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宗元陵在哪里(唐睿宗李旦桥陵)
你也许不知道唐睿宗李旦,但他的母亲武则天和儿子李隆基你一定熟知,李旦生前无为,但身后的王陵却埋藏了整个盛唐的宝藏。 如果有一处宝藏,就埋藏有这样的国宝,而且不是几件,几十件,而是上千件甚至几千件,那将是震惊世界的一笔巨大财富。
陕西境内的唐18陵,就埋藏着盛唐的珍宝,而传说中最大的宝藏就是唐睿宗李旦的桥陵,这是唯一一座建于中国封建王朝最鼎盛时期——唐开元盛世的帝王陵墓,1200多年的世事沧桑,桥陵原本宏大的地表建筑今天已经荡然无存,但从仅存的桥陵神道,和巍峨的桥陵石刻,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当时世界最强大帝国的威风。 这样雄伟的帝王陵墓的主人,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 唐朝第五位皇帝,前后两次登基共在位8年。 睿宗李旦虽然在历史上默默无闻,但他的母亲武则天和儿子李隆基却都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帝王,公元712年,李旦传皇位给儿子李隆基,唐明皇李隆基改年号开元,开始了大唐的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那是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骄傲的伟大时代。 采访:唐史专家 胡戟 开元盛世首先是经济情况相当好,经济情况,我有过一个研究,就是说达到了人均口粮700市斤的这样一个水平,达到了我们改革开放以后,取得成效,80年代中期以后的水平。 大唐开元4年即公元716年,唐睿宗李旦驾崩,那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李唐王朝已经有足够的能力营建一座伟大的帝王陵墓。于是以仁孝闻名天下的李隆基竭尽盛世的国力以空前的规格为李旦营建了帝陵。 1200多年前,唐明皇李隆基把父亲葬在了今天的蒲城,蒲城因而在那时改名奉先,奉先是侍奉先人的意思,这里也因为唐睿宗李旦的下葬,成为和东都洛阳同为中央政府直辖的赤县,当时奉先一座县城都是为桥陵服务的。 2002年,文物部门曾经运用先进航测技术对桥陵进行了拍摄,这就是当时桥陵的高空俯视照片,带红色标记的地方,被考古人员怀疑是古代建筑的遗迹,如果真的是这样,桥陵有人工建筑的范围竟有20多平方公里,那已经是一座城市的规模!为了证实航测照片的猜测,陕西文物部门开始对桥陵进行实地考察。 采访:巩启明 你看这个土冢 咱们可以看到,这个土包整个是人工的形成的,这个夯层,夯层比较明显 的,一层一层的,人工形成的,大概夯层有10厘米左右厚。对,这多清楚,这清楚得很,这一层10公分,你看。按说这个土塚这个位置,应该是整个陵园遗址的西南角,现在的情况看,它往东是南城墙,往北是西城墙,刚好在拐角处,咱们分析可能是原来的东西南北四个角的角阙,阙上的底下是个基础,上头起砖木结构的楼,就像故宫的阙楼一样。 就在这个阙楼遗址的正西和正北,考古队员勘查发现了地下绵延千米的夯土层,夯土层宽2.5到4米不等,围绕着桥陵绵绵展开,丰山西侧的夯土带竟长达2813米 沿着对夯土点的测量,测绘队员记录下了一个个关于城墙的方位数据,再用卫星定位装置确定这个夯土带的形状后,考古队员发现,这条夯土带正是桥陵当日的陵园内城。方位数据被输入电脑后,1200多年前桥陵的内城图形被绘制好,这时考古队员又有了也惊人的发现,对比桥陵的内城形状,竟和唐长安城的形状有着惊人的相似。 也就是让帝王逝去后能仍够享受到和生前一样的尊容,当时的长安城是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都市,也有着高大壮美的建筑。中国古代帝王的灵寝制度,一直奉行视死如生的规则,桥陵的城墙是模仿长安城而建,那么桥陵里是否也会有象长安城一样宏伟的建筑群呢。 这是桥陵附近的村庄中被传唱了千百年的一段秦腔,传说当年负责修建灵寝的官员武崇训动用了3万人,花费33年才修好了桥陵,桥陵曾经有着规模宏大的墓园,经过勘查,整个墓园的面积达20多平方公里,虽然我们没有找到象唐长安城一样规模庞大的建筑群,但桥陵也有着雄伟的九间献殿,此外还有阙楼、下宫、陵署等建筑达140间。
