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葆玖去世前最后一次演唱梨花颂(一曲梨花源送别梅葆玖)
2016年5月3日讯,昨日春雨洗礼梨花,今晨春光明媚送梅。今天上午,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大师梅兰芳之子、京剧梅派艺术掌门人梅葆玖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今天,在八宝山送别大厅没有哀乐,而是梅先生最喜爱的京剧《大唐贵妃》中的《梨花颂》的旋律久久回响。
今天上午,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大师梅兰芳之子、京剧梅派艺术掌门人梅葆玖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
88岁高龄的谭元寿,坐着轮椅,带着儿子谭孝曾和孙子谭正岩,祖孙三代都来了;中国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尚长荣,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北京人艺副院长濮存昕,京剧大师叶盛兰之子、当今叶派掌门叶少兰,著名表演艺术家刘长瑜、于魁智,以及雷恪生、田连元、李金斗、白燕升等各界文化名人,以及众多自发赶来的戏迷观众、普通百姓,都来送别梅先生最后一程。
今早六七点钟,梅先生的弟子们就都陆续来到了殡仪馆前,49位弟子身穿黑衣,在殡仪馆入场口两侧肃穆站立,在《梨花颂》的音乐中接待前来送别梅先生的来宾们。
虽然从梅葆玖先生辞世第二天至昨日,北京京剧院特设了七天灵堂接待社会各界吊唁,已经有数千人前去悼念梅先生;但今天上午的遗体告别仪式,仍然有数千人陆续来到现场,很多人之前都已经去过灵堂吊唁,今日又特来八宝山送别梅先生最后一程;其中有不少人,还是特地从海外和外地赶来,为了见梅先生最后一面;北京京剧院、国家京剧院、中国国戏曲学院,也都集体组织前来送别梅先生;北京京剧院特意赶制的精美的梅葆玖纪念册很快就被赠光……殡仪馆门前排起了长队,国家京剧院一级演员宋小川等梨园名家,也都和普通戏迷们排在一起。宋小川说:“这是建国以来戏曲界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遗体告别仪式了!”
记者跟随着长队,走进灵堂,只见梅葆玖先生静静躺着白色菊花簇拥当中,神色安详;一幅微笑端坐的巨大遗照悬挂在苍松翠柏背景当中,象征着梅派艺术万古长青;现场以梅葆玖先生生前最喜爱的《大唐贵妃》主题曲《梨花颂》动人的乐曲代替哀乐;梅葆玖夫人林丽源坐在轮椅上,和众家属一起在灵堂一侧,接待前来悼念的人们。北京京剧院院长李恩杰,陪伴梅葆玖先生16年的秘书和助手叶金援等人,也一直在现场迎来送往。前来悼念的人们,八人一排,在梅先生遗体前鞠躬致敬,有人默默念叨着“梅先生一路走好”,有人忍不住泣不成声,还有人直接跪倒在地深深叩头……
台湾第一位梅派传人魏海敏
跟恩师学到的不仅是艺术,还有艺德
从台湾赶来的魏海敏,从日本赶来的袁英明,在梅先生重病期间就都已经来到北京探望老师,今天又再一次千里迢迢赶来,送别恩师。
昨晚赶到北京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魏海敏是台湾第一位梅派传人。上世纪80年代,魏海敏在香港看到了梅先生的表演,一时惊为天人,于是当时业已成名的魏海敏就萌生了投身梅派的念头。等到海峡两岸开始互通往来后,她便在第一时间来到北京,投入梅先生门下,举行了盛大的拜师礼。那是在1991年,国内戏剧界拜师学艺的传统还没有恢复,魏海敏由此成为梅葆玖先生收下的台湾第一个弟子。
魏海敏告诉记者,4月18日时,她曾经来北京看望过病中的恩师,“那个时候,老师还在昏迷当中,当时很怕老师受苦,后来证明,老师真的是一位很有福气的伟大的艺术家。他一直工作到病倒前的最后一天,面对广大群众演讲他所喜爱的京剧艺术,这给我们的冲击非常大,也给我们树立了典范。老师这一生没有白活,他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我拜师很早,1991年就拜在老师门下,跟老师相处的时间很长,和老师一起表演,也在一旁看老师的表演,学到了很多,不仅是艺术,还是艺德。”
