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家庭你还会为真爱抛弃一切吗(你有过想要摆脱家庭的那一刻吗)

有了家庭你还会为真爱抛弃一切吗(你有过想要摆脱家庭的那一刻吗)(1)

从来没有为一部电视剧如此执念过。

看过之后,久久不能释怀,好像剧里的每个角色都这么值得让人去反思,特别想说点什么,写点什么,骂点什么,吐槽点什么。

而最近口碑炸裂的《都挺好》就是这个唯一。

花式上热搜,让人也不得不拿这部剧来思考人生。

昨天熬夜一口气看了22集《都挺好》,以至于今天整个脑子都不舒服,潜意识似乎一直被这家人的故事萦绕着。

连一个观众都被折磨的如此之深,就想说:

苏家这三个男人 苏妈,真是谁摊上谁倒霉啊!

有了家庭你还会为真爱抛弃一切吗(你有过想要摆脱家庭的那一刻吗)(2)

苏母:

重男轻女且专制 面子大于天

重男轻女、强权专制的苏母,不但让自己的丈夫被压抑憋屈了一辈子,也给孩子的童年成长造成了无法磨灭的灾难性记忆。

是直接导致这个原生家庭矛盾问题的关键人物。

其实,小说中原本苏母也是功利婚姻的牺牲者,类似于另一个版本的苏明玉吧。

苏母想得到一个城市户口,年轻时嫁给了苏父,她心里看不上自己的丈夫。

她想离婚后,两个儿子归自己,房子归自己,离婚后丈夫的工资的一半,用来继续抚养两个孩子。

但是,离婚这件事却遭到了她母亲(苏明玉姥姥)的反对,母亲要求她必须得帮弟弟把户口弄到城市才能离婚。

迫于无奈,苏母又和苏父住到一起,才怀上了小女儿明玉,因此这个孩子本就是延缓离婚时而生的,这对苏母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包袱了。

苏明玉的妈妈非常强势,对两个儿子极尽宠爱,对小女儿小到早餐,大到考学费用区别对待。

最终,大儿子苏明哲如愿以偿考取了斯坦福,在美国留学拿到了绿卡,也成家立业。

老妈为供老大读书,卖掉了明玉住的那间房,还扼杀了明玉考清华的梦想。

二儿子苏明成,在老妈的帮助下勉强读了个二本,又是老妈托人找关系给他找了份不错的工作。

又把家里另外的一间老房子卖了,给他买了婚房,娶了个家庭条件优渥的媳妇。

这是苏母背后运作的一本家庭经济账。

“家庭中对儿子投资较多,并不意味着父母偏爱儿子,只是对儿子的投资收益率比较高。”

本来还不相信真有这样的母亲,但看了最近网友们的评价后,才发现,现实往往比电视剧更残酷。

在一些偏远乡村,以前很多女孩子中专/高中毕业,家里就不再供其读书,早早进入厂子里打工,补贴家用,要么就早早嫁人,给家里减轻负担。

学习好的女孩子就算大学通知书下来,有的也会被家长藏起来,开始安排她们和邻村的男孩相亲,只因为没有钱供他们读书,或者要为弟弟们打算。

有了家庭你还会为真爱抛弃一切吗(你有过想要摆脱家庭的那一刻吗)(3)

父亲苏大强:

妻管严 倚老卖老 作爹一枚

自私 虚荣 爱炫耀 挑拨离间

不是个好爸爸,确切说,不是个合格的爸爸。

但他还真是个做到了一碗水端平的老父亲;

是一朵在重男轻女家庭脱颖而出的白莲花;

是一个只顾自己解脱不为子女考虑的老人。

虽然是苏家唯一心软的人,可真到了女儿求救的时候他就躲进厕所,从不敢和动不动就让自己下跪的强势老婆对着干。

看到女儿委屈时,也想疼女儿,却又懦弱无力。

在饭桌上,长期只有白饭青菜待遇的女儿,他想夹起一只鸡腿给女儿却又在老婆的眼色中放下了。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话是真的对啊!

面对暴君式的妻子,懦弱无能的他只能做个助纣为虐的旁观者,事后也不懂得迂回,更不懂得弥补,只会喊冤说自己也没辙。

等老伴死了,他还始终坚持“一切都是死人的错。”

“这也不能怨我呀,我不也受了一辈子气吗?”

