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头给强盗讲天意的故事(阅读深1)

一个老头给强盗讲天意的故事(阅读深1)(1)

一个老头给强盗讲天意的故事(阅读深1)(2)

在儿童图画书大师中,汤米·温格尔一直是个另类的存在。

一般为孩子创作的童书,大多描写甜美的事物,但他却风格奇特,打破了常规的禁忌,会拿最不被人喜爱的猪、蛇等动物当主角,将黑灰沉重的颜色带进童书,甚至从不避讳阴暗和血腥,恐惧总是出现在他的作品中。

在温格尔的童书中,《三个强盗》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其强烈的视觉风格令读者印象最为深刻。但故事中模糊的善恶观,让出版当时的成人读者非常不安——强盗竟然没有受到惩罚,最后还变成受人景仰的大善人。这样的故事,受到绝对的善恶二元论者的强烈抨击。

但这却是温格尔的有意为之,温格尔的童年非常波折,经历过太多次敌我反转的情况,这就使得他的作品中从不采用绝对的“善恶两分法”。他试图透过自己的作品,传递这样的观念: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善良和邪恶的一面。人们所处的生存环境,决定了他们的善恶偏向。他借助作品引导孩子们辩证得看待人性,对待事物。今天的阅读深1℃栏目就来跟大家聊一聊他的这本代表作:《三个强盗》。

绘本介绍

一个老头给强盗讲天意的故事(阅读深1)(3)

[法]汤米·温格尔/文·图

张剑鸣 译

信谊图画书 出品

01

独特的色彩设计

汤米·温格尔不是一位墨守成规的艺术家,在表现手法上他更喜欢推陈出新,他自己就曾经说过:“我乐意尝试用不同的表达方法去打破单调,我讨厌用老一套来重复自己。”在这本《三个强盗》里,他不但大胆配色,还用颜色来讲出文字所没有讲出来的故事。

比如红色,在封面及故事的前半段那些以黑、蓝为基调的画面中,一把红色的斧头格外刺眼。红色的斧头饱和度很高,鲜红鲜红的,斧头笔刷粗狂,画迹明显,看上去狂放又邪恶,红色“粗糙”不均,像是干掉的血迹,这时的红色,毫无疑问,是血、暴力及杀戮的象征。

一个老头给强盗讲天意的故事(阅读深1)(4)

这一切看上去似乎很符合强盗的特点。但是本书中的强盗虽然抢钱,但是却不杀人的,这个设定矛盾吗?

但到了后面,就是一群穿着红斗篷、戴着红帽子的孤儿走进城堡的那一幅画面,红色则又可以看成是一种生命的延续了。

一个老头给强盗讲天意的故事(阅读深1)(5)

知道了这些,就比较好理解这个红色了,这是一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色彩设计,所以斧头的红并不是矛盾,而是故意制造的反差,创造一种冲突美。

这本书除了红、黄、蓝三个主色,还有充当光的黄色

比如这一页中,强盗看到了这个小女孩,并没有心生恶意,而是把她抱起来,准备带回家。他怕孩子路上冷,还特意用自己的斗篷裹得严严实实。明黄色的小女孩芬妮黑色的强盗形成鲜明的对比,而此时奇迹出现了,画面中强盗的眉眼竟然变得柔和了,和前面完全不像一个人。

一个老头给强盗讲天意的故事(阅读深1)(6)

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这样的一个细节。明明前一页小女孩明明是带着红色的帽子,穿着黄色的衣服,怎么一转眼,就变成了黄色的帽子和绿色的衣服?

