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便血怎么判断是痔疮还是肿瘤(便血难道都是上火或痔疮么)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经历过大便出血的症状,但大多数人都不重视,认为是上火或痔疮造成的据市七院胃肠道疾病诊疗中心副主任医师程云介绍说,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脂肪、高蛋白饮食的大量摄入,大肠癌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如果发现便血等症状,一定要做个肠镜明确诊断,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发现便血怎么判断是痔疮还是肿瘤?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发现便血怎么判断是痔疮还是肿瘤(便血难道都是上火或痔疮么)

发现便血怎么判断是痔疮还是肿瘤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经历过大便出血的症状,但大多数人都不重视,认为是上火或痔疮造成的。据市七院胃肠道疾病诊疗中心副主任医师程云介绍说,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脂肪、高蛋白饮食的大量摄入,大肠癌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如果发现便血等症状,一定要做个肠镜明确诊断。

便血不一定是痔疮

45岁的李先生近一段时间总是觉得很累,大便里混着血。然而由于几年前得过痔疮,跟这个症状很相似,他并没有在意,仍然按照痔疮的症状去药店买了些治疗痔疮的药。2个月过去了,他的情况一点也没有好转,后来到医院进行肠镜检查才发现得的并不是痔疮,而是直肠癌。

大肠包括结肠、直肠,结肠长约120-200cm,直肠长约12-15cm,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年龄在41-65岁。近年来,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而能够得到早期确诊的大肠癌患者仅占全部该病患者的5%,主要原因还是人们对该病的早期信号没有足够重视。

高危人群应早做筛查

1

父母、兄弟姐妹和子女中有一人患有大肠癌者,应从40岁开始做大便潜血试验和结肠镜检查。

2

患有家庭性腺瘤性息肉疾病,该病患者在40岁以后几乎都会患上结肠癌。因此,这类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应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定期做结肠镜检查。

3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大肠癌的危险较大,这种危险通常始于患者发病8年以后。因此,全结肠炎患者应于患病8年后每隔1-2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左半结肠炎患者应于患病15年后每隔1-2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

注意这些改变,预防直肠癌

1

排便习惯改变

排便习惯改变是直肠癌最早出现也是最常见的症状。由于癌肿的刺激,病人可在短期内出现无明显原因的大便次数增多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有排便不尽的感觉。随着病程发展、病灶增大,癌肿可阻塞直肠出口,引起便秘、大便变细或变形、腹胀等症状。

2

大便性状改变

出现大便变稀、大便带血和黏液。80%-90%的直肠癌有便血,血液呈鲜红或暗红色,常混有黏液或脓液。有时在粪便中可见到脱落的肿瘤组织,但这时往往已不是早期。

3

早期就诊

患者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到医院检查。一般说来,直肠指检能发现75%以上的直肠癌,简单的乙状结肠镜检查几乎能发现所有的直肠癌。

如何进行饮食调整

减少能量摄入

能量摄入与结直肠癌发生有关。研究表明,总的能量摄入与结直肠癌危险性有关系,无论摄入的能量是蛋白质、脂肪还是碳水化合物。减少能量的摄入能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

减少脂肪与红肉摄入

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动物脂肪和肉类密切相关,研究表明高脂摄入者结直肠癌发生风险是低脂者的3.26倍。而肉类中摄入红肉是结直肠癌发生的一个强的危险因素。减少食物中脂肪的含量,特别是尽量少吃煎烤后的棕色肉类,有助于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生机会。

增加水果、蔬菜和膳食纤维

纤维素能增加粪便量,稀释结肠内的致癌剂,吸附胆汁酸盐,从而能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生。最高果蔬摄入者结直肠癌发生风险仅为最低者的一半。因此在平时的饮食,应该尽量多摄入蔬菜、水果、纤维素,合理饮食,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生。

维生素与微量元素

研究表明,补充维生素A、C、E能使腺瘤患者的结肠上皮过度增生转化为正常,叶酸能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病,增加钙和镁的摄入也能能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膳食抗致癌原

膳食中的大蒜、洋葱、韭菜、葱中含有的硫醚;柑桔类含有的萜;葡萄、草莓、苹果中含有的植物酚以及胡萝卜、薯蓣类,西瓜中含有的胡萝卜素,都被认为是能够抑制突变,具有抗癌作用。尤其是大蒜,具有最强保护作用而使人们免患远端结肠癌的蔬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