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处理婆媳关系问题的方法(如何把婆媳关系处理得当)

如何正确处理婆媳关系问题的方法(如何把婆媳关系处理得当)(1)

作者:温暖小武(爸妈内参主笔)

01

最近我看了一则新闻,说南京的六和城区,发生了惊险的一幕:

有个年轻女子,从六楼的窗户爬出来,准备纵身往下跳。这一举动,不但惊动了她的亲戚朋友、街坊邻里,而且当地的110,120,119全都紧急出动赶到现场,准备施救,在楼底下铺好了安全气垫。

原来,这位女子的婆婆,在带小孩的时候,跟她观念不一样,两人闹起矛盾来,互不相让。媳妇怒气攻心,一时想不开,就留下遗言说“不想活了”,然后一狠心爬上窗户。

最后,女子被成功救下,这个家庭暂时风平浪静了。

然而,近年来,类似的报道并不少见。依然有许多家庭,因为婆媳带孩子的冲突,平地起波澜。

02

我的同事阿莲,就是个例子。她有了宝宝之后,婆婆从老家过来帮忙。

但是从一开始,婆婆的一些举动,她就看不顺眼。

为了让孩子不哭,婆婆会撩起自己的衣服,做出给孙子喂奶的举动。孩子拼命扭头,婆婆就硬塞。她看了之后,觉得简直是毁三观。

后来孩子大一点了,难免有个磕碰。碰伤之后,她要给孩子用创可贴,婆婆却就地抓起一把土,直接抹在宝宝的伤口上,说:“这是我们那儿的偏方。”她心疼极了,害怕孩子会感染,婆婆却嫌她太矫情。

生活中这种事情太多,一开始她都忍了。但是,当孩子逐渐长大,她真的很害怕,孩子跟着奶奶,有样学样,学到一些不妥的习惯。

譬如,全家人一起吃饭时,婆婆总是把滴着自己口水的筷子,插进菜里,翻来挑去,戳戳点点。

婆婆学了一些中医理论的皮毛,就非要说世界上所有的水果都是寒凉的,不准孩子吃。可是孩子在长身体啊,需要均衡的营养,不能这样挑食。

婆婆自己不爱洗澡,也不给孙子洗,认为“洗澡伤元气”。时间长了,大人小孩身上都带着一股浓重的馊味。阿莲真的害怕,孩子长大之后,会不注意个人卫生,在社交中惹人烦。

但是,她又不能直接跟婆婆提意见。因为,每次只要她稍微一提,婆婆就会哭着,眼泪汪汪地去找儿子,说媳妇嫌弃她了,这个家她是待不下去了……

阿莲想了想,既然不能改变她,那就改变自己的做法。自己劝她不管用,那就找管用的人来劝。

后来,全家人一起用餐时,她会给婆婆单独煮一份菜,煮得比较清淡和软烂,正适合婆婆的口味。老人家吃自己的那份,就不会在公用菜盘里,用筷子到处翻。

她有意请了一个学中医的朋友,来家里做客。婆婆一听朋友是专家,立刻开始咨询养生之道,问长问短。

朋友便顺势告诉婆婆,水果有温热寒凉之分,并不是所有的都很寒,而且水果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只要不是体质虚弱,胃肠敏感,适当吃一些有益无害。从此,她给孩子吃水果,婆婆就不再阻拦。

她还团购了很多洗澡券,告诉婆婆,这些券,我们要用掉,不然会过期,而且也不能退款。老人家怕浪费钱,所以虽然不情愿,还是去了澡堂。

几次之后,因为喜欢那里的师傅给搓背,慢慢就养成了洗澡的习惯。从那以后,孩子也适应了勤换衣服勤洗澡的做法,干净利落,讨人喜欢。

带孩子时,有很多事情,并不算大。但是,在漫长的生活中,人和人毕竟要朝夕相处。有些育儿理念、生活习惯,如果截然不同,眼一见,心就烦。

就像我们常说的,在长长的旅途中,最让人痛苦的,其实不是大事,而是鞋子里磨脚的那些小砂砾。它们细微,琐碎,而又非常难缠。

如何正确处理婆媳关系问题的方法(如何把婆媳关系处理得当)(2)

03

为了倒出“沙子”,轻装上阵,婆媳相处时,我们不妨注意以下几点:

态度决定一切

首先,态度平和,不要期待婆婆完全像妈妈一样,照顾自己和孩子,马后鞍前,贴心贴肝。如果对婆婆带孩子一事,寄予过高的期望值,则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很容易不满。