一个老头给强盗讲天意的故事(阅读深1)(7)

一个老头给强盗讲天意的故事(阅读深1)(8)

这是作者的有意为之,以此来表明强盗由恶变善的转折,画面配色上由高饱和,变成了绿和黄为主色,这正说明从强盗遇见芬妮开始,他们心里的“善”正在被一点点的引导出来,芬妮就像一道明亮的月光照进强盗们的心中:再狠心的人也有柔情的一面。

还有一个例子不知你看出来了没有?最后一页,长大的孤儿们为纪念三个强盗的养育之恩而建的那三座帽子形状的高塔,被涂成了苔绿色,这其实就是芬妮打开装满金银财宝的箱子、问三个强盗“这些是做什么用的”时穿的那条连衣裙的颜色。

一个老头给强盗讲天意的故事(阅读深1)(9)

一个老头给强盗讲天意的故事(阅读深1)(10)

这既可以看做是对唤醒三个强盗良知的芬妮的怀念,也可以看做是三个强盗弃邪归正的象征。

02

独有的黑色幽默

既然是汤米·温格尔的代表作,当然就缺少不了“温格尔式”的讽刺与幽默了!故事的开头还有点吓人,但读着读着,作者的那颗“游戏心”就渐渐地浮现出来了:

扉页虽然也是三个强盗,表现的形式却不一样,人物造型是简单的轮廓,但眼神却都不一致,中间的强盗眼神向下,两边的一致看向右边。

一个老头给强盗讲天意的故事(阅读深1)(11)

再看下一个跨页,三个强盗一列下来,依次漏出一双眼、一只眼、不漏眼,躲躲闪闪中还给人一种递进的感觉,看上去是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团伙。三个人占满一页,气势拿捏得很到位,斗篷鼓着风,浩浩荡荡,看上去像是要下山大干一场,对角线的构图也增添了趣味性。

一个老头给强盗讲天意的故事(阅读深1)(12)

这一页用全黑的版面介绍三个人的作案工具,它们分别是喇叭、胡椒粉喷壶和斧头,前两个道具看上去滑稽又可爱,强盗竟然用这么没有杀伤力的武器,抢劫是认真的吗?

一个老头给强盗讲天意的故事(阅读深1)(13)

胡椒粉喷壶里面的颗粒都能看得出来,和后面的马匹受惊时的颗粒相呼应。

一个老头给强盗讲天意的故事(阅读深1)(14)

温格尔是一名坚持“形状设计”的艺术家。在这部绘本里,尖头帽子的形状反复出现。比如那些被强盗收养的孤儿,都带着红色的尖头帽;再比如,到了绘本最后,孤儿们为纪念三个强盗,盖起三座高塔,这三座塔,也都是尖头帽的形状。

一个老头给强盗讲天意的故事(阅读深1)(15)

一个老头给强盗讲天意的故事(阅读深1)(16)

一个老头给强盗讲天意的故事(阅读深1)(17)

正是有这些充满黑色幽默意味的道具出现,才给沉闷的故事氛围增添了笑点,让孩子发出一阵阵会心的微笑。

03

借“民间故事”喻今

汤米·温格尔说《三个强盗》是献给女儿Phoebe的,不知道他是不是知道女儿长大了会喜欢听恐怖故事,才创作了这本“月黑风高”的图画书。

这三个强盗刚一开始登场时,还和别的故事里的强盗一样坏,一样十恶不赦,你看,他们不是用胡椒粉喷马的眼睛,就是抡起斧头砸车轮……

一个老头给强盗讲天意的故事(阅读深1)(18)

一个老头给强盗讲天意的故事(阅读深1)(19)

如果不是有一天他们无意中劫持了一个名叫芬妮的孤儿,这三个蒙面大盗可能会一辈子这样坏下去,这样十恶不赦下去,永远做强盗。可是,天真无邪的芬妮的一句话,却让这三个罪孽深重的强盗迷途知返了。

小小的芬妮说了一句什么话呢?其实,她面对一箱箱的金银财宝,只是问了一声“这些是做什么用的?”就是这么一句话,让三个强盗的人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他们弃恶从善,从坏人变成了好人,成了“所有走丢了的小孩、不快乐的小孩和没人要的小孩”的养父。

一个老头给强盗讲天意的故事(阅读深1)(20)

芬妮是天使,她拯救了三个强盗的灵魂,让他们获得了新生。可是,一个小女孩的一句话,就让三个坏人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三个好人吗?这不是有点像民间故事了吗?

