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人到中年的四句话(曾国藩人到中年)

曾国藩在30岁之前平庸到什么程度呢?左宗棠曾说他:“欠才略”“兵机每苦钝智”。而他后来脱胎换骨过程中没有丝毫浪漫。没有少年英雄,没有文采武功,没有红烛佳人。只因他在中年时领悟了这四句话,从此万事亨通无往不利。

这句话就是他一生的行为准则:“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并依此创下了丰功伟绩。

曾国藩人到中年的四句话(曾国藩人到中年)(1)

一、轻财足以聚人

曾国藩幕府当时囊括了天下八大类人才。有谋略之才,典型代表如左宗棠、李鸿章等;有作战人才,典型代表如彭玉麟、杨载福等;还有有军需人才,文书人才,吏治人才,文教人才,外交人才,还有一类,最为特别,制造人才,如容闳、徐寿等。被称之为“神州第一幕府”。

为什么曾国藩能够聚集天下英才?曾国藩坦言:“国藩奉命以来,日夜悚惕,自度才能浅薄,不足谋事。惟有‘不要钱、不怕死’六字时时自矢,以质鬼神,以对君父,即借以号召吾乡之豪杰。”这是说他书生领兵的出发点,要以自我之修身,视轻钱财来感召天下之豪杰。

实际上曾国藩的生活确实过的清苦。他家中的家务全由五个女儿做,并没有多余下人。据载,李鸿章发达后想请老师吃饭。曾国藩打算带上两个女儿,这两个女儿为了一条新裤子争的不可开交,最后小女儿没有争过姐姐,曾国藩安慰小女儿说:“明年爸爸再给你买一条比这条还好看的!”

曾国藩担任10年两江总督。而“两江”可以说是大清的钱袋子,是大清朝最富裕的地方。但曾国藩从不搜刮民脂民膏,下属官员送的礼也都从未接受。这样正直的曾国藩,入朝为官进退自如,功成名就后心态冷静,不恋金钱,不为贪欲,自然受到文人英才的追捧。

曾国藩人到中年的四句话(曾国藩人到中年)(2)

二、律己足以服人——苦行僧般的自律

人有七情六欲再正常不过。但曾国藩志在做一个“知行合一”的人,如此日复一日的严格要求自己,简直如苦行僧一般。

比如戒烟就是曾国藩开始自律的第一件事。

年轻时的曾国藩也是个重度“烟民”,经常是烟袋不离手。但每次吞云吐雾过后,总感觉口干舌燥、昏昏欲睡,他深知这样下去对身心都是不利的,于是开始了戒烟之路。

他痛下决心,当天晚上,他在日记当中写道:“我每日浑浑噩噩,正是源于吸烟太多,所以折断烟袋,发誓永不再吸烟。如有食言,便让老天劈死我!”

就这样熬了一个多月,曾国藩终于戒掉了多年的烟瘾。

曾国藩的成功正是源于他对每件小事的坚持,以及高度的自律。虽然他对自己严格要求,不容许丝毫错误,但对别人却以德报怨,修为极高。

曾国藩人到中年的四句话(曾国藩人到中年)(3)

三、量宽足以得人——教养极好,宽人律己

太平天国覆灭后,清廷认为南方战事基本平定,故调曾国藩北上剿捻。因为捻军擅长游击,和太平军的战法不同,湘军一时不适应,打了好几场败仗。

李鸿章当时任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在两江一带当上了老大,年少气盛,傲气斐然。公然讥刺湘军打仗不行。而后曾国藩打了胜仗,给朝廷的上书中这样写道:“臣不敢以一战之功,遂自忘其丑陋。”这句话的意思是,臣子惭愧,不敢用一战的功劳,就忘了以前打的败仗。

李鸿章拿来曾国藩奏折抄本一看,感叹老师的教养极好,自惭形秽,从此再也不敢讥刺曾国藩了。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随着曾国藩年龄增大,官阶晋升,越发气度非凡,宽人律己。他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曾国藩人到中年的四句话(曾国藩人到中年)(4)

李鸿章

四、身先足以率人——几次死里逃生不肯离开前线

在1860年8月,太平天国军队占据了长江中下游流域,当时所有的湘军将领都建议曾国藩去后方指挥军队。但曾国藩却坚持镇守前线,与一般士兵共进退。

其后10个月里,因为太平军听说曾国藩竟在前线,好几次都冲进了湘军的营地,曾国藩三次死里逃生。不少下属劝他撤出战场,但是他仍然坚持"帅营一动,军心即摇"。由于曾国藩的身先士卒,将士们很受鼓舞,人人奋勇争先。

最后,湘军攻破安庆,战事瞬间逆转。成功地切断太平天国军队的补给线,湘军开始掌握攻击的主动权。

曾国藩在马革裹尸的战场上冲锋在前,尽管领兵打仗谋略不强,但凡事身先士卒,统帅能力十分卓越,为人踏实受到各个将领的拥戴,是文人中少有能独当一面的强人。

故后人小赞曾国藩曰:

盛世中,锦上添花虽无名小卒显神通,

乱世里,雪中送炭非英雄豪杰不可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