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林黛玉把桃花埋土里(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鹧鸪天

陈瑞林

一曲桃花妄自嗟,

哀音肠断口难夸。

杜鹃啼尽春归去,

柳絮飘飞日正斜。

随逝水,罥窗纱,

清词吟咏展才华。

离枝逐梦心中怨,

聚散无根到海涯。

红楼梦林黛玉把桃花埋土里(林黛玉重建桃花社)(1)

《红楼梦》第七十回描述了大观园的女才子们挥洒彩笔,竟展才情。林黛玉的一首“桃花行”激起了宝钗、湘云、宝琴、探春众姐妹的诗情。见宝玉走来众口云:“咱们的诗社散了一年,也没一个人作兴作兴。如今正是初春季节,万物更新,正该鼓舞另立起来才好。”

红楼梦林黛玉把桃花埋土里(林黛玉重建桃花社)(2)

湘云又道:“如今万物逢春,咱们重新整理起这个社来,自然要有生趣了。况这首‘桃花诗’又好,就把海棠社改为桃花社,岂不大妙呢?”大家来至稻香村,稻香老农看了诗,称赞不已。并议定起社,改“海棠社”为“桃花社”,黛玉为社主。

我们且看林黛玉的《桃花行》: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怜人花亦瘦,隔帘消息风吹透。

风透帘栊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树树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

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饮蘸胭脂冷。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红楼梦林黛玉把桃花埋土里(林黛玉重建桃花社)(3)

这首“桃花行”的咏叹与前面的“葬花吟”“秋窗风雨夕”的调子基本是一致的。桃花随着春暮而陨落,是对薄命的林黛玉夭亡的一种写照。

曹公借宝玉对此诗的感受来暗示的:“宝玉看了,并不称赞,痴痴呆呆,竟要滚下泪来。又怕众人看见,忙自己拭了。”断定出自黛玉,因林妹妹曾经离丧,才会作此哀音。众姐妹夸赞,是从创作艺术而言;而宝玉却是从内心深处,对林妹妹的身世和爱怜来解意的。作者的象征和暗示已隐约可见,正是曹公的妙处。

一日,史湘云见柳花飘舞,即兴偶成小令。于是诗社偶然兴动发起填词,以柳絮为题,限各色小调。于是大家拈阄,各展才华。曹公以柳絮为意象,从而预示了每个人未来的自况。

下面我们且逐一赏来,史湘云《如梦令》: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放春光别去!

红楼梦林黛玉把桃花埋土里(林黛玉重建桃花社)(4)

这首词的基调是要留住春光,柳絮飘飞是在暮春,但是湘云却用“绣绒、香雾”形容柳絮的美好,“岂是残吐?”描绘春光尚在。尤其是尾拍“莫放春光别去!”要紧紧地抓住这美好的时光,抒发了他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和追求。

湘云自幼父母双亡,后来又寄居贾府,虽以“金麒麟”配了卫若兰“王孙公子”为婿,可谓是“才貌仙郎”但好姻缘不长,正和了红楼梦曲《乐中悲》“终究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美满的婚姻也好景不长。

贾探春(上阕)贾宝玉(下阕)《南柯子》:

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綰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

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

红楼梦林黛玉把桃花埋土里(林黛玉重建桃花社)(5)

这阕小令是由二人完成的。探春的上阕尽抒了离愁。以“空挂、徒垂”形象地描绘了婀娜多姿的柳条是挽不住柳絮的,”预示了后来探春远嫁难归 。红楼梦曲《分骨肉》“告爹娘,休把儿悬念……奴去也,莫牵连”。只能是“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探春仅四句已说尽了,只好搁笔。

此时宝玉尚未如意之词,当看到探春的上半阕,反倒动了兴,提笔将其续完。此令虽是二人所填,却不着痕迹,这正是曹公的精湛之处。整首词若说是宝玉所写,无可非议。前面的“空挂、难羁”用来形容宝黛的生离死别也恰如其分。

红楼梦林黛玉把桃花埋土里(林黛玉重建桃花社)(6)

正和了红楼梦曲《枉凝眉》“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挂。”“落去”花落春去,只有梦魂留在心头;“莺愁蝶倦晚芳时”,也恰是“红颜老死时”。要与柳絮再见,只待来年柳萌花开,预示着来世再见。更是离愁别恨的倾诉!