一千多年过后,睿宗桥陵所有的繁华早已烟消云散,只有这50多尊桥陵巨大的石刻墓甬依旧诉说着盛唐的威严和荣耀。桥陵石刻的规模创唐18陵之最,这对神道前端的华表高达8.64米,只比天安门前的华表矮了一米,这10对中郎将装束的翁仲也高达4.5米,20个翁仲20种表情,今天看来依旧眉目清晰,表情传神。在桥陵的墓甬面前,你可以看清楚他的毫发指甲,你可以感受到他们或喜或悲的神情,你甚至可以听到他们心跳的声音。 这是桥陵神道东侧,第3个翁仲,这个大臣嘴角的那丝笑容,让我们仿佛看到了1000多年前的唐朝,雍容 华贵 磅礴 自信,一个创造了盛唐的君臣有理由保持这份微笑。 咱们看这对石狮,这对石狮是朱雀门的一对石狮,这通高是2米85,这个直径是,胸部的胸围是1米25,这个石狮子不光是四肢健壮,胸肌饱满,而且富有生命力,给人一种生的感觉,活的表现,它很像个健美运动员,用手一摸起伏感很强,来,咱们来试一下,你看爪子的锋利,筋骨之强,这个地方是筋,用手一摸起伏感很强,它注重了肌肉和筋骨的刻画,好像庖丁解牛一样,把这个骨骼结构搞清楚了,该起伏的地方就起伏,该塌陷的地方就塌陷。 当我们抚摸着桥陵朱雀门这对中国最大的石狮,手掌触及之处,骨骼肌肉筋络的凸凹和起伏,让我们感受到了石狮的血脉和力量,这份力量来自于那个伟大的时代,这也正是盛唐的文化之魂。 唐朝的富庶成就了帝王陵墓的宏大规模,但这些巨大石头的守卫者并没有守卫住唐帝王的陵墓,在此后长达1000多年的时间里,唐18陵经历过无数次的浩劫,但唐陵大多是以山为陵,这样的墓葬形式,决定了盗掘唐陵绝非易事。 唐朝的帝陵,从唐太宗李世民开始建立了以山为陵的灵寝制度,山陵是以自然的山峰为墓冢,在山腹中开凿出玄宫即安放尸体的墓室,山陵的墓口到墓室是长一百多米甚至几百米的埏(SHAN)道,因而陵墓的墓口也就成了唯一能够进入陵墓的通道,但唐陵墓口都是由巨大的封墓石条填塞,填塞的深度达到了几十米,甚至上百米,而且墓道中,还会有多重重达几吨的巨大石门,这样的防盗规模远非一般盗贼所能盗掘,但后世觊觎唐陵里的巨大宝藏,还是想方设法要打开唐陵地宫的大门,史书记载,五代温韬降梁后,在任耀州节度使期间,把他管辖境内的唐陵全部盗掘,只有武则天和唐高宗合葬的乾陵因风雨大作而幸免于难,那么桥陵是否被温韬盗掘过哪? 目前中国对唐陵地宫采取保护性原则,包括桥陵在内的唐18陵的地宫都没有进行考古发掘,所以桥陵是否被盗一直没有明确的答案,这次陕西文物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决定对桥陵的墓口进行一次勘测性考察,于是寻找到墓口成为这次考察的当务之急。 对于山陵,墓口是进入墓室的唯一通道,墓口的完整与否决定着地宫开元盛世宝藏的安全。你在这打个探眼,你在这打个探眼,看看地下是个什么情况,这一块好像人工动过,咱们试验试验。 海拔751米的丰山,就是桥陵天然的巨大墓冢,象大多唐陵一样,桥陵也象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而埋藏着盛唐宝藏的桥陵地宫就在这覆斗型的山体中间,那么进入这地宫的墓口又在哪里哪? 考古队在各处山坡寻找了一天,连续用洛阳铲打了多处探眼,但结果都是基岩,基岩也就是原始的山体,而不是人为施工的遗迹,在桥陵巨大的山体面前,找寻墓口看来不是一时的事情。 巩启明决定到桥陵附近的村子去寻访一下,看看村民是否知道一些关于桥陵墓口的信息。 在寻访中我们了解到,桥陵附近很多的村名都和桥陵的历史有关,栓马村是当年祭陵官员栓马的地方,垫盖王家村则是专门为祭陵生产下跪用的垫子在和村民进行的交谈中,一个年轻人提供的信息引起了巩启明的注意。 村民说的墓口梁是否和考古队寻找的桥陵墓口有联系哪,龚启明在村民的带领下再次登上丰山,来到村民称为墓口梁的地方。 在村民称为墓口梁的地方,巩启明看到了一个长10米宽3米左右的凹陷,这个地方和周围确实有着明显的不同,这里是不是就是传说的桥陵墓口哪 ? 在随后进行的勘测中,考古队员挖出了很多碎石石灰和泥土的混合物,这极可能是古人用来封堵墓口的材料。 