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go猪八戒(猪八戒源自何方)

有意思的猪八戒之二

我国是个传统农业文明国家,家庭养殖这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猪就是最早被我国先民们驯养的家畜,且不说半坡、大汶口等遗址出土的关于猪的骨头和许多的纹饰,单是这今天所用的汉字如“家”,就表明很早时候每家都有只猪,如果没有了猪,家也就不会成立了。人们对于猪的认识恐怕是最早的,而对它的“了解”恐怕也是最迟的。猪上餐桌是常有的事,能入文人法眼并不多见。

bingo猪八戒(猪八戒源自何方)(1)

猪的形象在古代分别为:《庄子·大宗师》中提到的狶韦氏,是一个以猪的形象为基础的大神;《山海经》中颛顼之父韩流,嘴巴像猪,脚似猪蹄;《山海经》中有“司彘之国”;《淮南子》中记有“豕喙民”;《搜神记》中猪成精化作了一个女人,色诱男人。(见“猪臂金铃” 晋有一士人,姓王,家在吴郡。还至曲阿,日暮,吊船上当大埭。在埭上有一女子,年十七八,便呼之留宿。至晓,解金铃系其臂。使人随至家,都无女人,因逼猪栏中,见母猪臂有金铃。)这些形象和猪八戒的渊源距离比较远,可猪作为神、怪、妖形象出现的很早。

在唐代传奇小说《郭元振》中,猪登上大雅之堂,以妖的形象出现,它尤喜好年轻女子,表面看起来是婚姻关系,实际上则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从那个时候起就有一个好色且残暴的标签贴在了猪的额头。

bingo猪八戒(猪八戒源自何方)(2)

bingo猪八戒(猪八戒源自何方)(3)

在同时代的其它的篇章很少有猪的形象,到了元代则有《西游记杂剧》一文,又出现了猪的形象,这一头猪兼具中外结合的角色,用文中的原话他自称:“摩利支天部下御车将军。”说白了他就是“摩利支天”的马车夫、司机,摩利支天恐怕是佛教中的名称吧。然后又说“生于亥地,长自乾宫”,这个“亥”在中国特有的纪年法和猪属象联系地一起,所以从此看好象还是受到了中国的影响,到底佛教神话中有没有这个“御车将军”,并不好说。但有意思的是这头猪也喜欢年轻女人(绝不是用来吃的)。他在文中扮成读书人如张生幽会莺莺一样浪漫,所不同的是他假装斯文诱拐裴家小姐,好象在这里猪头上的“好色商标”的颜色又加重了,残暴的色彩没有了,他现在多少具有些城市游民的一点性格。

其实这种偷香窃玉、诱奸、骗奸的行为在宋明话本中还是不少的。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的陈商买通牙婆,占了王三巧儿的便宜;又如话本小说《酒下酒赵尼媪迷花 机中机贾秀才报怨_》中的卜良于尼姑庵中迷奸了贾秀才的老婆。就是到了蒲松龄的时代,《姻脂》中的里中不良人毛大就欲以遗履潜入胭脂家中欲以同样的套路骗奸良家女子。杂剧中这样的形象显系成熟了许多,可以想象在同时代的戏剧舞台上,猪八戒诱奸绝对不是单个的形象,最起码有“一窝”。《西游记杂剧》中的这一个不过是流传到现在的一个特例。若不论时间来看,可见在古代文人的圈中、市民的圈子里还是游民的江湖中,假冒他的之名,行诱骗年轻女子应该是一种习见的文学素材,其区别就在于“行为人”的不同、故事的发展方向不同,其它的文中行为人有的被束之以法,或成了好事,遂了心愿,而本文中的“猪将军”则是诱骗成功,摄了裴小姐入了黑风洞中,非但如此,他还有“每日有邻家女子相陪”,可见这只猪精力旺盛,除裴姓女子这外还有许多女子供他奸淫,虽然裴女认为其它的女子是山精树鬼,通过这个细节我们无疑还看到唐传奇中那只“白猿”的影子(见《补江总白猿传》)。在宋明的话本小说同样的素材也有,例如“二拍”文中一富户女子被摄入洞中,及至其中尚有许多同样遭遇的女子,单她一人极为坚贞,临被奸时大呼观音大士之名而幸免,妖精死了以后被外人所发现。种种迹象表明,杂剧中的猪有外来迹象,但“中国制造”明显,至多只是借了佛教中的一个“壳”,甚至连这个“壳”也是国人臆造的。

