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败给北宋的原因(与西夏的永乐城大战)

永乐城是北宋神宗年间,由大学士徐熹和地理学家沈括共同筑造的城池。北宋为了强化对西夏的军事防御,总结与西夏作战屡战屡败的基础上,将领刘平提出“筑城为营,夺取横山”的建议,经过沈括的大力支持,宋神宗决定以银州为根基筑造“永乐城”,借此完成消灭西夏的想法。永乐城完工不久,很快引发宋与西夏的一场大战。此次永乐城大战中,双方投入的战争成本达到历史最高,最终以宋朝惨败、西夏惨胜的局面收场。宋朝意图西进的脚步停止,西夏也从战略进攻转为防守,“宋辽夏”三足鼎立的局势继续保持。

西夏败给北宋的原因(与西夏的永乐城大战)(1)

北宋在“永乐城大战”中惨败到什么程度呢?历史记载说,宋神宗接到永乐城失陷的战报后,“起环榻行,彻旦不寐,临朝痛哭”

永乐城大战的结果

北宋筑造永乐城的目的很简单,主要是为伺机灭掉西夏作准备。西夏国内部以梁太后为首的外戚,为此深感忧虑。不惜征伐全国能上战场的壮大,前后募集30万火速增援前线,双方都将永乐城视为关乎“国祚社稷”的要塞。双方数场恶战下来,宋朝因主将无能导致完败。由于西夏王朝没有具体的史料文献。宋史中记载,北宋损失中层将领以上多达230人,包括徐禧、高永能、李舜等宋朝名将,损失兵卒和农夫百姓共计20万,城中所有粮草辎重全部被西夏洗劫一空。

西夏败给北宋的原因(与西夏的永乐城大战)(2)

宋神宗想要完成祖宗遗愿,解决百年间西夏骚扰问题的雄心壮志彻底破灭。可以说,北宋自王安石熙宁变法以来的财富,瞬间化为泡影。永乐城大战的惨败已成为历史,再次回顾北宋战败的原因,宋神宗用人不当的举措和急于求成的心理是主要原因。主将徐熹要负指挥无能的直接责任,包括沈括等人都是间接因素

筑城本身是个错误

永乐城在哪?宋朝时称之为“银夏”,此处地形一马平川。此前,名将种谔征讨西夏时,曾经一举拿下银州、夏州、宥州三地,但碍于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只好放弃三州,无功而返。徐熹与沈括以此为出发点,认为只要在此处筑城为营,“进可攻、退可守”何愁不能灭掉西夏。

西夏败给北宋的原因(与西夏的永乐城大战)(3)

徐熹和沈括都是文官,他们忽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永乐城地处银州,距离银州古城很近,此地筑城不算难事,但守城是个很大的问题。因为永乐城三面都是山岭,没有河流从此经过。宋军入驻永乐城后,同样要想方设法解决水源与食物的问题。一旦双方开战,敌人采取“围而不攻”的策略,永乐城不攻自破。徐熹与沈括作为宋神宗身边的红人,又是文人“能说会道”,加上宋神宗急于建功立业,永乐城之战的惨败正在酝酿。

西夏败给北宋的原因(与西夏的永乐城大战)(4)

西夏举国夺城

西夏听说宋朝要筑城消灭自己,君民齐心誓死要夺回永乐城。根据《续资治通鉴》记载,西夏做好与宋朝决一死战的准备,征调境内所有能拿动武器上战场的壮丁。原文说:

“西夏调民为兵,十丁取九,得三十万人”

从赵文林《中国人口史》考究,公元1038年是西夏人口最多的时期,多达243万人。公元1069年,西夏正式立国时人口大约230万人。永乐城大战是公元1089年,推测此时西夏的人口不过200万出头。为了夺取永乐城,西夏募集30万兵力,相当于全国总人口的1/7。由此可见,西夏境内的男丁基本全部送往永乐城前线,是抱着与宋朝人玩命的准备而来。

西夏败给北宋的原因(与西夏的永乐城大战)(5)

宋神宗用人失当

永乐城大战中,宋朝皇帝用人失当和宋朝将领的低能暴露无遗。宋神宗派出的主将是徐熹和沈括,两位不知兵事的文官将领。徐熹不知兵事却又十分轻敌,对西夏的应战反应预判失误,认为西夏不会作出过度的反应。永乐城筑造完成后,只留下4000步兵镇守,自己跑到生活条件较好的米脂城。

探马来报西夏大兵将至,徐熹才不急不慢地带领两万五千人马坐镇。徐熹低估西夏对永乐城的重视程度,将双方此次对峙看成一次常规性打仗。探马前前后后送来数十次西夏来犯的情报,徐熹置之不理。还放出大话说“贼若大至,是吾立功之秋也”

西夏败给北宋的原因(与西夏的永乐城大战)(6)

西夏兵准备过无定河时,有将领建议说“击敌于半渡”。徐熹觉得,宋军乃王师,岂能趁人不备。等到西夏渡过河流后,人家才不管你什么大宋王师。西夏的“铁鹞子”军(重型武装骑兵)上来给宋军一顿胖揍,宋军先锋溃败而逃,回到永乐城。此时,徐熹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西夏切断永乐城外的一条小河流,采取围而不攻的策略,准备活活困死城中宋军。随即分出一部分兵力围攻米脂城,截断永乐城的粮草供给渠道。此时,永乐城真的成为草原沙漠中一座孤城。

西夏败给北宋的原因(与西夏的永乐城大战)(7)

由于银州天气恶劣,水源食物都是问题。西夏又是远程作战,不可能长久地与宋军耗下去。待到西夏援军赶到时,永乐城下的西夏军发动攻城战,早已弹尽粮绝的徐熹一部,全部成为西夏铁鹞子军的刀下亡魂。

“规模不大”的永乐城大战,为何影响很大

客观地说,从宋朝一方来看,永乐城大战不算是一场大规模的战役,但它的历史意义巨大。一是战役中,永乐城军民太惨烈,挖地十仗不见水源,到了嚼食马粪止渴的程度;二是城中守军不多,但有20万筑城未能撤离的农夫,城破以后,化为累累白骨。三是它是宋朝百年间,一次性折损高级将领最多的战役。众多因素累加起来,也难怪宋神宗受到战报后,朝堂之上,失声痛哭数日不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