经历丧妻之痛,却一点不伤心。而是变本加厉的做心理补偿,一心想着怎么藏起自己的存折,然后要求生活条件最好的大儿子带自己去美国。

在得到肯定回复后,就开心地跟着女儿去买新衣服,在老婆去世的第二天笑的一脸灿烂。

在正常的逻辑下,此举动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丝毫没有一个父辈的担当。

但这个性格放在苏父身上却是即为合理的。

有了家庭你还会为真爱抛弃一切吗(你有过想要摆脱家庭的那一刻吗)(4)

妻子在世时,他在这段高压婚姻中受到的伤害也不比孩子们少,简直把一个男人的自尊都活没了。

比起父亲,大家似乎都忘了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也需要一丝喘息的空间,他那句“我好不容易能伸直了腰”就能说明一切。

此前被压抑攻击太久,也开始在妻子走后享受疯狂发泄的倚老卖老权利,各种“折磨”亲生孩子们,要求所有人都必须围着自己转。

去了二儿子家生活更是一点不安生,不是用错儿媳妇的毛巾,就是嫌弃儿子定的外卖,要不就是嫌他们回来做饭太晚了,甚至还让一群老哥们儿来家里抽烟,也不打扫卫生。

孩子一旦试图和他沟通下生活习惯上的问题,固执的老头扭头就会发火:

“嫌弃我就直说,走还不行?”

甚至还会为这些家长里短的琐事,动不动就打越洋电话跟大儿子哭诉,给大儿子告黑状“虐待老人”,挑唆儿子之间的关系。

另外一边他盘算着把私房钱藏得好好的,以免被啃老的二儿子发现了。

随着家庭话语权的交接,本来没什么主意的他,顺理成章地出现了性格反噬,来获取关注和关爱。

坑孩子一时爽,一直坑一直爽。

坑一个爽一个,全都坑全都爽。

这就是这位老父亲的写照啊。

有了家庭你还会为真爱抛弃一切吗(你有过想要摆脱家庭的那一刻吗)(5)

苏大强自己也评价自己,“爸是个讲理的人,讲公平的人”,他说得很对,他也做到了。

那就是漠视,他对三个孩子全都漠视。

如果要吸血,那三个孩子都要被挨个吸血,没有一个孩子能逃脱苏大强的毒嘴,太公平了。

更是擅长撒谎和挑拨离间,弄得儿女之间为他的事争吵不断。有时候都不敢让人相信,哪儿有这么不懂事的父亲呢?

现在的很多家长都是生怕给子女添麻烦,他倒好,就怕子女们太清净。

他才是真正地把自己排在人生第一位的人啊。

儿女结不结婚,日子过得好不好,都不如我有多少钱我住的舒不舒服吃的高不高级重要。

儿女们商量他的养老问题,在诱人的条件出来之前,他全程闷头吃螃蟹。

大儿子强行尽孝,说要给他买新房子,让他单独住时,他就猛地一抬头,高兴坏了。

还对房子提出了很多人性化要求:

要大,要有湖有花园,有地铁有菜市场。

还要离二儿子家近。

不然不方便继续折磨苏明成啊!

老大家里的经济情况,他一无所知。但是既然答应了给我买房,那就必须买,立刻买,原地买。

为此还出去跟朋友炫耀,是儿子们非要让他去美国,儿子们舍不得他非要他留下,非要给他买大房子的,真的是好爱面子好虚伪不怕累啊!

直到儿女打架一个进了医院一个进了派出所后,他第一时间担心的还是自己在二儿子要住不下去了,让老大赶紧给他买新房。

有时候看的让人觉得他才是全剧最可恨的那个人,恨不得上去揍他两下了啊……

有了家庭你还会为真爱抛弃一切吗(你有过想要摆脱家庭的那一刻吗)(6)

大哥苏明哲:

愚孝的凤凰男,只会用嘴巴说别人

面子也大于天,打肿脸充胖子,感觉就是爽啊!

老大苏明哲,是传统意义上最让家人骄傲的孩子:清华毕业,定居美国,妻女幸福。

可长子的枷锁,也让他变得愈发愚孝。

比起坏精坏精全在表面的老二,老大看似是个老好人,实则更像个伪君子。

他是最早享受家中资源的人,却十年未归,明明不了解家人各自的处境,却颇爱带着大哥的身份指点别人,特爱说教,也特分不清轻重缓急。

想当孝子却处理不好原生家庭与新生家庭的关系。

上万公里之外,你又能给什么建设性意见呢?

