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首山水田园诗(两首农桑工于刻画)

人们每天都要吃饭穿衣,很多人只知道自己愿意花钱,就能买到这些物品,却根本不清楚其来之不易。大家只有亲身体验了农民们劳作的辛苦,才能充分理解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

南宋就有两位诗人,他们深入乡村体验生活,并细致地进行观察,然后又将自己的感受录入诗行,也让后世读者有幸了解到当时农村的实际情况。下面介绍两首《农桑》,工于刻画,对比鲜明,更让人感受深刻。

三首山水田园诗(两首农桑工于刻画)(1)

《农桑》 陆游

采桑蚕妇念蚕饥,陌上匆匆负笼归。

却羡邻家下湖早,画船青繖去如飞。

陆游晚年归隐故园,他不仅亲自下田劳动、自食其力,而且还非常了解当地农民们的生活状况。放翁虽曾在朝为官,但是后来就不再领取朝廷的俸禄了。

不过诗人依然经常拿出有限的积蓄,有时直接送到贫困乡邻们的手中,有时则换来药材,并免费为那些生病的乡亲们治疗。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农家女子的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她的赞赏和同情。

三首山水田园诗(两首农桑工于刻画)(2)

前两句采用写实手法,“采桑蚕妇念蚕饥,陌上匆匆负笼归。”蚕妇采完桑叶,因为惦记着家里的蚕宝宝,怕它们挨饿,于是就赶紧拿起地上装满桑叶的背篓,匆匆归去。

一个“”字,表达出心绪不宁的状态。“匆匆”二字,更是耐人咀嚼。如果她家里有一位帮手,她一定不会如此心急火燎。男人们或许都下地干活了,即使有老人在家,可能也是卧床不起,需要她回去照料,甚至还可能有一位嗷嗷待哺的婴儿,才会让她如此着急。

三首山水田园诗(两首农桑工于刻画)(3)

后两句是虚写,并非是实有其人,只是一种艺术手法,“却羡邻家下湖早,画船青繖去如飞。”女主还未走进家门,就看见邻家比往日出门更早,只不过不是干农活,而是乘坐画船、撑起遮阳伞,悠然地泛舟湖面。

(sǎn),同“伞”字。“去如飞”三字,形容速度之快,表达出很快就消失在视野中,同时也委婉地传达出女主悲戚的心情。作者虽然不提这位邻家的身份,但是“画船”二字,说明其应该拥有很多财富。他们无须亲自劳作,而且还能尽情享受,才会让女主羡慕不已。

作者工于刻画,并采用了对比手法,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也表达了作者对贫困农民的深切同情。

三首山水田园诗(两首农桑工于刻画)(4)

《农桑》 朱继芳

客户耕田主户收,螟蝗水旱百般忧。

及秋幸有黄云割,债主相煎不自由。

朱继芳,字季实,福建建瓯人。他在宋理宗绍定年间考取了进士,曾任龙寻、桃源等县的县令。他是一位江湖派诗人,不过其作品较多地描写穷苦百姓的生活。他的诗歌纪行、叙事,与范成大的笔法有类似之处。

三首山水田园诗(两首农桑工于刻画)(5)

朱继芳担任县令时,曾经创作了一百多首绝句,并将其分为“农桑、朱门、客路”等十个总题,每题下各有十几首绝句,大都描绘当时的社会现象。这首诗记载了宋代所特有的主、客户租佃制度,佃农们终年辛劳,劳动成果却被他人所得。

首句介绍了当时的农村生产情况,“客户耕田主户收”。客户,是指依靠租佃土地进行耕种的佃农。主户,指拥有田产的农户,这里指地主。宋代农村户籍分为主、客户,只有主户才能被列入朝廷的户籍。

三首山水田园诗(两首农桑工于刻画)(6)

次句描述了农户们生活的艰辛,“螟蝗水旱百般忧”。他们一方面要辛勤耕作、按时交粮,另一方面还要与虫害斗争,同时也会经常性地遇到水、旱灾害。所以这些农户们一年到头辛苦劳作,最后却所剩无几,根本无法改善生活条件,有时候家中还可能揭不开锅。

后两句表达出诗人的极度同情,“及秋幸有黄云割,债主相煎不自由。”每天披星戴月地劳动,好容易盼到了秋收的时候,即使有幸可以收获稻谷,可是地主却早已派人上门不断地催促。他们觉得毫无自由,刚刚感受到的一点喜悦,立刻就荡然无存。

作者在这首诗中描写了佃农们的忧虑和无奈,也含蓄地表达出那些地主的无情。短短四句话,就描写出乡亲们心中的悲苦,让人感受深刻,并了解到南宋末年的社会状况,确实是一首值得称赞的好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