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会引起蝗灾的原因(如今蝗虫肆虐古人面对蝗灾)

从2020年1月份开始,东非和南亚地区爆 发了多年罕见的蝗灾,数千亿只蝗虫在东非、西亚和南亚地区到处破坏植被,蚕食庄稼,直到如今这些地区不少地方的蝗虫仍然很猖獗。

蝗虫会引起蝗灾的原因(如今蝗虫肆虐古人面对蝗灾)(1)

蝗虫路线

不论是在巴基斯坦印度,还是在我国,蝗灾都从没有因为科技的进步而得到彻底解决。根据学者高冬梅的研究可知,建国以来我国平均每隔3到5年就爆发一次严重蝗灾。

科技昌明的今天尚且应对乏力,古人在面对铺天盖地的蝗虫时便是更加无力的了。

1.范围和频率

就以魏晋南北朝的资料来看,我们能够大致窥见蝗灾发生的范围。

首先,魏晋南北朝时期蝗灾主要发生于北方地区(秦岭一淮河线以北),南方较少,43次蝗灾南方仅7次。

其次,就北方而言,今河北、河南和陕西是蝗灾频发区,其它区域爆发频率要小得多。

就南方而言,发生蝗灾的范围主要集中于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区,其它广阔区域没有任何记载。

当然,北方多南方少的蝗灾分布可能也和魏晋时期经济重心尚未向南方移动有关

接下来说说蝗灾发生的频率,《两汉时期蝗灾述论》一文统计两汉406年共有55个年份发生蝗灾,发生年份占总年份的11%。

根据张剑光、邹国慰《唐代的蝗灾及其防治》的结论,唐代289年共有蝗灾发生年份40次,蝗灾年份占总年份的13.8%。

蝗虫会引起蝗灾的原因(如今蝗虫肆虐古人面对蝗灾)(2)

来势汹汹的蝗虫

从两汉魏晋南北朝至唐代三个连续的时段蝗害发生频率变化很小。说明蝗灾的发生频率大致是在占所有年份的12%左右。

2. 对起因的认识

古人对于蝗灾起因的认识,也常常和别的灾害联系在一起。

古人认为蝗灾与旱灾有密切关系。

"永嘉三年(309年)大旱江、汉河、洛皆竭,可涉"这为蝗虫的繁殖滋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雌蝗一般在较坚硬湿润而朝阳的河岸、沟治和滩涂产卵)。

旱灾致使第二年蝗灾大爆发"幽、并,司、冀、秦、雍等六州大蝗,食草木,牛马毛皆尽"。许多史籍常常旱蝗连书

蝗虫会引起蝗灾的原因(如今蝗虫肆虐古人面对蝗灾)(3)

旱灾

古人认为水灾与蝗灾亦有密切关系。

如《晋书》卷26《食货志》记载咸宁三年(277年)晋武帝下诏""今年霖雨方过,又有虫灾"

又如永和十年(354)"会大霖雨,河渭溢……蝗虫大起,自华泽至陇山,食百草无遗。牛马相啖毛,猛兽及狼食人,行路断绝"

一下暴雨,就江河奔溃,蝗虫从四面八方赶来,然后把人类和动物的食物都吃得干干净净,弄得牛马都以吃自己的毛发存活,山林里的猛兽野狼全都饿得跑去吃人了,而蝗虫翔于天际,遮阳蔽日,逃荒的人想要赶路也十分困难。

蝗虫会引起蝗灾的原因(如今蝗虫肆虐古人面对蝗灾)(4)

洪水

3. 古人对蝗灾的奇怪认知

面对情势汹涌的蝗虫来袭,人类的思想受到了视觉和心灵的双重震撼。从而在想象蝗虫时,难免陷入一种奇怪的思考里。

五代即流传着"蝗是鱼子所化"的说法。五代时期的《玉堂闲话》提及:"蝗之为孽也,盖渗气所生,斯臭腥,或曰,鱼卵所化。"直至北宋,欧阳修等人在《新唐书》中仍以"鱼螺变为虫蝗"解释蝗灾。"

因为天气的变异,所以鱼卵们腾跃出了江河湖泊,化身漫天的蝗虫,入凡来为害众生。

蝗虫会引起蝗灾的原因(如今蝗虫肆虐古人面对蝗灾)(5)

鱼卵

我想古人之所以能将蝗虫和鱼卵联系在一起,既是因为他们都有着"臭腥"的气味,也是因为他们的密集的外观和多产的生育量。其实古人的联想确实具有合理性,因为蝗虫在地下产子的景观和鱼卵的模样十分的接近,古人也许从没想到,他们不知从何而来的蝗虫,竟然长时间匿藏在浅薄的土壤表层。

因此,在流传数百年的"鱼子化蝗"的影响下,出现了将蝗虫投之江海、"随业感而自化"的愿望。古人对于蝗虫的神话,直接导致了他们处理蝗灾的失败。

在华北一带的地方神里还出现了驱蝗神,其中记述较多的是刘猛将。刘猛将何许人也?乾隆十六年刻本《昆山新阳合志》载,"按神姓刘名锐,宋名将刘锜弟,殁而为神,驱蝗江淮间有功。"因为驱蝗,而被封神,凭此就可以想见蝗灾在劳动人民心目中的重要性了。

由于董仲舒天人感应的提出,人们习惯性的以为蝗灾是惩戒帝王的天罚,而天罚需要以帝王的自省而非人力来解决。于是乎在蝗害发生时竟有人反对杀蝗。

蝗虫会引起蝗灾的原因(如今蝗虫肆虐古人面对蝗灾)(6)

捆蝗图

元嘉三年(426年)刘宋境内发生旱蝗,官吏范泰说"灾变虽小,要有以致之。守宰之失,臣所不能究;上天之谴,臣所不敢诬。有蝗之处,县官多课民捕之,无益于枯苗,有伤于杀害,蝗生有由,非严宜杀。"