其次,虽然人心隔肚皮,但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育儿意见不同时,若你和颜悦色,嘴甜话软,比较通情达理的婆婆,当然会心软。虽然未必对你事事依从,但至少,不会事事跟你对着干。

心理学上有个“对抗理论”,就是说人都喜欢自由支配自己的活动,面对强硬的意见,内心的防御机制就会被触发,为了尊严,就会和你对抗,固执己见。但如果你满怀温情,好商好量,效果就会好很多。

最后,如果你有意见,可以先夸奖婆婆,赞许她对自己的帮助,然后再态度婉转地提出建议,再用赞扬结束对话。

一开始就夸奖,是运用了心理学中的“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 ,就是说最先发生的事,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最后以夸奖结尾,是运用了“近因效应”,这是指最近发生的事,给人的影响也很深。

这样,婆婆记住了你的意见,但她的心里,也深深记住了你开头和结尾的赞扬,对你的态度自然不会太差。

另外,还要“防患于未然”。处理育儿分歧,不能从生娃之后才开始,应该重在预防。在宝宝出生之前,就要根据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带孙子辈的意愿等等,积极协商,确定谁帮忙带孩子,以及带娃时大致的权责归属。并且,早一点沟通各自的育儿理念,求同存异。

育儿时,总会有分歧,但你们都很爱孩子,你们永远有这个最大的共同点。

借力使力

如果你说的话,婆婆不愿听,那么你可以让婆婆看电视、报纸、杂志、网络上跟你观念相同的专家说法,提出具体可信的事实和数字,来佐证你的观点。可以说出不同育儿方法的利弊得失,让婆婆自己权衡利害,想到这是为了孙子好,她就更容易接受你的意见。

在说服她之前,还可以放低姿态,先自嘲一下,谦虚几句。人际关系就像跷跷板,你把自己这边降低,她那边自然就被捧高,产生优越感,心理会放松,就更宽容和善。

如果婆婆还不同意,请不要争论。因为在正面冲突中,没人愿意俯首认输,这只能让观点更加对立,矛盾更难调和。所以卡耐基才说:“世界上只有一种在争辩中获胜的方式,那就是避免争辩。”

你可以迂回一点,让老公去劝说她,或是找认识的人中,在某一方面比较权威的人士,来支持你的想法,甚至可以让孩子来帮你说话。

我曾听说过这样一则案例:有位婆婆认为,孩子吃大鱼大肉,身体能长得结实,就不愿让他吃蔬菜。做妈妈的怎么说,都无济于事。

于是,妈妈就给孩子讲一些有关蔬菜的故事:小白兔吃萝卜和白菜,吃过之后很健康,蹦蹦跳跳多可爱;大力水手爱吃菠菜,吃了之后变得很强壮……时间一长,孩子觉得吃菜很有好处,就主动跟奶奶要求:“我要吃菜菜。”宝贝孙子说的话,奶奶怎么会不听呢,于是,均衡膳食的目标就达到了。

距离产生美感

网上有个段子:“孩子给老人带,你敢说没有婆媳矛盾?我敢!——因为,我是交给我妈带的。”

虽然这是一则幽默,但是却暗含着一个道理:婆媳只要在一起带娃,就可能会有矛盾。

但是,若两人不是朝夕相处,而是保持距离感,譬如,媳妇白天上班,只有晚上在家;或者婆婆媳妇“轮岗”带孩子,就可以降低问题出现的机率。

我们更可以多让老公带娃,不但能避免婆媳冲突,还能增加老公的参与度和责任感,也让孩子在生活中,不缺乏男性角色的陪伴。或者请一个保姆,让她在自己监督下育儿,这样沟通很容易,不会像和婆婆说话那样,掂量再三。

说到距离感,你一定听过这个故事:冬天的时候,有一群刺猬住在一起。如果隔得太远,他们就没法抱团取暖。如果隔得太近,他们就会相互刺伤。婆媳之间的距离也是如此,太远了彼此疏离,太近了互相冲突,不远不近,才恰到好处。

如果条件具备,生了宝宝,就尽量自己带吧。这不但能规避婆媳矛盾,还有利于和孩子的情感联结,增加其亲密感和归属感,也有利于你和他一起馨享,这珍贵而仓促的童年。

但愿我们在亲子历程中,都能把婆媳关系处理得当,让家庭生活,不是水火不容的冲突,而是水乳交融的美满。

作者简介:温暖小武,又名武小暖,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签约作者。管理硕士,大学教师和自由翻译。文静吃货宅,浪漫学院派,写暖心的文,记入心的事,把生活中的足迹,译成字里行间的欢喜。愿我们与世界,彼此温柔相待,愿我们都温暖,且有力。简书@温暖小武,微博@温暖小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