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什么时候建成的(修了20年的南水北调工程有多伟大)
你敢相信吗?
有这么一项工程,中国整整耗资2500亿,光是规划就用了50年时间。
这究竟是什么工程?有多大价值?中国为何非修不可?
为什么要建南水北调?
如果你身处南方,那么每到雨季总会遇到连绵不绝的降雨,江南会有梅雨季,岭南则是回南天,有时下上一整月也不新鲜。
南方的朋友们只会在某次大雨倾盆时,对着家里潮湿的被子、衣服发愁,仿佛就没有缺水这个概念,但中国的一些北方地区此刻却可能面临着缺水干旱。
事实上,中国水资源情况的定位就是: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
实际上中国淡水资源只占全球总量的6%,虽然名列全球第四,但人口占比超过全球18%。人均水资源量差不多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
但我们的用水量又是全球最多的。
全国省级行政区的水总量,前三是西藏、四川、广西,全是中国西南方向地区。与之对应,排名末三的居然不是大西北包满,而是北京、天津、宁夏。
如果按省份来算的话,则是河北、山西、宁夏,而整体全国来看也是北方省份缺水居多,尤其华北地区缺水严重。
2015年时数据显示,北京的人均水资源量100立方米都不到,还不到国际划分的人均水资源量标准的十分之一。
令人着急的是由于北京天津等地的人口、企业用水不曾间断,水资源日益紧张不说,由此还引发的地质沉降和地面塌陷。
因此水资源的短缺是一个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而北方缺水,南方多水,南水北调的想法自然应运而生。
而这个工程前后已经耗资2500亿,修了20年,光是前期的规划就用了50年,那么它整个工程又是如何实现的呢?
南水北调工程有多难?
有人可能会有点不解,为什么不直接从北方的大海抽出海水淡化使用?何必大费周折从南方调水北上?
这其实就是一个成本的问题了。
按目前的技术来说,海水淡化成本差不多要每吨5到8元,而已经实现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来看,若这个工程能用100年,那么平均每吨水的成本只要0.1元。
这么多年过去了,海水淡化技术并没有进步多少,而且中国只是北方缺淡水,南方非但不缺,甚至有时候可以说有点泛滥成灾。
所以综合来看,南水北调工程同大规模海水淡化相比,是性价比更高的选择。
当年建国后不久,我们的伟人就提出这样的构想。
那是在1952年秋,伟人视察黄河之时,望着这滔滔江水奔腾不息,他感慨地对身边的同志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我看可以调些水北上的嘛”。
之后长江水利委员会先开始规划勘测设计工作,只是后来因为国家的经济情况和另外一些困难,之后的规划勘测工作断断续续。
直到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北方用水缺水的矛盾日渐突出,南水北调工程成为了当务之急。
2002年,《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正式出炉,整个工程共分东、中、西三条线路分期进行。其中已建成的东线工程一期干线长1467公里,中线工程则长1432公里。
那么,既然要引水,我们为什么不用离北京更近的黄河水,而是去调更远的长江水呢?
原因就在于,虽然黄河是中国人民的“母亲河”,但对比长江水每年9600亿立方米的年径流量,它每年550亿立方米径流量自然显得捉襟见肘,而且水质明显也是长江更胜一筹。
况且黄河流经的地区如黄土高原等地,也都是一些极度干旱缺水的地方,可以说本来就有些不够用,又怎么抽去北上调用,那么长江就成了更好的选择。
作为大规模跨区域调配水资源的工程,它的实现自然不是简简单单的,也是克服了许多的困难挑战。
东线工程中,在淮安市的京杭大运河入海水道处,从这里调水到黄河南岸地面足足有40米的高度差,这段水道的南水北上就意味着要必须实现“水往高处流”的输送,直到水流过这一路段的最高点才可送达天津、山东等地。
为此,中国工程师们想了个方案,在全线水道上共设立13个梯级、共22处枢纽、34座泵站,实现建成了亚洲乃至世界大型泵站数量最集中的现代化泵站群。
通过这个泵站群一级一级地把水往上送去。
如今东线一期全面通水已经6年多,一共调水达52亿立方米,一路滋润江苏、河北、山东等地。
中线一期工程则是主要从湖北丹江口水库,沿着中线主干渠实现自流引水,最终输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处。
从2014年通水开始已累计输水380亿平方米,相当于2000多个西湖的水量。
那么中线主干是如何实现水自流的?