国家京剧院京剧表演艺术家李胜素和董圆圆
今年政协会上,我们和老师照了最后一张合影
国家京剧院京剧表演艺术家李胜素和董圆圆两位著名梅派弟子,最后一次见到梅葆玖先生,都是在今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她们告诉记者,闭幕式的那天,她们和老师一起在政协用的晚餐:“那天,梅先生还来了一些朋友和家人,他特别细心的告诉服务员要留几个位子,还亲自去买饭票,最后用餐完,还跟每个服务员合影,并拿出一沓照片,一张一张给大家签名。那天,我们和老师照了最后一张合影。”李胜素和董圆圆都表示,今后梅派弟子会联合起来做一些事情,将梅派艺术发扬光大。
梅派唯一男旦弟子胡文阁
昨晚专场演出送别梅先生,谢幕长达半小时
昨晚还在长安大戏院演出的梅派唯一男旦弟子胡文阁,今天早上5点多就赶到了八宝山。他说昨天晚上演出乾旦坤生专场《红鬃烈马》,谢幕时全体演员和全场观众向梅葆玖先生照片鞠躬哀悼,送别梅先生,大家依依不舍,谢幕时间长达半个小时,现场气氛让人格外感动。胡文阁说:“其实这场戏我演的非常艰难,因为思绪万千,真的是没有心情演;而且这一个月来,体力透支也很厉害。但是我又一定要好好演,才能对得起恩师,对得起梅派艺术。”
胡文阁的身边,还站着11岁的巴特尔,有人称他为“最小的梅派弟子”,他管梅葆玖叫“师爷爷”,正准备拜师胡文阁。胡文阁说:“我希望他好好练功,好好学文化,好好学做人的道理,就像老师教我的一样,学好戏,做好人,把男旦艺术传下去。作为一个好演员,一定要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很高的艺德,这是老师教给我们最重要的事情。”
北京京剧院院长李恩杰
七天三千多人灵堂吊唁梅先生
自从梅葆玖先生发病住院,一直到今天上午的遗体告别仪式,北京京剧院院长李恩杰就一直忙里忙外事无巨细地操劳着。昨天下午,他就先到八宝山殡仪馆看了场地,并把刚刚印制好的上千本精美的梅葆玖先生画册送到现场,准备今天上午送给每一位到场吊唁者。李院长说:“这些日子,大家的心情都特别沉重,但我们一定要用心把一切都做好,不能对不起梅老师。”
李院长告诉记者,从4月26日到5月2日的七天时间里,粗略统计,大概有三千多人到北京京剧院的梅葆玖先生灵堂前来吊唁。其中既有梨园行、文化界的艺术家,梅先生的朋友、弟子,也有热爱京剧的戏迷票友。让他印象特别深的,是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耳背眼花,步履蹒跚,一个人坐了四个小时的公共汽车来到北京京剧院。“老人告诉我们,她就是来看看梅先生的。像这样的人有很多,特别让人感动。昨天下雨,以为人会少一些,没想到,还是有很多人前来吊唁和送别梅先生。”李恩杰说,“梅先生的家传和他个人的威望与艺术都令人尊敬,他的为人中正平和,待人诚恳,不管是跟他合作过的人,受过他指点教育的人,还是只有一面之交、甚至只是在电视上看过他表演的人,都对他有着极高的评价。”
北京京剧院这几年举办“双甲之约”纪念梅兰芳诞辰120周年系列演出活动,李恩杰院长陪伴着梅葆玖先生,登上了美国两大表演重地——林肯中心与肯迪尼艺术中心的舞台,在俄罗斯著名的马林斯基剧院演出,到日本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等著名学府讲演……“梅葆玖先生像他父亲梅兰芳一样,将梅派艺术再一次带到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比如在俄罗斯的演出,通过网络的传播,观众人次达到500万人同时观看;美国《纽约时报》的首席文化评论家称赞京剧艺术的表演‘是百老汇任何演出都无法媲美的’;而且梅葆玖先生的很多演讲,把京剧从单纯的舞台表演引申到了理论的总结,把梅派艺术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李恩杰院长表示,目前北京京剧院正在准备11月将在保利剧院上演的、梅先生最钟爱的作品《大唐贵妃》,“我们一定要努力让这版演出比当年的更加精彩,完成好梅先生的遗愿!”