除好色之外,这只猪也继承了唐传奇中那只猪的面目,如那只猪依着些神神道道的本领骗人女子以血祭,虽表有婚姻之名,颇有些江湖中山大王、强盗的行迹,又或是发迹于江湖之中的暴发户的行为,欺男霸女,为所欲为,至遇到了真英雄唐代宰相郭元振便真象大露。杂剧中的猪则随时间的推移有了许多进化:由形迹可疑的江湖猪变成了真的山大王,也颇占了一处洞府。孙悟空见到他时,正在和裴女在山坳里作乐,饮着酒看着美人歌舞(十四出)。

bingo猪八戒(猪八戒源自何方)(4)

到了《西游记》中,猪的形象开始大表于世,是它的前辈远不能相比,从形象上来说有继承,也有适当的发展。从行为表现上来说更加逗人,颇有些喜剧的色彩,滑稽味儿更有一些发展。

首先,这只猪继承了《郭元振》篇的残忍。所谓的“贼三年不打自招”,猪八戒曾多次回忆吃人的恶习种种,如“占了山场,权且吃人度日”,“肥腻腻的吃他娘”。取经路上老想着人肉的味道,可见他积习深重。

bingo猪八戒(猪八戒源自何方)(5)

其次,也是一只江湖猪,有着自己的山场、洞府,和混世魔王属于同一种类型,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基层的政府拿他根本就没有办法。

再次,最为重要的就是好色。说他吃人恶习不改不假,道他众多恶行也是真,可这并不妨碍他喜欢年轻漂亮的女子,可能作恶,害人那是对于男人而言吧!但他对于高小姐还是挺不错的,最起码没有硬上弓。你看他先是变换面貌,赢得了丈人岳母的首肯、姑娘的芳心,然后才现出了猪的本像,而且还是在无意之中现露出来的,这个和杂剧中的那只猪属于同一类型,不同的是其乔装的对象由文人变成了农民,真真的可恶。

就是在做了和尚之后,依然是色心末泯,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欲心火炽,连观音、梨山老姆都不放过,对于她们动手动脚,幸末得逞,到了后来则是见一个爱一个,见两个爱一双,似乎每一个女人都愿意和他上床,在“三打白骨精”一节,竟然为了女人和他的大师兄翻脸,搞分裂拉山头,严重破坏取经队伍的、内部团结。

到了蜘蛛精洗澡的那一段更是色胆包天,变成了鲇鱼精混入泉水之中,挨个进行奸淫,小说作者虽然没有明说,但及至其变回真身上了岸,气喘吁吁、面色酱赤,足可表明这个家伙在水底下对于人家七个姑娘做了什么。

bingo猪八戒(猪八戒源自何方)(6)

bingo猪八戒(猪八戒源自何方)(7)

再次就是滑稽。其实这三只猪都有同样的毛病,只不过是程度不同罢了。传奇中那只猪初看起来威风有加,可是当郭无振在“他的洞房”中等他的时候,竟也逡巡不敢骤入,这不是个很鲜明的对比吗?及至被元振削去了腕足,则只有狼狈而逃的份。而到了杂剧中,这个猪自暴弱点“唯怕二郎细犬”。不知廉耻骗奸了人家女孩子,还要入门拜丈人等等,可以想象当时的人在舞台上如何去调侃这只猪,台下的人是何等的兴奋,惊异于这只猪的表演。