汤米·温格尔的确是借用了民间故事的躯壳。他在传记《汤米:纳粹下的童年》中就曾经说过,自己是在母亲所讲述的那些德国和法国的民间故事中长大的。在《三个强盗》中,我们可以找出太多民间故事的痕迹——

比如,书名中的“三”这个数字,就让我们想起格林童话中的“三个黑公主”、“三个懒人”、“三个幸运儿”;故事一开始,也是民间故事惯用的叙述口吻:“从前有三个很凶的强盗……”三个强盗没名又没姓……不只是文字,你再看下面这幅跨页,那三个弯腰埋头走路的强盗像不像民间故事里的小矮人?

一个老头给强盗讲天意的故事(阅读深1)(21)

不过,正如西村醇子在《“三个强盗”的秘密——民间故事与现实的混合》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虽然是民间故事的写法,但后面展开的故事,则与一般的民间故事不同了。没有所谓的结束语,也没有沿袭民间故事的套路。‘三个人'既没有分成两个‘失败者',一个‘成功者',也没有用反复三次的方式来推进故事。设定的民间故事的世界,只不过是摆了一个空架子而已。”

透过民间故事这种最古老的文学形式,汤米·温格尔是想向孩子们传递这样一种现代的思想:坏人的恶,不是与生俱来的;好人的善,也不是与生俱来的。一个坏人可以变成一个好人,同样,一个好人也可以变成一个坏人。

他进一步解释自己的这部作品的主题说:“我认为人不单纯,即使只有一个身体,也可以拥有多重人格。人有善恶两面,在善恶之间有一块既不是善也不是恶的‘无人地带'。我不知道《三个强盗》里所描绘的三个强盗是不是坏人。这三个强盗在通过善恶之间的那块既不是善也不是恶的地带时,时而变善,时而变恶。这一点对于孩子来说十分关键。不管孩子过去干过什么坏事,也没有必要一直追究下去,保持‘明天就会好的'这样一种心情才是最重要的。我想不断地传递这种心声。故事里包含这种心声,比起看上去醒目的口号来,记忆更深刻。”

实际上,当故事里的三个强盗还是三个冷酷无情的坏人时,他就已经在为我们悄悄地展示三个强盗人性中温柔、善良的一面了。你看,当强盗用暖和的斗篷紧紧地裹住小芬妮时,那是一种怎样爱怜的表情啊。还有,你看他们还会像父亲一样,体贴入微地为小芬妮铺上一张柔软的床……

一个老头给强盗讲天意的故事(阅读深1)(22)

写在最后

莫里斯·桑达克在纪录片《遥远不够远:汤米·温格尔的故事》这样说道:“人们加诸童书太多的禁忌。我们总是给孩子看小兔子、蓝天白云之类看似无害的东西,但只给他们看这些东西对他们而言是不真实也是不公平的。如果孩子们都是天真无邪的,那我们创作的童书对他们来说又有什么作用呢?”

这正好反映了汤米·温格尔所要传递的思想。他曾说:“让孩子面对恐惧,他们才知道如何克服恐惧。”所以才会在《三个强盗》中,安排3个抢劫金银财宝的强盗和一个善良的小女孩成为朋友,他们互相感化,彼此温暖。

真实的世界一直都是复杂多面的,有美好,也有令人失望、悲伤,甚至恐惧的部分。让孩子意识到世界的本来面目,并在面对真相后不绝望,仍然能感受到爱与信念的力量,非常重要。这样,孩子们在面对挫折时,才会相信自己有能力打败它,甚至拥抱它;在经历美好而平凡的生活时,才不会视而不见,觉得理所当然。

绘本名家视角 重读童年经典

阅读深1℃

我们下期再见

参考资料:文章部分内容摘自《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原作者:彭懿,摘录时文章有改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