顶多就是在父亲吃坏了肚子之后,打个电话质问一下弟弟怎么这么不操心,堪称和稀泥的一把好手。

不管遇到什么事都理不清前因后果,只会埋怨别人让他太失望了,这简直都成了明哲哀怨的口头禅。

觉得自己理所应当把父亲接到美国,甚至不和妻子商量,也不考虑自己家的实际情况,后来又因为失业面子过不去一句话不解释就告诉老爹来不了美国了,差点把老爹气晕过去。

就算自己日子都要过不下去了,也要打肿脸充胖子出钱为父亲买房,新工作还是明玉偷偷给他找的,还没去上班领薪水就要想着请假处理家务。

真的搞不懂他的逻辑思维这么弱,看不清事情本质和孰轻孰重,对自我认知这么不明显,是怎么考上清华,怎么去的斯坦福。

有了家庭你还会为真爱抛弃一切吗(你有过想要摆脱家庭的那一刻吗)(7)

虚伪,死要面子活受罪,还让妻女一起吃苦。

本来二弟一家都答应要给老爹还钱,照顾老爹了,他一回来就召大家开会,商讨父亲养老问题。

自己明明没有那个实力还非要耍面子阔,不按老婆商量好的方案,要全款买房,我真想说,你是年薪12万美金,不是200万哈!

因为虚伪,不想面对自己的失败,也不想清楚为啥混成这个样子了,就想图嘴巴一时快活,不愿告诉老爹自己的经济真实状况,更不愿说卖老宅的事。

谁知后来说出来后,老父亲反而主动要求卖老宅,看看,这要是早点说出来,至于费这么大劲让人难以理解吗?

竟然还当着妻女的面,跟老婆说,我娶你,你是我最重要的人,那就应该跟我一起吃苦。

其实,当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也不是不能理解,他从小就是被家里照顾最多,家人为他奉献最多的,他自然还没习惯怎么为别人付出,而理所当然地觉得一家人就该彼此付出。

有了家庭你还会为真爱抛弃一切吗(你有过想要摆脱家庭的那一刻吗)(8)

初心是好,但却是能力不足,操心的不到位。

嘴上一直说要处理好家庭和睦的关系,却不弄清楚家庭为什么不和睦的原因,硬是要把大家拉来撮合,每次都搞砸,让本来还算缓和的兄妹关系变得越来越差。

甚至还发生了母亲葬礼上差点大打出手的一幕。

相比之下,反倒是那个在外人眼中最“不孝”的女儿把母亲的丧事打点得井井有条。

独自生活的历练让妹妹明玉独当一面,甚至在母亲的葬礼上还能一边冷静地处理工作,一边在和哥哥的争吵中丝毫不落下风。

有了家庭你还会为真爱抛弃一切吗(你有过想要摆脱家庭的那一刻吗)(9)

二哥苏明成:

自私啃老,没皮没脸,嗜好欺负妹妹

老二苏明成最会讨父母欢心,虽然不学无术却总能用拍妈妈马屁抢占掉妹妹的关注,并且会见风使舵看他妈对妹妹的脸色来欺负妹妹明玉。

投机取巧换来的,是成为30好几还靠苏母的补贴过着锦衣玉食生活的妈宝男。

而因为对妹妹明玉太过颐气指使,即使他在结婚时,苏明玉也未出席他的婚礼。

从生活能力到心智发展都不成熟,看到从小被欺负的妹妹赚钱比自己多,不仅不祝福,还要酸溜溜“有几个臭钱了不起”。

为什么怼?

