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变速箱与双离合的工作原理(AT变速箱和双离合变速箱详细解剖)

如今汽车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大部分人对车辆并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的了解,基本都是先看外表再看看品牌,合适也就买了。今天我们就来看下汽车三大件当中相当重要的变速箱,而其中运用最多的莫过于AT和双离合变速箱了,接下来就看看这两种完全不同的变速箱有哪些优缺点和不同的地方,该怎么选择。

AT变速箱的工作原理

at变速箱与双离合的工作原理(AT变速箱和双离合变速箱详细解剖)(1)

AT是由液力变扭器、行星齿轮和液压操纵系统组成,通过液力传递和齿轮组合的方式来达到变速变矩。其中液力变扭器是AT最重要的部件,它由泵轮、涡轮和导轮等构件组成,兼有传递扭矩和离合的作用。

at变速箱与双离合的工作原理(AT变速箱和双离合变速箱详细解剖)(2)

液力变扭器是AT最具特点的部件,它直接输入发动机动力,并传递扭矩,同时具有离合作用。泵轮会通过液体带动涡轮旋转,再在泵轮和涡轮之间加上导轮,通过反作用力使泵轮和涡轮之间实现转速差就可以实现变速变矩了。由于液力变矩器自动变速变矩范围不够大,因此在涡轮后面再串联几排行星齿轮来提高效率,液压操纵系统会随发动机工作的变化而自行操纵行星齿轮,从而实现自动变速变矩。

AT变速箱表现

AT变速箱深受车主们的喜爱,目前最常见的就是6AT变速箱,很多豪华车也逐渐采用8AT和9AT变速箱。它的优点是有液力变矩器的缓冲作用,能长时间稳定可靠地工作于各种工况,换挡冲击小,使用寿命长,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省心耐操。缺点是机械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成本高,且液力变矩器传动效率低,耗油。不过得益于现代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新研发的AT变速器正在不断扩大液力变矩器的锁止范围,这一缺点有所改善。

双离合变速箱工作原理

at变速箱与双离合的工作原理(AT变速箱和双离合变速箱详细解剖)(3)

双离合变速箱虽然近几年运用的比较广泛,但是其实双离合变速箱发明的时间也很早,差不多上个世纪中叶的时候就被发明,最初只是运用在赛车领域。说白了,双离合变速箱就是两个手动变速箱拼起来的结构,双离合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可以预先把下一个要换的档位先结合好,等到需要换到这个档位的时候,只需要分离原先结合着的离合器,同时结合上另外一个离合器就可以完成换挡。

at变速箱与双离合的工作原理(AT变速箱和双离合变速箱详细解剖)(4)

双离合变速箱又分为干式和湿式,注意的是这并不是表示整个变速箱的工作环境,而是换挡离合器的工作环境。一般来说,干式双离合它简化了一些液力系统的工作运转,成本难更低,湿式双离合在结构上更为复杂,成本更高。

双离合变速箱表现

由于特殊的组成结构,双离合变速箱换挡的速度可以很快,而且损耗小、省油,和AT变速箱相比还是有很多优点的,缺点就是发展时间段,成熟度没有AT变速箱高,特别是长时间处于半联动状态时,容易发热。由于是硬性连接,变速箱换挡通常带有较为明显的顿挫感,偶有闯动。还需要时间和技术的支持来改善。

总结(一定要看):AT变速箱工作原理就像一个转动的风扇对着一个静止的风扇吹,从而带动静止的风扇转动,可以想象它的传动效率是比较低的,但是优势在于连接是柔性的,导致其稳定性,使用寿命更长。而双离合变速箱工作原理就像两张粗糙的圆盘压在一起,一个圆盘转动靠摩擦力带动另外一张圆盘转动,连接是硬性的,也不难看出,时间长了圆盘肯定会有严重的磨损,并且摩擦产生很高的热量。这也导致了双离合变速箱不停的换档时容易过热的现象,使用寿命也不如AT变速箱,但是有点就是传动更直接,传动效率远高于AT变速箱。

WY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