谭门祖孙三代送别世交挚友
谭、梅两大梨园世家,不仅在中国京剧史上有着深远巨大的影响,而且彼此之间的深厚情谊也早已是梨园佳话。梅葆玖先生和谭富英、谭元寿、谭孝曾、谭正岩这谭门四代都曾经同台演出过。今日,已经88岁高寿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元寿与儿子谭孝曾、谭立曾和孙子谭正岩等谭门祖孙三代人,都来到梅葆玖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洒泪送别梅先生最后一程。
谭元寿痛心道:“葆玖是我的好兄弟,也是我的好战友,他对京剧艺术的贡献,超过了我们现在的所有人!他把京剧艺术传遍了几乎世界每个角落,对京剧艺术的贡献太大了!失去这样一位好兄弟、好战友,我特别痛心!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他,向他学习,学习他身上坚持不懈、孜孜以求、把梅派艺术传遍世界每一个角落的精神,他是我们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者。我没想到他走在了我前头,愿他在天之灵保佑梅派艺术发扬光大,万古长青。”
谭元寿之子、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孝曾也感叹道:“谭家和梅家已经有150多年的交情了。到我和谭正岩这代,玖叔依然继承着谭梅两家这种感情和艺术上的传承,提携我和正岩。玖叔总是主动想着我们,有演出经常叫我一起来演;甚至正岩有需要提携的时候,梅葆玖先生一点也不推辞,也不讲任何条件,大力提携晚辈。这种感情、交情,没有任何能够代替。”谭孝曾还说,“我和玖叔都是全国政协委员,这些年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不光在艺术上是前辈,是大师,经常提携我,而且在生活中,他和梅兰芳先生一样,特别平易近人,我这么多年和他接触,从来没有见他动过怒,发过脾气,永远对任何人都是笑眯眯的。而且从来不讲条件,玖叔曾经带我一起去偏僻地区演出,接待条件特别差,我有的时候都觉得难以接受,但玖叔任何不满都没有,仍然高质量地完成演出。这些事都让人记一辈子!玖叔真的是特别了不起的人,为了艺术,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作为谭门第七代传人的谭正岩,也特别感恩玖爷爷对他的大力提携。谭正岩打出生起就得到梅葆玖先生的厚爱,从艺路上也一直得到梅先生大力提携。一次谭正岩在正乙祠演出,想请玖爷爷提携,就给玖爷爷打了个电话,没想到梅葆玖先生二话没说,很快就到了现场,而且不仅上台和谭正岩合唱了“坐宫”,还向观众介绍谭梅两家交往的历史,让谭正岩和台下观众都感动万分。
濮存昕:一个时代的结束
中国剧协主席、北京人艺副院长、著名演员濮存昕,几天前就曾到北京京剧院特设的灵堂前吊唁过梅葆玖先生。今天上午,刚刚在哈尔滨演出完《建筑大师》的他,又赶到告别仪式现场送别梅先生。
看到现场众多自发前来为梅先生送行的各界人士,濮存昕说:“中国人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对姓氏文化,极其尊重,这实际上也是对生命和传承的尊重。梅兰芳先生当年所开创的局面,标志着京剧发展的一个盛世阶段,不仅形成了‘四大名旦’这样强大的阵容,而且他们能够携手,真的是很了不起。因为梅兰芳先生的功绩,所以‘梅’这个姓氏,在我们京剧艺术、中国戏曲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姓氏。