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美宋词50首(六首绝美宋词天地有大美)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宋】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少女时期的李清照时常与好友聚在一起游玩、谈天,正是娇羞、烂漫不知愁的年岁。寒食节为清明节前一二日,逢此节需要禁火寒食。《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后来陆续发展,添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在这春寒乍暖的日子里,一群女子相约从闺阁走向大自然,到春天里搜集奇花异草。她们充满了喜悦,表达爱春惜春的心情。
上阕写春光淡荡,闺中情景。寒食清明时节,春光舒缓荡漾,万物都在这明媚的春光里苏醒了。沉静中孕育了无限希望。女儿家的香闺里,正在玉炉中焚起淡淡的柔香,这轻烟袅袅,已然慢慢下沉,将要燃尽。残烟里飘出宜人的清香。春来人乏,困意来袭,一场酣睡醒来,迷迷糊糊,头上戴的花钿不知道什么时候掉在枕边床上,就枕着这花钿梦了一场。将春天来临的闺中情景,生活作息描写得异常柔美,淡淡间又有画面。
“春眠不觉晓”,在春光里大睡一场,也是另外一种风情。纳兰性德也写“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酒后小睡一场,醒来春日好景正长。
下阕写春景,写寒食节习俗景象。冬天到南方过冬的越燕还没回来筑巢,而邻家的儿女们兴高采烈地抢先玩起采百草游戏,江水边的梅子已然落下,而新起的绵绵的柳絮儿已经开始随风飘扬。写出了新旧交替、春天来临后的欣欣向荣景象。
一点一滴的零星雨儿将院子里的秋千打湿,如果没有这忽然而至的雨点,想必秋千必定荡得高高的,有人在嬉戏玩耍。而现在秋千上空无一人,潮湿的空气更添加了黄昏的清凉。
女子的爱恨情愁,用诗词散发,用景色描摹,总是蒙了一层细细的纱,看不透,摸不着,就像心思难测,总以为剖析得够清楚了,谁知道,却朦胧如那淡荡的春光,如那玉炉残烟,如那湿了的秋千。
苏幕遮·怀旧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写这首词时范仲淹正在西北边塞任职,羁旅在外,顿生思乡之情。本词虽也写思乡的离愁别恨,但意境高远阔大,景色秾丽,情调柔中带着沉雄清刚之气。清人许昂霄评这首词:“铁石心肠人亦作此消魂语。”
词的上阕写壮丽之景。碧色苍天白云远,黄叶簌簌落地,清波之上,寒烟升腾而起。“寒”字尽显秋天的雾霭消沉凄凉,“翠”字又让这秋天添上了明亮的色彩。一抹斜阳,映照苍山,又消逝在水的尽头,而潇潇芳草无限绵延,望不到头,似乎比斜阳更遥远。那伸展到边际的无情“芳草”之地,也是那远处难归的家乡所在。
元代剧作家王实甫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中,将“碧云天,黄叶地”改为“碧云天,黄花地”。只是黄叶地更显苍茫大气,黄花地更添寂寥柔情。
黯然神伤地思念令人魂牵梦萦的家乡,愁思无处排遣。一个“追”字,将这愁思拟人化了,它无时无刻不追赶着离人,只有在睡梦中才能得到些许安慰。
明月下,独自登高远眺,故乡难忘,更添离愁。曹操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但是,有时候,举杯消愁,愁思更深。
鹧鸪天·代人赋
【宋】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这首《鹧鸪天》写尽了乡村的恬淡风光,体现出作者细腻、淡然的一面。
春天小路旁,柔弱的桑树长出嫩绿的新芽,乡村风景恬淡娴静,仿佛一幅优美画卷。
平坦的山岗上长满了星星点点的细草,小黄牛在欢快地叫着,悠然地嚼着草。夕阳带着几束余光照射在这冬春交接时的新绿林间,几只傍晚回巢的乌鸦在寒树上静静栖息,偶尔发出叫声,在夜色中更显寂静。
青山远远近近隐现,小路纵横交叉,青布做的酒幌飘舞,有卖酒的小店矗立在小路间,仿佛在招呼过往的行人,引他们来酌酒言欢。
这不禁让人想起杜牧的名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此句以牧童之口说出酒家在杏花村,随即戛然而止,让人浮想联翩。而辛弃疾这首词的酒家是乡村独特的景象,小路边的酒舍并不招摇,却又富有生活气息。
最后一句,将城市景观和乡村春景做对比,城中的桃花李花绚烂多姿,但一经风雨吹打,只余残花。而乡村溪边长满的野生荠菜在风中飘摇,绿叶白花充满了原始的生命力。词句中透露出作者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相比官场生涯的烦嚣纷扰,乡村生活的自然和睦令人心情舒畅,人与人之间充满人情味的单纯往来。