核心环节就是实现水库大坝的加高工程,它将丹江口大坝从162米加高到176.6米,蓄水位由157米提高到170米,所以整个水库容也从174.5亿立方米增加到290.5亿立方米。
其中的关键技术在于完成陈旧的混凝土坝体上加高培厚,此前在全世界大型水利工程中也没有先例。
为此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特意发明了成套加高混凝土的大坝技术,有新增人工键槽的“静裂锯割法”,还有新型环保界面密合剂,这些都提升了新老混凝土粘结牢固度,这才完成要求。
此外中线工程中,还有一道难关,那就是有关地方需要在地表之下穿越黄河,这是难度很高、规模巨大的穿黄工程。
需要在南北两岸打通输水隧洞,单洞约为4250m,这也是国内穿越大江大河直径最大的过河隧洞。
为此工程队们先打造了一个内径16.4米,井深50.5米国内最深调水竖井,然后调来大型盾构机在深厚的上砂土中挖掘前行超过四千米。
至此,南来之水自丹江口水库就有足够的高度落差顺势而下,跨越黄河天堑,一泓清水一路北流。
当然,整个南水北调工程不止克服了前面说到的这些挑战,还创造了更多的工程奇迹。
截至目前为止,南水北上的一路要越过705条河道、1300多条道路以及60条铁路;共取得国内专利成果110 项,以及各个领域内的成果共63项。
这些离不开建设者们呕心沥血的付出。
另外,目前西线工程规划由于自然环境最为险恶,施工环境复杂,所以尚未开工。
南水北调有多大伟大?
南水北调工程不仅需要建设者们的付出,同样也需要工程沿线居民们的奉献。
为了水源地的调水和水道改建,难免就需要让沿线的居民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转到国家安排的地方开始新生活。
另外为了保证沿途水质的安全,出于对水污染防治和水质达标的需求。
仅丹江口库区附近的43个县市区,就有1000多家的污染防治不到位的企业实行强制性关闭,其中还有不少曾经是地方经济的支柱企业。
为此转型的企业有560家,安置搬迁下岗工人6万人左右,税收减少约22亿元。
而这些在整个调水过程中,只不过是居民迁移场景的一个缩影,当然国家也都进行了相应的安置。
所以当北方的人们喝上甘洌的南方之水,请铭记这些迁移居民在背后的坚忍与付出,是他们的贡献成就了这一世纪工程。
迄今为止,南水北调一期工程完全可以说是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一大奇迹。
它所有的干支渠总长达到5600公里,混凝土浇筑量更是高达6300万立方米,这个混凝土用量是三峡工程的2倍有余。
工程正式通水后,汩汩流逝的长江水可以直接供应大概300个县市,实现郑州中心城区、天津14个区的全部供水,以及河北石家庄、邯郸、保定、衡水和北京等城市7成以上的供水。
水是生命之源,不止人需要它,动植物也需要。
除了饮用,南水北上还有一个大用就是灌溉农田。
单单是河北邢台的农田,就调来了共计约60亿立方米水资源流入,曾经因为城市用水而无水灌农田的局面大加缓解。
有了南水,北京密云水库的蓄水量也是在逐年增加,目前已突破6亿立方米,是2003年的3倍多。可用水源的增加,回补了原先北方地区每年地下水过渡的开采亏空。
2018年底,北京市地下水位比南水北调工程通水之前回升了2.63米。
原本,地下水的使用在整个北方特别是华北地区十分普遍,而来自地下的水硬度很高,特别是含有高氟和苦咸。
甘冽的南水到来后,曾经超过500多万人长期饮用高氟水和苦咸水的局面一去不复返。
而随着北京市地下水深度的变化,连带着不远处荷花荡漾的白洋淀,也得到了充足的生态补水,附近的生态群落得以重新滋润繁衍,水生态环境保护大幅加强。
此外,京杭大运河因为水力的补充,也新增运力1350万吨,相当于是新建一条“京沪铁路”的运力,是真正的黄河以南到长江全线的“黄金水道”。
南水北调工程差不多让40多座大中城市、260多个县区、近1.2亿人受到调水的好处,而这样的奇迹,还在这片土地上继续创造着。
不过目前来看,考虑到工程成本,北方居民的用水自然会略高一些,“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但哪怕是水费最高的北京,每吨也不会超过3块钱。
生在这个时代,信息、交通、技术的发达,更能让我们理解到“全国一盘棋”的大局观。
中国地大物博的同时资源的分配也不太均匀,但我们的民族优点就是遇到困难不退缩,而是选择办法解决。
资源分配不均我们就想办法通过工程把它弄均匀,让全国人民共享各处的资源。
四川共享电力,东北共享粮食,西北共享铁矿,西气东输,北煤南运,西电东输,北粮南运,这些都是国家想方设法才完成的局面,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得到幸福。
如今,南水北调的工程还未全部完成,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百姓得到利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