采访:巩启明 你看,石灰,石头块,小石头块,石头渣子,还有土,这是专门掺到一起搞的,掺到一起用来填封墓道。 种种迹象表明这里就桥陵的地宫入口,那么1200多年来,桥陵的地宫是否被打开过,开元盛世的宝藏是否还在哪?随着掘进的推进考古队员发现了更多的石灰和人工打制的碎石块。 随着碎石被搬出,考古队的掘进面逐渐变的平整,浮土下隐约看到了大块的石条。 拂去石条上上的浮土,石条上竟现露出一些雕刻的痕迹,仔细辨认,在石条上隐约看到了天四十二 三个字,接下来在墓口的每个石条上,也都发现了不同的文字 这些刻在墓口石条上的神秘数字,究竟代表着什么含义呢? 采访:巩启明 咱么推测,它可能是按照千字文来编号的,千字文里的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按这个字标号,天一,天二,天三,天四,排下去,都是有规律的石条, 这样统一编号从下面做好搬上来,搬上来以后,封闭的时候,次序不会乱。 为了从石场运来石条在封墓时顺序不乱,桥陵墓口的封墓石条按照千子文有序排列如此推算,桥陵墓口的封墓石条,竟达到了3900块,这些石条每块都有200多公斤,光是封墓一项就要100个石工,用一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1200多年后封墓石条依然按照原来的顺序整齐排列着,这就意味着桥陵没有被盗掘过,因为盗墓贼,不可能在盗墓后再把封墓石按照原顺序一块一块还原,那么在这3900块封墓石条的下面,埋藏的就是开元盛世的宝藏,由于对地下文物保护技术条件的限制,目前我国文物部门还没有挖掘桥陵的计划。巩启明的这次勘测也只能到此为止,但桥陵地宫里究竟埋藏有多么巨大的一笔宝藏,成为我们这次拍摄最想追问的答案。 在唐代的史记中,帝王墓葬的记载聊聊数语,今天我们只能根据已经挖掘的唐朝墓藏猜测神秘的桥陵地宫。我们走进了桥陵的陪葬墓,睿宗李旦的儿子相王李宪惠陵的地宫。 惠陵的墓室是一个亲王等级的墓室,它是单墓室,但是它很高大,从这来推测桥陵,它应该是可能是三墓室制度,因为太子使用了双墓室制度,那么帝王可能就会是三墓室制度,而且在我们西安南郊 也有发现有一个郡王使用了三墓室制度,最后被官家推平了,破坏了,估计他使用了他不该使用的制度,因此很多人认为,帝王陵寝可能是三墓室制度,如果三墓室是唐代帝王陵墓地宫的建制,按照古人帝王陵墓墓视死如生的观念,那么前墓室就应该是皇帝接见朝臣的地方,哪里堆放着各种各样的奇珍异宝中墓室应该是皇帝的书房,放置着皇帝生前喜爱的物品,桥陵中又会有那些李旦生前喜欢的东西呢。 李旦一生不想做皇帝,曾经两让皇位给母亲武则天和儿子李隆基。他把志趣寄托于笔墨、琴瑟。据史书记载李旦酷爱书法,而且在书法方面的造诣极高。 在今天陕西西安的碑林,这口高1.65米重6吨,刻有李旦亲手书写铭文的景云钟保存完好,李旦的字迹俊朗有力,堪称佳作。由于李旦对于书法艺术的喜爱,他的墓中肯定会有那个时代大师的真迹。 由于纸制的物品很难保存,所以象颜真卿、褚隧良、怀素等盛唐书法大家的原作都没有传世,专家推断桥陵中一定会有他们的真迹保存,此外唐前朝的书画大家,顾恺之的画作,王羲之的笔墨谁又知道会不会出现在桥陵的墓室中。 桥陵的后墓室是摆放睿宗棺椁的地方,按唐朝的礼制,帝王陵墓要摆放一千种食品和各色的药酒,我们今天视为稀世珍宝的很多金器,在桥陵的的后墓室中会有上千件甚至更多。 除了饮食器具以外,它肯定还要随葬大量的衣物,这些衣物里头肯定都是丝织品。 桥陵随葬的唐代丝绸的织造工艺究竟达到怎样的高度,在陕西省考古所,一件出土于法门寺地宫的唐代宫廷绣裙让我们震惊。 这件绣裙被称为武后裙,裙腰是用金丝绣成,它所使用的金丝是把金箔打薄以后用刀裁成细条拧起来,再进行绣花,金丝细度只有零点几毫米,可谓细若发丝 今天这条武后裙原本艳丽的红色已经退却,但金丝绣成的图案依然精美绝伦。 由于法门寺地宫在历史上曾经多次被开启,所以出土的丝绸氧化损毁严重,但以山为陵的桥陵地宫密闭性极好,在恒温恒湿的条件下,精美的唐代丝绸会被完好的保存。 桥陵的墓室中究竟埋藏了多少宝藏,在没有挖掘之前,我们无从知晓,但我们可以想象,或许有一天,当我们打开桥陵地宫的那一瞬间,里面的大唐的珍宝将会照亮世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