武王白鱼跃龙舟”,侵删

一、上古

混沌初分盘古先,太极两仪四象悬。子天丑地人寅出,避险兽患有巢贤。燧人取火免鲜食,伏羲画卦阴阳前。神农治世尝百草,轩辕礼乐婚姻联。少昊五帝民物阜,禹王治水洪波蠲。

混沌,是指天地开辟前的昏蒙状态,形态我们都知道了,如同一个鸡蛋。三国吴·徐整《三五历纪》记载了那段最激动人心的神话(此书已佚,此段见于宋·李昉《太平御览·天部二》):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

这是关于盘古开天的最早记载,基本奠定了现在我们熟悉的故事根柢。后来又出现了盘古死后,头及四肢化为五岳,血脉为江河,毛发为植被等神话,都不过是由此延伸出的枝蔓。

值得一说的是“万八千岁”这个时间,为北宋大哲邵雍(世称邵康节,传为《邵子神数》作者)借以描述自己的宇宙观。后来宋末元初大学者吴澄又对邵氏之学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明·张九韶《理学类编》有其节录:

草庐吴氏(即吴澄,世称草庐先生)曰:一元凡十二万九千六百岁,分为十二会,一会计一万八百岁。天地之运,至戌会之中为闭物,两间人物俱无矣,如是又五千四百年,而戌会终……故曰天开于子……故曰地辟于丑……故曰人生于寅也。

看过《西游记》原著的朋友,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与西游第一回开篇“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故曰人生于寅”的世界观设定文字逼肖。张氏为明初学者,《西游》写作于明中后期,所以不必怀疑,吴承恩老先生(严格说来,作者不一定是吴承恩)这段话就是抄的。然而能化为己用,且又如此贴合,那就是大才。

而《封神》实际与《西游》一脉相承。《封神》作者有巨大的文学野心,写作因由便是“意欲与《西游记》、《水浒传》鼎立而三”(《浪迹续谈·卷六》),其时西游畅销天下,封神其实就是蹭的西游这个大IP,这就是我们读《封神》,总不自禁将它当作《西游》前传的原因。第三句“子天丑地人寅出”点明的,就是两者世界观上的承继关系。

有巢氏,教人构木为巢;燧人氏,教人钻木取火,两人在封神故事中不曾出场。伏羲画卦,神农尝百草,轩辕黄帝教化万民,三人称火云洞三圣。火云洞又称火云宫,宫者,帝王之居。首回女娲在诞辰之日,犹去火云宫朝贺,可见三圣地位在女娲之上。少昊即黄帝长子玄嚣,所谓五帝即青帝伏羲、炎帝神农、黄帝轩辕、白帝少昊和黑帝颛顼(黄帝少子)。

接下就是我们熟悉的大禹治水。

封神的历史真相(封神知识点一篇开篇诗)(2)

盘古

二、夏本纪

1、理水

夏禹,是黄帝的四世孙。帝尧之时,洪水滔天,民不堪其扰。禹父鲧临危受命治水,经九年,到帝舜之时而水不停息,被杀于羽山。鲧曾经偷取天帝的息壤,死后精魂不散,经过三年之久,肚子里竟然孕育出新的生命。天帝派天神下凡,以吴刀剖开鲧的尸体,突然跳出一条虬龙,头上生着一对尖利的角,飞上天空。这条龙就是禹。

禹奉命与伯益、后稷等治水,鲧用“堵”法,禹以“疏”法,居外十三年,过家门而不入,才平息了洪水。传说禹治水之初,先赶跑了水神共工,又擒住了淮涡水怪无支祁(鲁迅先生认为,无支祁是孙悟空原型),最后统率人民开凿水道,厘定高山大川,最后才把洪水导引到大海里。

禹为了打通辗辕山,化身成黑熊凿山开路。被正赶来送饭的妻子涂山氏所见,吓得落荒而逃,最后跑到嵩山之上变成了一块石头。禹既羞且愧、又急又气,便向石头大叫:“还我儿子来!”石头裂开,生下一子名曰“启”,启,就是裂开之意。

封神的历史真相(封神知识点一篇开篇诗)(3)

大禹

2、夏启

禹以治水之功,登上帝位,定都阳城。据《古本竹书纪年译注》,有颍川说(今河南登封告成镇)、潞泽说(今山西晋城西)、唐城说(今山西翼城境)及陈留浚仪说(今河南开封)等。

禹在位十年(《竹书纪年》为45年),东巡崩于会稽,以天下授伯益。伯益让位于启,启即天子之位,建立夏朝,从此帝系传承由公天下(禅让)转入家天下(父子)。《史记》中的记载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舜驾崩时,禹曾让位于受子商均,可是天下诸侯都不朝见商均而反朝见禹,禹因此即位;禹驾崩时,伯益也学他让位于启,然而他的声望及贤名不如启,天下诸侯都不肯朝见他,启因此即位。

伯益得到了让贤的美名,夏启得到了诸侯的承认,似乎是皆大欢喜的结局。然而《竹书纪年》用一句话就揭开了这种温情脉脉的面纱:

益干启位,启杀之。

一点儿也不浪漫。

3、传承

据《史记·夏本纪》,夏朝帝系表如下:

大禹、夏启、太康、中康、帝相、少康、帝予、帝槐、帝芒、帝泄、不降、帝扃、帝厪、孔甲、帝皋、帝发、履癸(即夏桀)。历17帝,享国约471年。

夏启死后,太康耽于享乐,常常外出打猎数月不归,被有穷氏首领后羿(与羿射九日之人同名)乘机掌握了国政。直至帝相,夏朝三位帝王,都是后羿的傀儡。后来后羿有问鼎之心,便赶跑了帝相,自己当了天子。

后羿的义子寒浞杀了义父,再杀了帝相,自己称王。帝相的遗腹子少康长大后在有仍氏、有虞氏之地靠着夏后氏余荫及个人威望崛起,收拢旧臣,以弱胜强攻灭了寒浞封在东方的两股诸侯势力。然后挥军西向,灭寒氏。少康复国成功,史称“少康中兴”。

传八代,至帝孔甲。孔甲喜好并向往鬼神迷信,又好色淫乱,夏后氏国运衰败,诸侯都有二心(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

再传三代,至夏桀。

这哥们简直是纣王的前世。从孔甲以来,夏之诸侯多叛,桀不修德行反而以武力威胁百官万姓。据《竹书纪年》:

后桀伐岷山,进女于桀二人,曰琬、曰琰。桀受二女……而弃其元妃于洛,曰末喜氏。末喜氏以与伊尹交,遂以间夏。夏桀作倾宫、瑶台,殚百姓之财。大夫关龙逢谏瑶台,桀杀之。

夏桀本来有正宫元妃妹喜(末喜),在得到有缗氏(岷山)二女后又厌弃她,妹喜于是与伊尹结交,因而伊尹以此来离间夏王朝。他又荒淫无比、与民争利,修建倾宫、瑶台,使百姓资财耗尽。大臣关龙逢(即关龙逄páng)谏止,因而见杀。

夏失其道,则天命之君应运而生。

封神的历史真相(封神知识点一篇开篇诗)(4)

妹喜

4、成汤伐夏

成汤是商族的第十三代首领,夏桀害怕他的威胁,囚之于夏台。不久把他释放归国。汤获释之后,修德练兵,经九次血战而无敌于天下(有说十一战,有说二十七战),诸侯皆归之,于是汤举兵伐夏。

汤作《汤誓》,列举夏后氏罪状,曰“有夏多罪”。又以“吾甚武”,号曰武王。这是历史上第一个武王。

什么样的人能称为武王呢?据《逸周书·谥法解》:

刚强理直曰武。威强睿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

所以成汤之武不是武勇,而是刚强不屈、能辨曲直;威服强敌,睿智怀德;克定祸乱,再造江山;法以正民,使之畏服;举大义之兵,穷极韬略。后世的周武王姬发、汉武帝刘彻,都是千古一帝;光武帝刘秀、魏武帝曹操、宋武帝刘裕等,也是一代雄主。

经有娀之虚、鸣条两战,夏师败绩,成汤遂灭夏。放桀于南巢,最终死于历山。

一个崭新的王朝建立了,这就是商朝!

成汤也是商朝第一位天子!

封神的历史真相(封神知识点一篇开篇诗)(5)

商汤

三、商本纪

1、成汤

《封神》第一回:

成汤乃黄帝之后也,姓子氏。初,帝喾次妃简狄祈于高禖,有玄鸟之祥,遂生契。契事唐虞为司徒,教民有功,封于商。传十三世生太乙,是为成汤。

对照《史记·殷本纪》,这种说法是没什么问题的。殷始祖契,母曰简狄,为帝喾次妃。帝喾为黄帝四世孙,因此契为黄帝五世孙。简狄在野外洗澡时,见到玄鸟落下一只卵,她取而吞之,感孕,生下殷契。玄鸟是种什么鸟?有说是燕子,有说是凤凰的,总之莫衷一是。

这就是《诗经·商经·玄鸟》的千古咏叹: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契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舜(唐虞即指尧、舜)封为司徒,封地于商,赐姓子氏。传十三世,天乙立,即成汤。

《竹书纪年》说“汤有七名而九征”,七名指成汤的七个名字,分别为:姓生、履长、瘠肚、天成、天乙、地甲、成汤;九征指成汤的九次对外战争,分别为:征葛、有洛、豕韦、顾、昆吾、夏、有朡(zōng ),余二征不详。然而《孟子·滕文公》有不同说法,“汤始征,自葛始,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帝王世纪》又说,“凡二十七征,而德施于诸侯”。无论是哪种说法,我们都能知道,成汤是经过无数次血战,才拥有了一支百战精兵,控制的地盘、人口、经济越来越庞大,才进而拥有了堪与夏王朝叫板的本钱。

2、太宗

据《史记·殷本纪》,商朝世系表如下:

成汤、【太丁(未立而卒)、外丙(立二年)、中壬(立四年)】、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太丁、帝乙、帝辛(即纣王)。