因为他缺的也是钱,他们小两口挣得根本就不够自己花,要不是苏母接济他们,肯定也是紧巴巴的。

有了家庭你还会为真爱抛弃一切吗(你有过想要摆脱家庭的那一刻吗)(10)

传统的原生家庭里,苏明成一直都是强势的,长大后他成了弱势,所以他是很不服气的。

这种不服气导致他见到明玉就没有好脸。

不但在母亲的葬礼上给妹妹找事,闹了一出,还为了老婆工作的事冲到妹妹家车库对明玉突然袭击,拳打脚踢了一顿,简直不是人。

在一些重男轻女的家庭里面,父母一碗水端不平,会导致“兄长欺负妹妹是一种正常现象”,她是我亲妹妹,敢不听我的话,我就打她。

苏母对明玉长期就是一种冷言冷语的打骂和不尊重,这也会导致明成觉得是自己的妹妹该骂。

有了家庭你还会为真爱抛弃一切吗(你有过想要摆脱家庭的那一刻吗)(11)

明成在心里是那种“母亲什么都是对的”妈宝男,他很爱自己的母亲,他觉得既然母亲这么对明玉就有母亲的道理,母亲的行为严重影响了他的三观,让他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是有问题的。

父母的行为对孩子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而让人为之痛惜的是,这类的事情现实中还真的有。

有的家庭只是不懂的事小时候打打闹闹,长大了就会明事理,但苏明成不是,因为他妹妹被太不平等的对待了,已经不是小打小闹的性质了。

他是从小在意识上就觉得妹妹明玉不是一家人了,反而还会觉得是妹妹在挑战他的家庭地位。

有了家庭你还会为真爱抛弃一切吗(你有过想要摆脱家庭的那一刻吗)(12)

但苏明成这个角色虽然坏,却又坏得很立体丰满。

所以想到了一句话,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坏,也没有十恶不赦的坏,坏也是有原因的,坏人也是有他好的一面。

他宠老婆的技能那是没得说的,求生欲满分,实力圈粉。这边,只要和老爸同框、贱兮兮互怼的剧情甚至又能当父子喜剧来看。

你说他是巨婴、妈宝男、啃老族,他好像又被妈疼得那么自然,啃得那么合理,谁让他是家中最让老妈高兴的人呢?

苏母那么强势的性格,家中男人都避之不及的害怕,只有他敢和他妈撒娇亲近,哄他妈开心。

他经常的口头禅就是,你那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他坚持的是心安理得的拿来主义,动不动就说别人是有性格缺陷的

有了家庭你还会为真爱抛弃一切吗(你有过想要摆脱家庭的那一刻吗)(13)

其实他才是有性格缺陷的,那么恨自己的妹妹。

那么大的人了还在啃老。

他甚至在被大哥质问没照顾好老爸怎么回事时,还给大哥上演了一顿哭诉,说自己有多不容易。

我愿意混成现在这样吗?你们都说我啃老,我还不是为了妈!是妈要给我的钱啊!

明明是咱妈说想见我,不让我抽烟喝酒应酬,我才天天往家跑,逼着自己留在父母身边,对妈妈百依百顺了这么多年。

到头来,反而自己成了啃老的废物了,我也不想成为这样的人啊。

有了家庭你还会为真爱抛弃一切吗(你有过想要摆脱家庭的那一刻吗)(14)

这一顿抱怨还让人无法骂他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让人不免去想,如果他妈不那么溺爱他,或许他还真不是现在这样。

虽然苏明成人设没得洗,但父子三人的这场对话倒是像极了典型的中国式两代关系的体现。

如果说苏明哲是占尽家中资源后就立刻远走高飞的凤凰男,那么苏明成虽然啃老,倒也一直是妈妈身边的贴心小棉袄。

因为这部剧,“中国式养老”、“中国式丈夫”、“中国式教育”等关键词也一度被推上热搜。

有了家庭你还会为真爱抛弃一切吗(你有过想要摆脱家庭的那一刻吗)(15)

最“坏”的二儿子虽然吸干了家庭的血,却是在母亲葬礼上哭得最惨的一个。

这并非什么不孝子装出来的悲伤,而是对于失去了母亲这个靠山,发自内心的绝望。

从那开始,他无法与同样躲在母亲身后的苏父和睦相处,出了问题也发现不了父亲真正的需求,而是指责他自私。

甚至因为母亲生前连儿媳妇都要处处讨好,只为了为妈宝儿子营造一个生活完美、家庭和谐的假象。

我们会发现,苏明成虽然会哄老婆,但其实他也怼过朱丽,“我不是你的玩物,不是你让来就来,让滚就滚”。

有了家庭你还会为真爱抛弃一切吗(你有过想要摆脱家庭的那一刻吗)(16)

