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南渡的历史(什么是34)

什么是"衣冠南渡"?史称南渡的不是"衣冠",而是"武器"!

古代人的衣冠,通常都是是衣服和帽子。但实际上,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衣冠又指的是文明、文化,大都泛指汉族的衣冠和文明。衣冠南渡又叫作衣冠南度。这个词出自唐朝史学家刘知几,他在《史通》里有"邑里"篇,指出西晋末年天下大乱的意思。

衣冠南渡的历史(什么是34)(1)

中原士族逃到南方,于是就认为中原文化与文明也南迁。在中国历史上中原每一次较大的政治变动,就会引起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南徙,最大规模的三次人口南迁浪潮分别是西晋"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

衣冠南渡的历史(什么是34)(2)

(匈奴、羯、鲜卑、氐、羌等少数民族史称五胡)的永嘉南迁、唐中后期的"安史之乱"和北宋靖康之乱大迁徙。 公元755年至762年,唐玄宗统治时期,安禄山与史思明起兵反对唐朝,这就是历史上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后,对唐朝影响很大,北方胡人进入中原,而且由于当时唐朝尾大不掉的藩镇割据问题没有解决,引发了唐朝全国大乱。

衣冠南渡的历史(什么是34)(3)

随后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历史上有3次因动乱而发生的大规模人口南迁现象,史学界一般仅仅特指中原政权南移的永嘉南渡、建炎南渡为特指的"衣冠南渡",文学界一般把这三次事件皆描述为"衣冠南渡"。在提及三次"衣冠南渡"时,通常在该词之前加前缀限定,如"永嘉衣冠南渡"、"建炎衣冠南渡"。二十四史中关于"衣冠"有600多处,主要指服饰和汉服体系。但"衣冠南渡"中的"衣冠"是什么含义呢?

衣冠南渡的历史(什么是34)(4)

文天祥曾有一句"山川莫道非吾士,一见衣冠是故乡",张煌也有一句"衣冠独带云霞色,旂旆长悬日月痕"。所以说,"衣冠南渡"即使一个词组,又是一件历史事件。首先是秦汉以来人口分布显著的北多南少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南方人口得到较快增加,其次促进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促使江南"火耕水耨"的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向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了粮食产量和土地利用率。

衣冠南渡的历史(什么是34)(5)

东晋在建国前期还有着极其强烈的复国动机,进行了数次北伐,都失败了,就渐渐的打消了北进的念头,偏安于江南半壁,坐导致了看北国纷乱更迭的政局,与此同时,由于士族门阀的频繁涉政以及民族矛盾的进一步深化,东晋的内部矛盾越来越严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