在后世,第二代帝王的庙号往往是太宗,如汉文帝刘恒(汉太宗)、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光义等。然而历史上的第一个太宗是商太宗太甲,为成汤嫡孙,就像朱允炆与朱元璋的关系,只不过建文帝不是太宗,太宗被朱棣(又称明成祖)拿过去了,也算是根正苗红的第二代。

太甲即位纯属意外,成汤膝下几子命薄,太子太丁没撑到即位就死了,太丁之弟外丙立,在位两年驾崩;又立外丙之弟中壬,在位四年驾崩。没办法,伊尹就立了太丁之子太甲。

伊尹是商初重要人物。《封神》第一回说成汤:

闻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是个大贤,即时以币帛,三遣使往聘之。而不敢用,进之于天子。桀王无道,信谗逐贤,而不能用,复归之于汤

前面写道与妹喜交结之人,就是他。伊尹辅佐成汤建国后,为丞相。历仕五代君主,位高权重。

太甲即位前三年,暴虐乱德,不遵汤法,伊尹放之于桐宫,自为摄政当国。太甲在桐宫三年,悔过自责,洗心向善,伊尹乃迎回太甲,归还其政。这就是古代权臣常说的“行伊尹之事”,就是废立皇帝的大事。

太甲修德,诸侯归之,百姓安宁,伊尹嘉许他,为他作《太甲训》三篇,称为太宗。

君臣一片和睦,当然《竹书纪年》又有不同的记载:

伊尹放太甲于桐,乃自立。伊尹即位,放大甲(即太甲)七年,大甲潜出自桐,杀伊尹。

意思是伊尹自立为帝,放逐太甲,后被太甲所杀,夺回殷家帝位。真是血雨腥风。

3、中宗

传至雍己,殷道衰微,有些诸侯已经不来朝见。传至太戊,殷道复兴,诸侯归之,称为中宗。这是《史记》的记载。

《竹书纪年》以祖乙为中宗。王国维先生在《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中赞同此说,原来《戬寿堂所藏殷墟文字》某断片上存有六字“中宗祖乙牛,吉”,先生由此断定“知《纪年》是而古今《尚书》学家非也”,见图。

封神的历史真相(封神知识点一篇开篇诗)(6)

《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

4、盘庚

众所周知,商又称殷商,何也?

皆由盘庚迁都而来。

商人善迁,从契到成汤未得天下之前十三世之中有八次迁徙。开篇诗中“成汤造亳洗腥膻”,这个亳有三处,分别是南亳、北亳和西亳。南亳为汤即位为商部落首领时所居,有说即今商丘高辛镇;北亳为伐夏之前,会盟诸侯之地,有说即今商丘蒙县;西亳为汤推翻夏朝统治之后的定都之地,有说即今偃师。

中丁迁到隞(今郑州市区),河亶甲迁到相(今河南内黄),祖乙迁到邢(今商丘永城新桥乡),南庚迁到奄(今山东曲阜),盘庚迁了五次,最后迁到殷。这个大家都知道,在河南安阳,有名的殷墟就在那儿。这就是商又称殷商的原因。

《竹书纪年》说“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七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其实到武丁时又别筑沬(mèi,不是沫)都,又称武丁城。纣王即位后,改为朝歌。朝歌实为别都,但行使的是首都的功能,这就技巧性的避开了盘庚“更不徙都”的祖训,迁而不迁,很是高明。

封神的历史真相(封神知识点一篇开篇诗)(7)

影视剧中朝歌城

5、高宗

武丁得傅说于版筑之间,立为三公,君臣合力开创殷商盛世,修政行德,天下无不欢欣,诸侯归之,殷道复兴。

祖己嘉其德,立其庙为高宗。这是历史上第一个高宗。后世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世祖、太宗发扬光大,世宗、高宗等都是守成令主的美号。著名的有唐高宗李治、宋高宗赵构等。

6、武王伐纣

商享国600多年,末帝纣王登基。古代历史上,桀纣常常并称,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也许亡国之君的被黑套路都一样,总之纣王如同夏桀的复制体。

美色:桀有妹喜,纣有妲己;桀有有缗氏二女,纣便有嬖妾二女,

享乐:桀有酒池肉林,纣在此之外更有炮烙虿盆;桀有倾宫、瑶台,纣便有摘星楼、鹿台;

诛臣:桀杀关龙逄,纣便杀九侯、鄂侯等诸侯,并商容、夏招等大臣;

囚人:桀囚成汤于夏台,纣便囚姬昌于羑里;

终结者:夏的终结者是成汤,纣是姬发,而肇始于姬昌,相当于都是被昔日囚徒终结掉的。

而姬发亦称武王,伐纣前,作《太誓》(成汤曾作《汤誓》),随即挥师东向,牧野一战,纣师七十万人一夜之间全部倒戈。周师入朝歌,纣王在鹿台自焚而死。

又一个崭新的王朝在废墟上建立了,那就是周朝!

历史在经过600多年的兜兜转转后,又开始了新的王朝轮回……

封神的历史真相(封神知识点一篇开篇诗)(8)

周武王


参考资料:

《封神演义》;

《袁珂讲中国神异故事》;

《古本竹书纪年译注》;

《史记·夏本纪》、《史记·殷本纪》;

《逸周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