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城市就是你的发财之路(可以让大多数人赚下100万)
从西安出走的80后张五毛,曾给自己制订了一个计划:5年挣够100万!当时的张五毛,还是个挤地铁的屌丝青年。
2010年,张五毛二度创业,在首都北京实现梦想,当年公司账面就有100万净利润。如今张五毛,是北京有名的自媒体创业大V,10W 专业户。
也差不多是2013年,秦鉴君在西安某杂志社打工,有次被老板教训:年轻人,先给自己一个目标,我们不说1个亿,先挣到20万,能挣到这个数了,再有说话的底气。
年入20万,5年100万,刚好接近张五毛的5年目标。虽说5年入100万和5年赚够(存款)100万是两个概念,但考虑到城市差距,秦鉴君实事求是下调了目标。
同样码字为生,张五毛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
5年过去了,秦鉴君还处在前老板鄙视链上,距离张五毛有一光年。
秦鉴君反思后,得出一个结论:张五毛能翻身,是做老板了;而我一直老实巴交打键盘,这样打到天荒地老,也看不到百万RMB的尾灯。
秦鉴君把该结论告诉同城做小老板的同学王六毛。
早赚够几个100万的王六毛白了我一眼:去创业,赚100万是不难。但是,你看过凌晨1、2、3、4、5、6点的西安吗?没看过,那你就不懂当老板的痛楚,不明白创业的苦逼。
1
周围有很多创业朋友的一大好处是,了解他们故事越多,就越不敢犯傻创业。
因为,创业真是交给狠人、猛人、傻子干的。
创业前,就像还没恋爱时的少女,春心荡漾,满脑子诗和远方,修个头发就能浪费一个周末。
创业后,就像上有80岁老人照顾,下有几个娃要照顾的家庭煮妇,累到秃头也要继续给自己上发条,身体和情绪都不属于自己了。
朋友Z君,晚上酒过三巡后,快要不省人事,还说要回到办公室处理PPT。
朋友J君,刚入社会是羞涩少年,为了谈生意,硬生生把自己磨成八面玲珑的油腻男。
朋友S君,做着建筑行当,结交各路名流,在外山珍海味,风光不已;自家人吃顿火锅都算计省钱,其妻说创业这几年,就没见过拿回家的钱。
只看见老板们挥斥方遒了,没人注意他们刻意隐藏的鼻青脸肿。
他们每天第一个到单位,员工下班后,他们更高强度工作才刚刚开始。
都说做老板的脾气差,压力山大,养着一堆人,外面装风光,背着一身债;业务伙伴挖坑,老婆吐槽家务。
讲真,了解到这些,就越佩服创业的同仁。创业有风险,还要拿出命来拼。换东郭先生来干几年,都能熬出路怒症。
最近热映的电视剧《创业时代》,有篇剧评这样说,创客就是今天的侠客。我觉得比喻不准,应该说他们更像做极限挑战的二杆子,高空作业的那种。
2
生命的本质是竞争。
一座快速成长的城市,必是欢迎和鼓励创业者的城市。
我问王六毛,挣那么多钱的意义是什么?
王六毛回答很朴素,我出身农村,家境一般。这么拼,就是想让父母生活好点,弟弟买房子,能够帮上他忙;再说了,世界这么大,我也想去看看。富二代们手一伸就有了,我没办法,我得一毛一毛自己挣啊。
每个创业者背后都有不同故事,当他们为着家庭阶层跨越,或者事业梦想而打拼时,就有一群人,因为他们,生活发生改变。
当这样的人越来越多,整个城市的机会就会高涨起来。
浙江就是一个例子。
这里,一家兄弟皆为商户的情形比比皆是。许多村子,家家创业,老人也做生意,所以民间整体富裕度很高。
据年初数据,浙江每万人市场主体拥有量1049户,全国第一,相当于10个浙江人就有一个在创业,去除老人、小孩、家庭主妇的比例,这个数据更吓人。
有一年,我采访浙商陕西分会的企业家,他说,2004年刚来西安时一大感受是,陕西人不太喜欢冒险,更愿意安稳,进政府系统或大单位,但这样的工作岗位有多少?