梅葆玖先生承载着梅派传承人的担当,他的雍容、沉静和表演时流露出的娇媚,都很美,他的身上有梅家之‘神’;而他又因为知道父辈的高度,所以为人谦逊。他的逝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这是中国戏曲界的大事;同时,‘反串男旦’这样精彩难得的一个表演系统,也面临着一个落幕,在这个时候我们必须给予掌声。梅兰芳、梅葆玖先生,对于后世这些外姓弟子的影响巨大,到今天,梅派依然是演出最多的戏曲流派。我们在缅怀梅家姓氏开创京剧艺术辉煌的同时,要鼓励后起之秀担当起传承的重任,要把祖师爷的‘神’附在自己身上,真正把‘神’继承下来,要守护薪火,长期练功,潜心创作,行当之间兼容并蓄学习,一定要青出于蓝。”
连线
茅威涛:遗憾未能实现和玖叔的约定
中国剧协副主席、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原本已经买好了从杭州来北京的火车票,要送别梅先生最后一程;但由于她大病初愈,手术后身体欠佳,连日来又因为排练新戏过度疲劳而累倒在床,无法赶到现场,只能委托她的丈夫、梅葆玖先生心血之作《大唐贵妃》的导演郭小男前来告别仪式,表达她的一片心意。
茅威涛还特地告诉本报记者,她与梅葆玖先生的家族有一定的渊源,一直称梅葆玖先生为玖叔,并且还曾和玖叔有个约定:“那年我到北京演出《二泉映月》,在国家大剧院的后台,与玖叔交流时,我们相约做两件事:一是要在一起做一次‘京剧的男旦和越剧的女小生’的美学讲座;二是想在台上有一次合作,玖叔说他要演一个八旬老人的贵妃,让我俊扮演唐明皇。我真的很期待有这样一个机会,但是现在非常非常的遗憾.……我相信天堂也有舞台,玖叔会在这个舞台上继续唱着梅派,护佑他钟爱的京剧以及我钟爱的越剧,和所有的地方剧种继续发展,辉煌……玖叔一路走好,安息!”
郁钧剑:“鬼使神差”策划了梅先生最后一次登台演出
中国文联演艺中心主任、歌唱家郁钧剑今天虽然有事无法赶到告别仪式现场,但他特地致电本报记者,回忆起一段令人难忘的往事:“梅葆玖先生最后一次登台演出,是今年春节参加《百花迎春——2016中国文学艺术界春节大联欢》。我是这台晚会的总策划兼总导演,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策划还真有点‘鬼使神差’。”
郁钧剑回忆道:“首先我选择了葆玖先生的代表作《梨花颂》,并邀请他的两位得意弟子李胜素和胡文阁与他同唱,如此的合作应该是不多的;另外,我还将此曲的一段加长成两段。为此葆玖先生亲自给我打过两次电话,一次是嘱咐我一定要把加长了的版本送给他听,他说他要跟着练;另外一次他来电话嘱咐我千万不要将《梨花颂》的结尾音乐剪掉,因为他要在音乐中给观众谢幕。”节目当时安排梅先生在观众席里演唱,以便互动,后来排练时,郁钧剑突发奇想安排了二十人的合唱,正式演出那天,当梅葆玖先生在合唱队的烘托下,彬彬有礼地向全场观众一一作揖作别时,许多观众都流下了热泪。
郁钧剑说,后来在剪播出带时,因为播出时长受限,曾有人建议郁钧剑将此谢幕割爱,说“许多演员连一分钟的表演机会都没有,而此谢幕就将近一分钟。”况且整个晚会都没有谢幕环节,但郁钧剑再一次“鬼使神差”保留了此谢幕,才得以将葆玖先生的最后作别永远地留在了人间。他感叹道:“也许冥冥中,自有天意安排。”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 王润 白继开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