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地震高发区有哪些(土耳其地震为今年以来全球最大地震)
新年第二个月刚开始,土耳其就传来一则重磅消息,正当所有人熟睡之际,一场地震突然来临。此后多次发生余震。发生地震后应该怎么办?深圳会发生地震吗?对此,记者采访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地震局)获悉,深圳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中段,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构造背景。对于市民而言,日常要掌握防震避险知识,发生地震后要学会科学避险。
震级不等于烈度
7.8级是什么概念?震级与烈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土耳其地震发生后,许多人关注起这个问题。2月7日,记者从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地震局)了解到,首先,地震震级是某次地震的属性,某个地震只会有一个震级。地震烈度衡量的是某次地震发生之后对某个地区的影响。其次,地震震级不等于地震烈度。地震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32倍。地震烈度反映地震的后果,一次地震后不同地点烈度不同。
至于不同级别地震的区别,如果是弱震,那么震级<3级,一般不易察觉;有感地震,3级≤震级≤4.5级,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中强震,4.5级<震级<6级,可能造成破坏;强震,震级≥6级,是能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震级≥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 一图看懂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区别
深圳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构造背景
历史上,深圳有没有发生过地震?记者获悉,深圳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中段,是国家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构造背景。
近400年来,深圳没有强震的历史记录。我市自1980年以来,共发生90次小地震,其中,2.0-2.9级地震38次,3.0级以上地震7次,最大地震为1999年9月30日发生在大鹏的3.9级地震。这也就是说,深圳发生过地震。
根据资料,记录到的最大的一次地震是1999年9月30日发生在大鹏的3.9级地震,人们可以感受到震感,但没有造成破坏性影响。另外,还有7次3级以上的地震,人们可以感觉到震感,一些物品也会出现晃动,甚至带来其他到一些破坏性影响。发生2-2.9级的地震有38次,而这样级别的地震,对我们基本没有什么影响。
那么,地震大多发生在哪些区域?根据深圳地震台网多年监测数据来看,对深圳有影响的地震大多发生在大鹏半岛和深圳湾,靠近珠江口一带。比如,在2008年9月初,大鹏半岛在19天内,发生十多次轻微地震;2010年11月19日,在深圳湾发生3.8级地震,深圳大部分地区有震感。
不过,虽然深圳没有发生过破坏性地震,但是曾多次受到周边地震的波及,特别是东南沿海地震带发生的多次中强地震影响。比如,1918年发生在汕头南澳的7.3级地震,当时福田有村民的家里房屋出现了掉瓦现象;还有1969年阳江的6.4级地震、2012年到2013年河源地区几次4级以上的地震等等,深圳普遍都有震感。
此次土耳其地震造成许多房屋坍塌,这也让不少人关注到房屋抗震设防的问题。对此,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地震局)表示,按照2015年国家颁布修订的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深圳市属于抗震设防烈度7度区。深圳市房屋建筑应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的抗震等级要求建造。
地震逃生要掌握“三个姿势”
地震来了,如何快速避险?许多人听过这样一条口诀:“蹲下、抱头、手抓牢”。这是目前国际上倡导的防震避险姿势,也是非常便于大家理解和操作的避险动作。
▲ 掌握 “蹲下、抱头、手抓牢” 三个姿势
所以,发生地震时,要迅速蹲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重心,接着护好自己的头部,然后紧紧抓住你身边坚固安全的物体。
除了掌握三个避险姿势。大家还关注一个问题:地震来临,我们是要躲还是跑?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地震局)提醒,深圳高楼多,许多楼房也都有电梯。一旦发生地震,不管在哪,市民一定要保持头脑冷静,不要慌张,不要跳楼,切记不可乘坐电梯逃生。
那要怎么做呢?主要把握两个原则,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这里就涉及两个动作,一个是躲,一个是跑。
躲哪里?这得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选择。如果你在自己家或办公室,就要赶紧躲,立即躲到离你最近的而且安全的地方去,比如桌子、床等坚固的家具下边或旁边,也可以选择到卫生间、储物室等开间小的地方躲避。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如果你正在用火用电,要立即灭火和断电,防止烫伤、触电和发生火灾。
▲市民日常在家中也要做好防震措施。
如果你在教室,就要迅速躲到课桌下面,地震过后,在老师的组织和指挥下,快速有序撤离到操场,防止拥挤和踩踏;如果在商场,就要避开玻璃器皿、高大货架等悬挂物品。
如果你在户外,就要避开危险物体和危险的地方,特别是玻璃幕墙、大型广告牌、高压线、塔吊、危险边坡等。
深圳晚报记者 林咪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