薛宝琴《西江月》: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

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红楼梦林黛玉把桃花埋土里(林黛玉重建桃花社)(7)

上阕词中,宝琴引用了三个典,“汉苑”汉代皇家的园林。长安东南的宜春苑,即曲江池,水边多植柳。“隋堤”隋炀帝在江都郡自长安至江都开渠,两岸皆植杨柳,盛况空前,谓之隋堤。“明月梅花一梦”出自《龙城录》赵师雄“梦断罗浮”。以此描述了暮春时节柳絮飞舞的壮观,从古到今,骚人对此都有惜春、别春的伤感。

三春的繁华都将赴与东风,明月夜也是无尽的惆怅啊!下阕连续两个问句,更烘托了宝琴的离愁别绪。“几处落红庭院?”不止是一处,到处是残红败絮。“谁家香雪帘栊?”为柳絮而悲怨的闺中人。江南江北是一样的,离人恨重!倾诉了宝琴待嫁,寄居贾府,未来又不可预测,异乡思亲,月夜伤感,含蓄地暗示了她未来的命运。

林黛玉《唐多令》:

粉缀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毬。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倦,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拾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红楼梦林黛玉把桃花埋土里(林黛玉重建桃花社)(8)

黛玉的这首词从情调上突显了缠绵凄恻。“粉缀、香残”都是描述柳絮离枝飘委,韶华已逝。“百花洲”在姑苏山上,而黛玉乃姑苏人。“燕子楼”典出白居易《燕子楼三首并序》,唐代女子关盼盼居住燕子楼怀念旧情。象喻女子孤独悲愁,借以自况。柳絮的漂泊亦如薄命之人,“空缱绻,说风流!”徒有才华风度,心事总成空。下阕“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皆是双关语。

黛玉本就是绛珠草,可说是草木之人。柳絮色白如雪,可喻她因悲愁而青春老去。寄寓着自己的不幸身世,也预感到了自己苦苦追求的爱情理想行将破灭。“谁拾谁收!”“凭尔去,忍淹留!”自己如柳絮一样任意飘泊的命运无人过问,甚至连知音也难顾及。两句惊叹是从内心发出了悲愤的呼号!

薛宝钗《临江仙》: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红楼梦林黛玉把桃花埋土里(林黛玉重建桃花社)(9)

宝钗的这阕词是欢娱的情调。与黛玉的大相径庭,缘于她们的身世、性格、处事方法都截然不同。上阕宝钗把柳絮描绘的那样高贵,在白玉堂前迎着春风翩翩起舞,蜂蝶成阵追逐着柳絮,而柳絮不曾随流水而逝;不曾落于泥土中被践踏。这是以柳絮自喻。

下阕抒发了自己可凭借优越的条件能实现人生美好的愿望,可青云直上。但是曹公在词中却暗示了“金玉良姻”是无根的,虽然能凭借好风,终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宝钗和宝玉在封建礼教、仕途功名的思想分歧。也正应和了红楼梦曲《终身误》中所云:“都道是金玉良姻……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曹公借几位才女之口,预示了大观园也可说整个封建社会如飘飞不定的柳絮一样,已然日暮中天,三春的繁华已渐逝去。从而抒发了自己难以言表的悲愤!

注:本文作者陈瑞林,文章源自公众号“诗画品红楼”

注:翟海潮、范文义、刘承彦主编的《诗画品红楼》一书已于2021年1月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当当、京东、天猫有售。

红楼梦林黛玉把桃花埋土里(林黛玉重建桃花社)(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