到了《西游记》中,这只猪继续了他的两位前辈在这一方面所有的特点,吹牛、说大话、欺软怕硬、耍小聪明、撒谎等等,西行取经的过程中作者从多个角度、多层次的利用细节去表现他的滑稽劲。如吹牛说大话。在他的师父、帝王、小毛贼面前不停的表演他如何的英勇,会多少变化,可是见了厉害角色则吓的只能在“草科里出大恭”。(见于狮驼岭)这样的情节在小说中比比皆是,恕不一一述及。

至于其它的缺点,作者更是不遗露的给以批评、讽刺,从而叫人从他的行为中得到快乐,这一点作者无疑继承了前辈在舞台剧中的种种滑稽特点,因为他在这里本来就是给人带来快笑声解闷的,所以我们才能看到种种可笑的表现。

但应该明白,猪八戒种种可笑之处就在于他小生产者的特点。有人认为猪八戒手里拿着钉耙、会几手农业活计,就认为猪八戒是农民的形象,是都市中的文人站在城市的角度调侃农民的。但如果认真的去分析他的行为、言语和性格特点,不难看出猪八戒身上确实具有小生产者特点,他身上真的有一点农民的特点。可是必须指出这种特点只是所有以体力进行劳动为主的所有小生产者的共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他具有更多的是城市中生活的小生者的性格特点,所以要说八戒出身于农民我认同,但要说他是个农民我不认可。这只猪被调侃、讽刺的应该是市民化的小生产者的很多的缺点,而且文人们一如既往的在舞台上、文学中不断的对于它诸多方面的特点进行强化,这一点从杂剧到西游的过程就非常明显的表露了出来。

最后就是影响。《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形象是家喻户晓,凡是中国的公民几乎人人都可以说出一点他的掌故,可见他是何等得人心。而且他还走出了文学的天地,开始在各个领域出风头,如张乡村里人俗语大量出现以猪八戒为素材的歇后语,如“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八戒——倒打一耙;猪八戒掀门帘——净想出头露面;猪八戒看唱本——假斯文;猪八戒下凡——不像人样;猪八戒不成仙——坏在嘴上;猪八戒擦粉——遮不了丑;猪八戒背媳妇——出力不讨好;猪八戒耍耙子——就会一手;猪八戒掏耳朵——里面有货;猪八戒调戏嫦娥——也不掂量掂量自己”。农村的社火中也出现了这只猪的形象,农民们在劳作之余也学着以舞台上的样子利用农民自己的方式去表演,从而得到了快乐,甚至是近代的义和团农民运动中也有以“八戒”为名的神坛,而且在这个神下有着不少手拿最低级武器的农民。如果从影响力来看,这只猪当属第一。传奇中的“猪”只有文人知道,杂剧中的“猪”,只有舞台下的市民知道,《西游记》中的“猪”则是跨越了年龄、性别、民族甚至是国家的界限,颇有一点“地球人都知道”的味道。

在现代人的笔下,猪八戒的形象又有了新的变化,非但没有在潮头急落,反而更加异军突起。除文学、社火之外,现在的人却给了他更为宽广的活动舞台。在影视作品中他的出镜率丝毫不逊于他的师兄孙悟空,在一系列的长篇电视剧中新生的猪八戒出尽了风头,其形象又有了新的发展,本人在这里简述如下:

1、 猪八戒由简单“好色”演为“情圣”。

在全球化的今天,高度的商品化让今天生活节奏加快,在紧张工作之余,为了增加更多的笑声,表现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就又一次地演绎“猪八戒”,让他再带一点时代的特征。所以今人截取《西游记》小说的八戒时刻不忘记嫦娥、高小家,去过家庭生活的片断,开始向外延伸出了“情圣、情痴”这样的特点。其基本情节大略是八戒追求爱情自由,由于出身的问题、天规的问题颇受到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的阻拦,在某些方面又让我们看到了解放前的小二黑争取婚姻自由的影子。更有甚者,部分影视作品让玉帝垂涎嫦娥的美貌和八戒进行不对称竞争,最后的结果当然是棒打鸳鸯两飞散,八戒被贬下凡尘进行轮回,而且次次都会为情所困,并且多次殉情,死的时候都要念着名句:“问天下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就在他为情所困之时,并还遵守着见一个爱一个,见两个爱一双的“老版本”,往往都是在碰到最美貌的不得的情况下,则会让剧中“质量稍次”者爱上他,而且和他一样的疯狂、执着,形成了三角关系,甚至多角关系。从这个形象需要出发,剧中往往从《西游记》些许细节出发,大大的将“体贴会照顾人”作为他最显著的特点,与唐僧、悟空和玉帝以及他的那一帮神形成强烈的对比。在影视的影响之下,形成了阵阵热潮,其表现就是在许多场合都有“猪八戒是不是一个好男人的”的争论,结果如何不可得而知之。在网络调查中,许多年轻的女子以嫁猪八戒为首选却是真的。这个时候,文艺就这样完成了血食、冒士子诱拐年轻女子、好色的猪八戒到大众情人的迁转。

这里姑不谈八戒的家情观、家庭观到底怎样,让人所困惑的是现代人眼中的“情圣、情痴”究竟是何种定义,不知道古代的梁山泊、祝英台、焦仲卿、刘兰芝算不算情圣,并没有人回答。反而让人感到影视作品中的“乾隆、康熙”多次南巡、处处留情,不断的闹出一点有颜色的新闻,倒让人感觉和八戒有那么一点相似。现代影视作品中的猪八戒恐怕和那些帝王将相一样并不反对一夫多妻制吧?他们都是为情所困、所扰,猪八戒在影视作品的这种转变不知道反映了现代市民社会的一种什么样的深层次的文化心态,恐怕只能留给高深的学者去研究了。

2、 小人物世俗思想

一反郭元振、悟空的英雄高大形象,唐僧的执着、坚忍,今天的人歌颂的是小人物,如果说八戒在以前仅是作为配角站在对立面或是被轻微讽刺的台阶上,而现在同样的小人物言行、风格的猪八戒已经成为了主角,他的行为变成了本来就如此的行为,而且理直气壮。

就八戒没有远大理想,小人物的理想本来就应是食求饱、衣求暧,娶美妻抱娇娘,什么拯救大世界、除魔卫道那不是凡人所想的,小人物考虑那个没有意义;说他胆小怕事,同样这也不值得批判,小人物是弱势群体,又有哪个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怕”并不是个人的错,以前的八戒不敢说出来,那是当时的时代不允许,而现在则可以大声的说出来,这不但是时代给他的权利,也是一种人性的回归;至于说喜欢漂亮女人。那就更不是错了,古人就说过,好色乃人之大欲,是自然的规律,谁也不能违反的天理,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不是讲过“绿鹅”的故事吗?就是从来没有见过的女人、连“女人”这样的词汇从来都没有听说过的方外小孩都不能违反,更何况于自小就生活在女人堆里的八戒。即就是稍稍的“逾规”也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说起好财货,也同样不值得惊异,古人也说过,天下之人来来往往,都是为了名与利,到了商品社会,没有钱更是不行,就是“如厕出恭”也要五角大钱,所以一则是商品社会的规则便然,二则也是人性的一种复苏。

总之,小人物的要求、欲望从一种长期被压抑的地位被释放了出来,大声的说出来,它不在扭扭捏捏,而且被现在的导演们发展到了极致。八戒的“俗”在今天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阐发。

bingo猪八戒(猪八戒源自何方)(8)

同于古人,对于八戒的多种小生产者特点也同样在影视作品中闹出了不少的笑话,所不同的是古人在这一些笑话中尚含有一种批评的意思,而在今天这种笑话则在这个“皮囊”里面,则多是令人的场面,滑稽的讽刺力量被大大的削弱了,甚至在有些时候讽刺高大英雄、远大理想倒是成了一种主流。真的不知道几年以后,“猪”出来的时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面目。

bingo猪八戒(猪八戒源自何方)(9)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即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