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兴亡之叹诗词(国家兴亡   )

从军行

唐 /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国家兴亡之叹诗词(国家兴亡   )(1)

【译文】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

遮得连绵起伏的雪山也一片黯淡。

边塞古城,玉门雄关,

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黄沙弥漫的塞外,

守边将士身经百战,磨穿铠甲。

但壮志豪情犹在,

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品读】

“从军行”是乐府旧题,多写军旅艰苦生活。边塞诗歌大咖王昌龄一出手就写下七首《从军行》,从多个场景描写戍边将士怀乡思亲的愁苦悲凉和杀敌立功的壮志豪情,再现盛唐时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伟大时代精神,谱写出雄浑壮美、气势磅礴的组诗。

国家兴亡之叹诗词(国家兴亡   )(2)

在很多边塞诗歌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个网红打卡地——玉门关,如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戴叔伦的“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李白的“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唐彦谦的“百战沙场汗流血,梦魂犹在玉门关”等佳句名篇。借由这些诗歌,我们穿越历史的影像,回首那茫茫边关的苍凉悲壮。可真实的玉门关,又承载着怎样的使命呢?

国家兴亡之叹诗词(国家兴亡   )(3)

首先,我们科普一下玉门关的地理位置,它位于今天甘肃省敦煌市西北80 公里的戈壁滩上,如今只剩下一座矮小的遗址,偏远荒凉、萧瑟落寞,不用说细节也能想象到。如果你此刻对玉门关的印象只有无边无际的大漠,再或许还能听到当年戎马纵横的嘶喊声、响彻四野的战鼓声,那可真是狭隘了。

国家兴亡之叹诗词(国家兴亡   )(4)

接下来,我们需要了解玉门关的政治地位。它设立于汉武帝时期,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其重要性堪比今天的海关,是中原和西域的界限,也是丝绸之路的门户。曾几何时,这里也是水草丰茂、驼铃悠悠、商队络绎、使者往来,一派繁华。走出去时,它是前行的灯塔;返回来时,它是归程的港湾。从此地往西,古老的民族携带着独特的神韵不断走向世界的舞台;再由西向东,接引着异域的文化风情在华夏大地散播开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向交流融合,让玉门关成为一个具有着特殊意义的政治高地和军事要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历经世事沧桑,玉门关逐渐失去昔日的辉煌,变成了黄沙漫漫的戈壁荒漠,徒留下辽阔旷野中呜咽的羌笛、守边将士们思乡的泪眼,还有无数爱国志士的终极梦想。玉门关,成为一道在中国文化中过不去的“关”,这道关,雕刻着所有关于边塞与故乡,安定与漂泊,豪情与柔情,思念与守望,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印迹,这是一部关于英雄的史诗,无需点染,但求在岁月的长河中不生不灭。

国家兴亡之叹诗词(国家兴亡   )(5)

文化繁荣是国家发展的软实力,盛唐强音鼓舞着文臣武将们的昂扬斗志。能够征战沙场,抵御外敌侵略并开疆拓土,几乎是这个时代有为青年的首选职业路径。新的文学流派由此诞生,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李颀等一大批诗人集结为“盛唐边塞诗派”,尤以高适、岑参为首,故也称作“高岑诗派”。

我们有幸和王昌龄一起踏上这条古老的西行之路,抵达那个神秘的玉门关,奏响盛唐的边塞壮歌。

整首诗情感基调先抑后扬,诗人从荒凉的边地之景起笔,继而在“遥望”中寄托深切的思归之情;然后感慨久戍边关的战争之苦;最终笔锋逆转,发出雄壮的誓言——不破楼兰终不还!铿锵有力,壮怀激烈,令人肃然起敬。由景入情,典型环境和人物情感高度融合,互为依托,成就了千古豪迈。

国家兴亡之叹诗词(国家兴亡   )(6)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这里提到两个地名:青海和玉门关,王昌龄在开篇直接亮出西北边陲战区地图。在唐代,西边有吐蕃(b ō ),北边有突厥,青海是唐军和吐蕃多次交战的地方,而玉门关外就是突厥的势力范围,所以这两座城池是重要的边防要地。战士们想到曾经在这里发生过的战斗场面,不由心潮澎湃:有对边疆恶劣环境的感伤,有戍边生活艰苦的孤寂,有思念亲人故乡的愁绪,有守卫边关建功立业的豪情,种种心境都融进了这苍凉辽阔、迷茫昏暗的景象中。

国家兴亡之叹诗词(国家兴亡   )(7)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后两句直接发出坚定的誓言,将士们即便在战场上磨穿了铠甲,依然会奋战到底,打败强敌。“穿金甲”,以小见大,以实写虚,从满身洞孔的盔甲中,我们能真切感受到战士们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争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加上这戈壁的“黄沙”,更凸显出边关之蛮荒,此句是诉“苦”。如此之苦,本应退缩,慷慨激昂的将士们却在艰苦中愈挫愈勇,毅然表达以死报国的强烈志愿。全诗的情感至此达到顶点,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国家兴亡之叹诗词(国家兴亡   )(8)

在这首诗中,我们读到的不是一千多年前长眠于大漠中的众多无名士卒,而是一颗颗滚烫的赤诚之心,这片土地从来不缺少英雄,这个民族会永远铭记英雄。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只有这样的《英雄赞歌》才能致敬英雄,因为他们用生命诠释着大义和责任,演绎着豪迈与荣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