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脊椎动物染色体(我国科学家实现哺乳动物完整染色体重排)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

8月26日,

《科学》在线发表一项

哺乳动物染色体编辑领域的

重要研究成果。

中科院动物所、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

李伟研究员与周琪研究员团队合作,

全球首次实现了哺乳动物

完整染色体重排,

并创造出具有全新染色体组型的小鼠。

无脊椎动物染色体(我国科学家实现哺乳动物完整染色体重排)(1)

所谓染色体重排,

是指染色体发生断裂并与

其他的染色体相连构成新的染色体。

它是物种进化的重要驱动力,

在漫长的生物演化过程中

染色体会发生重排,

但其究竟如何影响物种进化,

科学家至今没搞明白。

利用小鼠单倍体胚胎干细胞和

CRISPR基因编辑工具,

研究人员成功将最长的染色体1号和2号

进行正反连接,

以及将中等长度的5号和4号染色体

进行首尾连接,

同时发现染色体连接过程中

可能会发生染色体的断裂和重新连接。

这意味着,

我国科学家在全球首次实现了

哺乳动物的完整染色体重排,

取得了合成生物学上新的突破。

在此基础上,

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了

特定染色体重排可能产生的影响。

研究证实,

哺乳动物细胞的染色体长度

存在一定限制。

同时,

为解答特定染色体重排

在动物表型层面上的影响,

研究人员通过单倍体干细胞

注射到卵母细胞的方式,

成功得到染色体连接的小鼠。

研究人员发现,

不同的染色体连接

对小鼠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

连接后的染色体

还能够传递到后代小鼠,

且进一步交配可以产生纯合小鼠。

无脊椎动物染色体(我国科学家实现哺乳动物完整染色体重排)(2)

李伟表示,

这项研究建立的染色体精准重排技术,

为建立染色体重排疾病的动物模型,

研究染色体重排导致的不孕不育

和肿瘤等疾病的发病机制,

探索疾病的治疗手段

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来源:科技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