词中提到的新生的桑叶嫩芽,邻居家刚孵出的稚蚕,初生的细草,怡然吃草的牛犊,斜日映照的树木,归巢的乌鸦,村中的小路,温馨的酒舍,溪边恣意开放的荠菜花,每种景象都是那么平常,却在诗人的妙笔之下,却是一幅美好生活的画卷,让人心生向往。
苏幕遮
【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这首小令,将荷花的自然清新描写得栩栩如生,借眼前物想故乡物,透出深深的思乡之情。
小令上阕写室内细焚沉香,以消除夏日空气中的潮湿闷热,继而写到屋檐下鸟雀呼晴。诗人通过声音将视角从室内不着痕迹地转到了室外,词境活泼清新,视角变换极具层次。
紧接着,作者从室外走向庭院深处,太阳虽初生,但光热却不少,只见荷叶上昨夜残留的雨珠已然被全部晒干。水面上的荷花有水的滋润,有昨夜细雨的浇灌,更显得莹润、清亮、可爱。
上阕写景一片自然清新,而最后一句是此中妙笔——那圆润的荷叶迎着微微的晨风,一团团地舞动起来,宛若正在和风嬉戏的调皮少年。多么富有生趣。
小令下阕由景生情,看着如此景象,不禁让诗人想到遥远的家乡,故乡遥远,自己何时才能回去呢?诗人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感慨不已,然后像讲故事一样说起家乡:我的家乡在那吴越一带,而我远离家乡长年在长安客居。
一个“旅”字,写出了作者漂泊在外而心念家乡的情感——长安再好,也只是作者旅居的异乡。
紧接着写故乡的人和景:每到五月,我的小伙伴泛舟碧波上时,是否能想起我?一句反问说不尽对小伙伴的思念。梦中划小舟进入莲花塘,仿佛又回到了从前。以梦境结尾,似真似幻,虚虚实实,只觉一片轻柔,让人沉浸在一片淡淡的忧伤中。
这首词以风雅清新而胜绝,以恬淡自然而深远,以清丽含蓄而精巧,周邦彦不愧为“词家之冠”。
踏莎行
【宋】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此词写暮春景色,上阕写郊外景色,下阕写深院内景色,并借景抒情。一场沉醉,一场梦醒后,只剩斜阳照在深院里。梦醒后还有些迷糊,不知是在人间还是在梦中。
词的上阕,首句写芳郊暮春最典型景象。小路两旁的红花已经开过最灿烂的时候,现在变得凋零稀疏,偶有几瓣残红星星点点地在绿叶中摇曳;目光转向远处,只见绿草油油,已经漫布山野。此句将晚春的残花和正当茂盛的绿草做对比,更突出残花已逝的失落惋惜之感。
春天转眼而过,仿佛悄无声息,但作者还是观察到了这种细微的变化,可见作者心思细腻。“稀”“遍”二字,写出了花儿、绿草渐渐变化的动态。
诗人来到树边,却被飞着的白杨花胡乱扑面。而这一切都要怪春风没有管好杨花,将它解禁而出漫天飞舞,袭上游春人的面颊。
春风也羁不住杨花的任性,也挡不住杨花的纷飞。春天已然过去,杨树飞花送春迎夏,游人无可奈何,又被这调皮的杨花所感染。
“翠叶藏莺,珠帘隔燕”两句,一承上句绿树之叶茂密可以藏住黄莺的身影,二引下文,笔下之景从室外顺势转入室内——燕子为朱帘所隔。从而带动读者的视线进入室内。
下阕写室内静谧,香炉里的烟袅袅上升,热气蕴出漂浮不定的游丝。以动衬静,将室内的缥缈宁静烘托而出。
醉酒后午睡一场,梦中春天已过。睡醒后词人还处于迷蒙状态,不知道今时何时,悠悠看着窗外,只见一抹斜阳照入深深的庭院中,只觉愁绪入心头。更显余味无穷。
梦里,春天已走,只余半梦半醒的夏日时光。
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宋】晏殊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由词名可见这首词写的是秋日芙蓉金菊争艳的景象。
近重阳,万花纷谢,芙蓉和金菊粉墨登场,它们争相竞放,争芳斗艳,使出浑身解数散发馨香,誓要决出谁是秋日最美、最芬芳的花朵。就在这重阳时节,远处的乡村秋色如画卷铺展而开,那一片片被秋风染红的叶子中透出渐渐稀疏的明亮的黄色,美不胜收。
下阕将景象描绘得更为深远,古人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可见景物是作者于高处俯视而见。溪水清澈明亮,缓缓流逝;万里长空,碧青如洗,路途茫茫望不到头。诗人的心境也如这天高云淡的秋景般旷达。
紧接着写到目光被截断,只见传情鸿雁缓缓飞来,捎来了远方的思念,无限思量在心间。词句戛然而止,意犹未尽。只将这淡淡的思念、深沉的挂念,刻写在这片蓝天下,画进这幅远村图卷中。
#创作挑战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