范泰把蝗灾的罪责自己全扛了,他迂腐的认为杀蝗对于灾祸的停止并不会起作用,并且毕恭毕敬地向着上天的使者——"蝗虫"们忏悔起来,范泰的思想,很大程度上就是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

还有一个例子是,唐开元四年(716),山东地区发生蝗灾,"时山东百姓皆烧香礼拜,设祭祈恩,眼看食苗,手不敢近。"人们更愿意花费时间在烧香礼佛,各种祭祀与祈祷上,而对于蝗虫的肆虐,他们不能阻止,也不敢阻止。

这时候一代名臣姚崇站出来,呼吁毫不手软地灭蝗,他力主灭蝗的举措立即引起了广泛争论。黄门监卢怀慎认为:"蝗是天灾,岂可制以人,坏国正事?外议咸以为非。又杀虫太多,有伤和气。"

蝗虫会引起蝗灾的原因(如今蝗虫肆虐古人面对蝗灾)(7)

姚崇画像

蝗虫是老天爷降下来的惩罚,怎么可以由人来阻止呢?你把蝗虫给赶尽杀绝了,岂不是违背了老天爷的意思吗?

再者"蝗"字谐音"皇",你灭蝗的做法总是让人联想起灭"皇"来,唐玄宗思虑到此处,也觉得明目张胆地杀蝗虫是不对的。

姚崇这时力排众议,坚持灭蝗的主张,并且说动了玄宗。他到前线后,采用火诱杀和塹坎掩埋相结合的灭蝗法,组织人们在黑夜燃起篝火,在火边挖坑,引虫扑火,就地掩埋。,最终"蝗因此亦渐止息"。

唐人对于蝗灾的普遍看法是白居易《捕蝗》提到的"岂将人力竞天灾"。哪怕能够有效的组织起人力来对付蝗灾,古人也不敢擅自作为,在他们的认知里,蝗灾具有某种不可言说的神意,天人感应的自然观既是古人们限制皇权肆无忌惮挥霍的借口,更是面对难以解释的自然现象时内心深处的自圆其说。

在古人的诗歌里,也不乏对于蝗虫的描写。章甫的《分蝗食》中有两句:

天公生尔为民害,尔如不食焉逃绝。

老夫寒饿悲恼缠,分而食之天或怜。

百姓对蝗虫"遗子满野"的强大繁殖能力束手无策,逼得没办法只能"分而食之"以求熬过饥荒与严寒。

蝗虫会引起蝗灾的原因(如今蝗虫肆虐古人面对蝗灾)(8)

蝗虫产卵

当然,由于蝗虫的贪婪恶毒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古人在作诗时也常常将吸允人民血汗的达官贵人比作蝗虫。宋宁宗时期有诗人写到:蝗日益盛,民日益病,蝗日益硕,而民日益瘠。其诗暗讽了当时的政局。

4.灭蝗方法

面对蝗灾,古人也想出来一系列解决的办法。首先,利用蝗虫的趋光性来捕杀蝗虫,也叫做篝火诱杀法

最早的篝火诱杀蝗虫记载见于《诗经》:"秉被蟊贼,以付炎火。"《治蝗全法》对此也有详细的记载,人们在天色黑透之后燃起篝火,蝗虫扑火,翅膀被烧,无法飞行,可以大量捕捉。篝火诱杀法在没有月光的晚上诱杀,效果更好。

还有通过保护和利用蝗虫天敌来治蝗,我国先民用家鸭消灭蝗虫取得不错的效果,《治蝗全法》、《捕蝗图册》、《捕蝗图说》都记载了用家鸭捕食蝗虫的方法,除家鸭外,不同历史时期人们还保护鸟卵、雏鸟、青蛙来间接消灭蝗虫。前不久关于送鸭到巴基斯坦治蝗的新闻,也都引起了广泛关注。

蝗虫会引起蝗灾的原因(如今蝗虫肆虐古人面对蝗灾)(9)

鸭子灭蝗

5. 蝗灾影响历史进程

谈到罗马的灭亡,没有人会想起传播疟疾的蚊子。当然,谈到晋室的南渡,也没人会想起造成饥荒的蝗虫。

蝗虫会引起蝗灾的原因(如今蝗虫肆虐古人面对蝗灾)(10)

永嘉之乱

《晋书》卷20下载"怀帝永嘉四年五月,大蝗,自幽、并、司、冀至于秦雍,草木牛马毛鬣尽。"

发源于五月的蝗灾,一直延续到了次年,且

南下攻陷了洛阳,"永嘉五年(311年)五月"洛阳饥困,人相食,百官流亡者什八九"。

在蝗灾的影响下,各种次生灾害相继出现,直接给司马家的统治造成致命打击。

食货志记载"雍州以东人多饥乏,又大疫兼以饥馑。"人们卖儿卖女,自相残杀,直到尸体堵塞了河流,白骨遍布了山野,悲惨的情况让人不敢想象。在人口大量损失之后,晋朝很快被外族打败,南渡建康。

晋朝的衰亡,如果只是以历史书规范的叙述方式,即政治,经济,文化来谈,很好理解,可随着环境史学的兴起,全球环境的任何变化都有可能成为王朝更迭的重要因素。人之于自然而言,就如同老子所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一样无依无助,历史之于自然而言,也轻不过一场灾害的重量。

参考文献:

1.蔡定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蝗灾探析》

2.王政君,《我国古代蝗虫防治方法简论》

3.李璐,《宋代蝗虫诗与文学的社会功能分析管见》

4.吕德廷,《佛教与禳蝗》

5王政君,《宋代对蝗虫生物认知述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