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王安石相杀相爱的神仙友情(苏轼与王安石的仇)
宋神宗的时代,政坛波谲云诡,在新法与旧法的针锋相对中,诞生了无数恩怨情仇,其中尤以苏轼和王安石的友谊最激荡人心。
苏轼与身居相位的王安石在变法问题上政见不合,被排挤出朝廷,外放作地方官,起初任杭州通判,继而改任密州、徐州,不久贬官黄州、常州。
苏轼仕途坎坷,屡遭政敌打击,可他天生豁达,虽然颠沛流离,但不怨天尤人,总以文章和诗词直抒胸臆,心中的块垒,腹内的郁结,借着文字化为长啸,自得一番情趣。
公元1084年7月,苏轼从黄州赴汝州上任,在路过金陵的时候,特意去拜会了因变法失败而赋闲在家的王安石。
在长江岸边,苏轼远望,只见一位老人骑着毛驴在荒山上踽踽独行,他鬓发参差,掣襟露肘,散发出英雄迟暮的悲凉感,这人就是王荆公王安石。
苏轼走上前去,慨然叹道:我还是想看看先生之前英姿勃发的样子啊!
王安石揽缰下驴,执手苏轼,两个人在江边走走停停,说了些半辈子都没有说明的心里话。
本来,两人都是一心为国,虽然政见不合,但互相欣赏,只是碍于身后的势力,始终拿捏着双方的距离,现在王安石远离庙堂,苏轼外地任职,没有了俗务所累,他们百无禁忌,无话不聊。
半生的恩怨,最终化为岸边清风,大袖一甩,消散不见,两个人从对头变成了知己。
王安石劝苏轼:你不如就在金陵买几亩薄田,我们相邻而居,在山水之间忘掉凡尘俗念。
苏轼仰天大笑:先生这话迟了十年,当年要是我们懂得这些,哪有后来的事啊!
苏轼后来将他们的这次会面写成了一首诗,这就是《次荆公韵》
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
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
作为后辈,苏轼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王安石的倾慕之情,当然,王安石也对苏轼的人品和学识赞赏不已。金陵分手后,苏轼与王安石保持着书信往来,谈诗论文,相互唱和,两个人在后半生变为知己,也算人生一大快事。
东汉刘劭在《人物志》中说: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
苏轼和王安石都可以算英雄,他们文成倚马,技擅雕龙,二人同列唐宋八大家,聪明秀出一点不算过誉。
他们在面对困难甚至绝境时,都勇往直前,死不旋踵,比如苏轼在变法派如日中天时,即使被一贬再贬,仍然能守住本心,坚持己见,而王安石在面对各方质疑,甚至功败垂成受天下责难的时候,毅然承担责任,挺起双肩扛千钧之力,这都说明他们胆力过人。
苏轼和王安石是英雄,英雄自然惜英雄,所以他们在金陵一晤,相逢一笑泯恩仇,苏轼借着豪情上涌,写成了《次荆公韵》,他们胸襟坦荡的友谊,正如同《笑傲江湖》中的那句:苍天笑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