我说,你说的不对。不是陕西人不愿冒险,而是愿意冒险的,在本地没有找到机会,只能去外地发展。
浙江人家门口就有很多创业成功案例,它会鼓励人们群起效仿。反观西安人,创业成功的典型,许多在东南大城市,它没办法反哺城市;即使反馈了信息,人们也会说,哦,原来机会在外面。愿意冒险的出去了,喜欢安稳的留下来,久而久之,就沉淀出保守气息。
所以归根结底,是营商环境不好。一座营商环境良好的城市,一定要给予人们想创业赚钱,就有机会赚到钱的机会。
当你感到城市节奏加快,新鲜事物增多,你感觉有些适应不过来,这说明城市开始“变身”了。
当机会开始增多,你的积累、努力跟上了没?你能否改变一成不变的惰性,快速响应机会的变化?
3
这两年,西安也在有意识提升创业者的存在感。在我们视野内,越来越多的创业传奇涌现出来。
曾经月收入几百的打工仔,1984年生的孔成刚,现在是有60多名员工的企业带头人;程序猿王云翔与硅谷科学家Daniel结为伙伴,在沣西新城试水脑波VR设备……
这样的故事让人错觉:成功就在眼前,打破自我设限,一出门机会多到能把人绊倒。我注意到,很多在校的学弟学妹,已经对找工作兴致索然了:如果工资不到XXXX,还不如去创业自己干事呢!
说真的,如果只是看到“创业传奇”就去创业,以为有聪明才智,或有不差钱的爸爸,那十有八九是要当炮灰,为后来者积累宝贵的经验教训了。
然而,如果裹足不前,抱着“想成怕输”的心理,也不是创业应有的心态。
在一座长期欠缺创业氛围的城市,最需要的,正是观念和认识,是对创业的理解和经验分享。客观认识创业而非叶公好龙,方能激励人们更有底气和信心,踏出挑战平庸命运的脚步。
在这种情形下,多多举办一些双创类型的论坛、活动就十分必要了。就比如20日举行的2018“创响中国”西咸站暨“一带一路”创新创业促进大会。
大会上,有来自斯洛伐克、以色列、美国等国外宾对创业的思考,还有清华同方、三一集团、旷视科技等知名公司对双创的建议,更有清控科创、厦门软投等掌舵人对于创业的实践。不止看到成绩,更重要的是以问题视角,审视创业创新一路来所需要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机理。
美国海槛风险投资管理合伙人乔纳森·贝尔说的一席话,就很有意思:失败就是财富。
“我也鼓励我们的这些创业者快一点失败,因为你失败的越快,意味着你的成功就越近,失败不仅仅是负面的,它会给你指明一个推向成功的道路,而且这条道路更快更加地有效。”
虽然这些浅显道理,说起来都懂,但懂和实践还是两回事。由一些过来人反复去讲,有助于强化人们认知,不仅有更深的理解,并且能激发豁达心态。
除此之外,企业家和投资人士的分享,还有助于开拓政府部门视野。创业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创业者和职能部门的学习都非常重要。
清控科创公司总裁程方就提出了政府服务层面,可以为创业做的一些改进,这四点我觉得很有道理,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黑字部分为原话):
第一, 政府把握的是趋势、规律和环境,不建议在特别具体的项目和节点上直接参与太多。
第二, 培育产业的时候,寻找切入点,这个点能够对产业链上下游有主导权和影响力(可以理解为产业的“七寸”)。
第三, 真正好的产业集聚区,是它集聚的业态、要素达到一定“浓度”后才能产生内生动力。也就是说量要上来。注意他的说法,不仅仅是企业业态,还有“要素”。
第四, 第四是创造更多可能性,让区域不确定性增强。比如招商、抢人,来的都是客,不要条件设限太多。当不确定因素增多,创新概率就高。这有点像“相亲”,目的太明显,反倒成不了事。
程方结尾说了一句话,好的产业不是园林,不是造景造出来的,它是雨林,区域要做的就是让气候、营养、养分更加充沛。这正是政府需要推进行政效能革命,适度“有为”下“无为”的比喻。
一场大会,让政府部门和创业者都从中获益,这就是一场“喋实活”的大会。
就像朋友王六毛说的,在中心城市,都有机会让人们挣到100万。话说回来,在房价高企、物价上涨的今天,100万已经算不得什么大数字。问题只在于,作为个人的你,有没有努力到高人一筹;而对政府部门而言,提供的便利度又如何?
人们呼唤的是,城市把政策环境、行政效能的制约因子降到最低。市场风险,就交给我们创业者来扛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