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稳岗就业工作计划(着力五个一批落实)
4月8日,记者从江西省工信厅获悉,为缓解疫情期间开发区企业用工难题,自2月27日开始,江西省工信厅、省人社厅牵头,联合省直有关部门、各设区市,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开发区百万大招工活动,作为“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工”的关键举措。截至3月31日,全省103个开发区累计在岗人员218.2万人,其中新招用工116.5万人,超额完成到3月底新招工100万人目标。
一是协调返岗一批,推动受疫情影响、尚未返企的员工返岗复工,共有64.2万人及时返岗,占新招工人数的55.1%。
二是本地挖潜一批,通过乡镇(村)推荐、送岗下乡、送岗到户等多措并举,引导本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25.6万人,占新招工人数的22%。
三是线上招聘一批,集中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招聘活动,实现线上招聘人员12.2万人,占新招工人数的10.5%。
四是校企对接一批,组织企业赴省内高校(职业院校)洽谈,对接省内外高校毕业生赴企业见习实习,吸引2.3万人,占新招工人数的2%。
五是中介推介一批,协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向企业输送劳动力12.2万人,占新招工人数的10.4%。
江西省围绕百万大招工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强化实效,主要在“五个到位”上狠抓落实:
一是责任落实到位。坚持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着力目标和责任双压实。省工信厅先后召开全省工信系统、中小企业复工复产视频会议,对百万大招工任务再部署、责任再压实;对全省工业企业复工复产进行专题调研,加快推动开发区企业全面恢复产能。省人社厅实施“保用工稳就业”专项行动、“线上春风行动”、“百千万线上线下招聘专项行动”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缓解返岗难、招人难、就业难问题。南昌市专门成立“保用工、稳就业、促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人社、工信、建设、商务等部门及各县区协同工作体系。
二是科学指导到位。坚持问题导向,突出精准施策,促进企业稳工稳岗。聚焦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复工难问题,分产业、分区域、分专题组织20场专项对接活动,助力产业链协同复工。聚焦企业信心不足问题,在全省推广企业特派员挂点帮扶制度,做到全省规上企业全覆盖,指导帮助企业复工复产、保障用工需求。赣州经开区安排443名干部下沉企业一线,帮助企业解决招工用工各类问题6148个。聚焦疫情影响员工返岗难问题,通过政府付费开通专机、专列、专车,协调航空、铁路等部门开辟复工绿色通道,“点对点、一站式”输送务工人员从家门至厂门,帮助企业员工快速安全返岗。全省通过专车、专列、包机等方式,提供返岗运输服务7.6万人,其中省内用工6.7万人。
三是服务保障到位。联合通讯运营商,通过大数据比对,重点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等,精准推送岗位信息;组织驻村干部和村组(社区)第一书记用短信、微信等方式“点对点”推送用工信息;利用乡村(社区)宣传栏、显示屏、广播等平台“零距离”发布招聘信息;应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多媒体“云上”宣传就业信息。宜春市向79万滞留外出务工人员发送短信110万条,推送招工岗位1.3万个。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积极开展送工上门、送岗下乡以及线上平台招聘、工业园区现场招聘和乡镇(街道)流动式招聘等多种形式招聘活动,设立“百千万专项行动”网络招聘平台,在11个设区市推行“不见面”招聘活动,全省累计举办专场招聘活动4202次,其中线上2839次、线下1363次,为900万人提供招聘就业服务。
四是政策支持到位。积极推动一次性吸纳就业补助、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社保费减免等惠企政策落地见效,制定抢时间保进度强弱项补缺口相关《实施方案》,及时推出帮助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共渡难关“14条”、促进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18条”,最大限度支持企业稳定岗位。目前,全省已为春节假期生产防控物资企业按照每人1000元标准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275.9万元;已落实7070户企业一般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1.63亿元,稳定职工63.15万人。南昌高新区出台《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做好企业用工服务的若干措施》,安排5000万元专门用于企业招工服务和补贴。
五是调度统筹到位。细化目标任务,明确时间表、任务书,落细工作台账,逐项落实落地。建立百万大招工定期调度通报制度,对企业复工、人员返岗、新招人员等情况进行定期调度。利用省工业园区智慧云平台,开辟百万大招工专栏,及时掌握招工工作动态。充分利用人社部门“一网五点”和“网格化”管理优势,加强用工信息监测,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强化宣传引导,利用江西日报、江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网络媒体广泛宣传百万大招工工作,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良好氛围。九江经开区利用九江市3个电视频道、3个广播频道和15个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全媒体宣传九江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环境及5000余岗位信息,受众达200余万人次。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
来源:中国日报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