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的钢笔作品(情有独钟我的)
前几日,整理家里的书柜,从尘封的一个小盒中翻出一支笔——不知何时放在盒子里的一支9成新的“英雄牌”钢笔,型号是616。
棕红色的圆润的笔身手感特别舒服,金属银色的笔帽上锥形的笔顶和箭形的笔夹,笔身中间两片金属的连接片棱角分明,依旧可以“刮指甲”。
想起办公室有一瓶放了好久的墨水,于是便有了启用它的想法,最起码试试好坏。
拔掉笔帽,拧下笔杆后半段,捏了捏铝制的吸水装置,仍有较好的弹性,一切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的熟悉。去掉吸水装置,只露出橡胶的储水管,里面硬塑料的吸水管完好无损。两只手配合着以最大可能的方式排出软管内的空气,为的是吸入更多的墨汁。将笔尖伸入墨水瓶,松开手,墨水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由塑料吸管进入到储水管里。取出钢笔,笔尖朝上,左手捏住笔身,右手食指和拇指做弹指状轻弹储水管,墨水随着轻弹自上而下流下来,目视还有一半的空间可以再吸入一些墨水。右手再轻轻的捏一下软管,眼睛紧盯着笔尖处,不让里边的墨水滴落,小心翼翼的再将笔尖没入墨水瓶里,松开手指,随着软管里最后一点空气排出后的位置被墨水填满,“吸墨水”的工作大功告成了。安装好铝制吸水器、笔筒,再将笔帽插在钢笔的另一头,笔夹的方向以书写时不硌虎口为好。“满肚子”墨水的钢笔笔尖在瓶口轻抹一下,刮掉沾在笔尖处“摇摇欲坠”的一滴墨水,避免书写时墨水滴落在纸张上,“一份即将完成的作业”可能因此而作废掉,后悔莫及。
调整好握笔姿势,习惯性地在废纸上画几个连笔的圆圈,纸张上留下浅浅的画痕预示着下水不通写不出字来。轻甩一下笔身,因为满满“一肚子”墨水,不敢使力气,否则力道过大是要闯祸的。记得上学时常常甩到别人桌子上、书本上,更过分的是甩到别人衣服上,可就祸不单行了。于是抬起笔头,张开嘴巴,准备“哈”一口热气,转念一想,现在又不是冬天,笔尖又不会冻着,哈气也不管用啊。唉,真是习惯了。
随手又撕下废纸的一角,平平地将纸片塞到笔尖和笔舌之间,来回蹭几下,除掉异物。笔尖再在纸上轻轻地下压一小下,不能重,不然笔尖轻则分叉重则折断,得不偿失。依旧是画连笔圆圈,看着圆圈颜色由深及浅大体一致,表明这只“英雄616”复活了。
办公电脑用久了,大概每个人都有个问题——提笔忘字。一时不知写些什么,于是目光之所及都成了此时的“素材”。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某某市县…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1235567…键盘鼠标电话机”等跃然纸上。当年的感觉好像又回来了。
有人前来办业务,需要填写一些信息,忙不迭地把刚刚试好的钢笔递过去,拔掉笔帽。有一种强烈推荐使用的意味。也许是这种“迫切心情”太过明显,办事人也“就坡下驴”地说,“师傅,这支钢笔太有年代感了呀!”“啊?是吗?”明知故问地反问一句,又自言自语道:“找到了当年的感觉了”。心里不免乐开了花,犹如一件绝世珍宝重见天日后得到了专家组一致认可——确实属于唐宋年间的某个瓶瓶罐罐。
可不就是!想当年,为了这样的一支垂涎已久的钢笔,不知“节约”了多久的口粮才能买到。一天到晚,手不离笔,笔不离手,睡觉都要放在枕头边上,一是珍惜,二是怕丢。拥有新钢笔的热乎劲里,一下子学习成绩都有所提高。
记得学校门口定期会有一个修钢笔的老师傅,因为修得好经久耐用,同学们几乎都在他那里修过。各种毛病的笔在他手里都是信手拈来不在话下。实在修不好的他那里也都能找到合适的配件。真是应了那句“新三年旧三年,修修补补又三年”。
有钢笔就需要买墨水,墨水一般是蓝黑色、纯蓝色、红色。学生常用前两种,有时纯蓝色脱销,记得好一段时间买不着,只能用蓝黑色,兴许是视觉疲劳了,字都感觉写不好。红色基本是老师的专用色,批改作业专用,分数下面两条杠至今都不理解是什么意思。班里个别学习认真的同学另准备一支红色的钢笔,主要用于勾划关键字词句、考试划重点。别说,一目了然挺管用。
同时期的圆珠笔用得也比较多,颜色相对丰富一些,五颜六色的,用完更换笔芯即可,高效省心,免去了不小心弄脏书本和衣物的烦恼——那可是一顿胖揍洗也洗不掉的懊恼。再后来,签字笔中性笔雨后春笋般地一下子涌出来,铺天盖地,最终钢笔因为使用弊端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按照孩子的说法是错别字不能擦掉,不像可擦笔芯那么方便,卷面看着也比较整齐。
可是我对钢笔的使用“情有独钟”,或许是情怀吧,它让我回想起曾经的学生时代,想起庞中华先生的钢笔字帖,想起懵懂的我写过的一段段文字,想起抄在笔记本上的一句句歌词……总之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青春年少,毫无做作之感。心中那一首青春之歌已嘹亮的唱响,眼中带泪,泪中有笑,青春的样子若隐若现起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