直到仅靠他自己再也无法维持体面的生活,才在妻子一句“还没断奶的孩子”的控诉下恼羞成怒。

所以,别小看了苏明成,他这样的男人既可以为了老婆打自己的亲妹妹,还觉得自己没错很有理。

等他真要是冲动起来,也是会动手打老婆的(此处为朱丽芭比今晚的担心手动点赞一下)。

而遭遇了生活的重挫之后,第一个想到的还是让母亲救救自己,可再也无法得到回应。

有了家庭你还会为真爱抛弃一切吗(你有过想要摆脱家庭的那一刻吗)(17)

苏家三妹,苏明玉

原生家庭的受害者、牺牲品

姚晨扮演的成年后的苏明玉,也因这部剧姚晨用自己的演技又一次把自己哭上了热搜。

苏明玉从小就生活在妈妈重男轻女的家庭观念和严厉偏心的打骂环境中。妈妈的各种打压和忽略,让苏明玉晋为最新的“中国最惨女儿”。

大哥考上斯坦福,妈妈卖掉了苏明玉住的房间,逼着她和父母住一屋。

二哥去旅游,轻松要来三千块,她开口要一千块的高考强化补习费,却被拒绝。

本来可以有实力考清华的苏明玉,最终也因为家里不愿再为她出学费钱而被迫去读了免费的师范。

就这样,明玉的梦想和未来被一碗水端不平的妈妈强烈扼杀掉了。

后来,二哥买房结婚,妈妈又卖掉一间房。

明玉得知此事后,含着泪质问妈妈:“你们生了我,为什么不好好养我!”

有了家庭你还会为真爱抛弃一切吗(你有过想要摆脱家庭的那一刻吗)(18)

得到的回答却是:“我们生你养你不容易,难道还有罪吗?”“我们只负责到18岁,你是个女孩要嫁人的。”

苏明玉把装了生活费的信封扔在地上,决绝地说:“从今以后,我不花你们的钱,你们也不配做我的父母”,然后离家出走,一边打工一边读书。

重男轻女的父母们,常会和家中的女孩说:“你是女孩,嫁了人,就是泼出去的水。”

这句话出自苏母之口,也是无数重男轻女家庭为自己开脱的理由。

女孩不必占用家中过多的资源,因为早晚会是泼出去的水,变成别人的儿媳妇。

但如果女孩在婚后,真能够和原来的家庭“一刀两断”,从此陌路,这也算是一种解脱。

可现实是,很多女孩在工作或者是结婚后,却成了给娘家“补窟窿”或贡献最大的那个人。

有了家庭你还会为真爱抛弃一切吗(你有过想要摆脱家庭的那一刻吗)(19)

电视剧《都挺好》里的苏明玉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遇到了一个人生导师的缘故,打拼成那个家最有能耐的人,可她也是为家庭付出最多的那个人。

母亲猝死后,那个最不受待见的苏明玉不仅为母亲买了上好的墓地,还操持了丧事。

但唯有逃回自己内心世界的时候,拼命撑出来的坚强才又一次崩溃,因为家人对她的伤害。

有一个镜头,从葬礼上走的时候,明玉用一只手拼命扯胳膊上的黑纱、却怎么也摘不掉的动作,似乎在表现着内心原本想要弥合家庭关系,却一次又一次被最亲的人逼到绝境想要摆脱这种矛盾。

后来,也为了父亲的一日三餐和养老问题操碎了心,嘴巴上说不是苏家的人,苏家的事与他无关,可心里还是默默关心着家里的人。

有了家庭你还会为真爱抛弃一切吗(你有过想要摆脱家庭的那一刻吗)(20)

有了家庭你还会为真爱抛弃一切吗(你有过想要摆脱家庭的那一刻吗)(21)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原生家庭的顽疾决定着所有人都逃不过这个牢笼,家庭格局直接导致三个儿女的偏激、冷漠、不和。

苏家没有一个“表里如一”的子女,每个人都在或光鲜、或孝顺、或独立的外表下,有着另一副面孔。

当然苏大强还是最会变脸的那个人,翻脸比翻书还快,喜欢背地里捅刀子。

女儿拼了命想逃离原生家庭,内心早已被儿时的伤害扎得千疮百孔,但家里一旦遇到事还得靠她。

大哥二哥看似被原生家庭小心翼翼保护着,理所应当地供养的太多年,但出了事却谁也靠不住。

直到涉及到利益纠纷的问题被推到台面上,才开始不知所措、互相指责,才意识到自己甚至连处理家庭生活问题的能力都没有,然后给自己找理由。

不同的三位子女的性格,而相同的是——

从出生在这个家的那一刻开始,所有结局似乎又都是注定的。

没有一个人能在这片泥潭中完美脱身。

有了家庭你还会为真爱抛弃一切吗(你有过想要摆脱家庭的那一刻吗)(22)

在一些重男轻女的原生家庭里,哥哥打妹妹是经常的,妹妹总是不受尊重的,说到底罪魁祸首是父母一碗水端不平。

一个孩子多的家庭里,小孩子吵吵闹闹很正常,但是小孩子会把父母当作“法官”,两个人吵到一定程度会去找父母寻个公道。

但是在他们苏家,苏母是不分青红皂白以儿子为先,完全不考虑女儿的感受只护儿子。

苏父则是躲在一边不敢作声,任由苏母是非不分;苏明哲两耳不闻窗外事,你们怎么闹跟我无关。

长大之后,当明成打了明玉,他肯定还是一态度“她是我亲妹妹,我打她怎么了”,他根本就没把明玉当人看。

子女之间矛盾为什么激化?

归根结底都是当父母的没做好父母该做的事情。

当父母的不作为,一碗水端不平,血肉至亲也可以成为陌生人。那些动不动拿道德孝顺来压人的,才是最不道德的。

孩子长成什么样都跟父母有很大关系,即使外表什么看着都挺好,背地里却是让人心寒到极点。

到头来,还不如一个外人给的温度多。

有了家庭你还会为真爱抛弃一切吗(你有过想要摆脱家庭的那一刻吗)(23)

血缘,是这个世界上最无法割舍的东西,它自带滤镜,无论曾经发生过多少不快,也能慢慢修复。

其实,父母子女,只是一场或深或浅的缘,陪伴一段路程,终究还是会分开,来日真的并不方长。

而每个人要做的,就是让此生无憾啊,尤其是对待至亲至爱的人更不能留下太多遗憾啊!

正午阳光的制片人侯鸿亮说,这部剧的主旨是“原生家庭欠你的,你总要自己拿回来”,但唯有受到过原生家庭伤害的孩子才知道这句话谈何容易。

毕竟表面上的“团圆”简单,弥合内心的裂痕却是要耗费一辈子的。

那些无法选择出身和父母的人,又能怎么办?

要么忍耐接受,

要么靠自己日后全拿回来。

有了家庭你还会为真爱抛弃一切吗(你有过想要摆脱家庭的那一刻吗)(24)

经常会看网友的评论说,大家能在这部剧里找到生活中的影子,甚至有人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但这出原生家庭悲剧,又岂止重男轻女这么简单。

愚孝儿,啃老男,受轻视的女孩,缺位的父爱,赡养老人的冲突……《都挺好》几乎把无数中国家庭可能经历的矛盾都汇集在了苏家。

在苏母的高压管控下,这个家庭至少是维持着表面的和谐的;唯有这位大家长去世后,家中微妙的平衡才被打破。

这正是正午阳光的高明之处,所有矛盾都不是第一层的,而是掩藏在所有人伪善的面具下的。

积压了太久的隐患,但凡被撕开一个口子,便一发而不可收拾。

网友评价它是个“全员互恨”的故事,父不慈子不孝,兄不友弟不恭,毫不留情地揭露一个传统中式大家庭的龌龊事。

它从一张合照切进剧情,五口人表面和谐,可女孩刻意疏离的肢体语言,却出卖了片名营造出的温馨氛围。

《都挺好》,每个人看起来都挺好,每个人自我感觉自己做的都挺好,其实都不好。

简直是最“名不符实”最有讽刺意义的一部剧了。

有网友说,幸好我没有这样的家人,不然我可能活不到现在,早就被逼疯了;也有网友说世界上比这样奇葩不可理喻的不幸家庭多的是。

不知道看到这篇文章的你,是否曾经也有过想要逃离或摆脱家庭的那一刻呢?

最后,我还是要寄希望于舌尖上的石天冬了,赶紧来拯救你的仙女明玉让她幸福吧!

有了家庭你还会为真爱抛弃一切吗(你有过想要摆脱家庭的那一刻吗)(25)

图 | 网络

文 | Jenny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