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着毛驴看话本(骑着毛驴去祈福)

文/白头翁

毛驴还真不是中国特产的。

毛驴是一步一步走向世界的,它经过埃及传到西亚,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才传入希腊、罗马和欧洲的。

毛驴传到中国的路线是经过中亚、西亚、西域诸国一步步传入中国的,其行走路线几乎和小麦传入中国的路线一致。毛驴是驮着小麦走进西域的。很可能第一站就是古龟兹国。时到今日,当年的古龟兹国现在的库车县仍然是毛驴“统治”的“王国”。毛驴无处不在。 40万人口的库车县,有4万多头毛驴。我曾经问过一位库车人,当时他在新疆的乌鲁木齐的大巴扎作生意,他说:“库车人离不开毛驴,库车绝不止4万头毛驴,家家都有毛驴,人人都骑毛驴坐驴车。我不知道库车有多少人口,但我知道库车的毛驴有多少头?多少呢?很简单嘛,有多少库车人就有多少毛驴!”

骑着毛驴看话本(骑着毛驴去祈福)(1)

我的一位朋友在巴基斯坦工作多年。他说在巴国,尤其是广大农村、山区,几乎所有活动离不开毛驴,甚至毛驴还能帮着照看小孩,跟小孩玩。巴国农村的毛驴是放养,让毛驴自由活动,毛驴喜欢群居,几十头毛驴常常聚在一起,那其中有毛驴的情,毛驴的意,毛驴的生活,毛驴的天地。令人奇怪和难解的是一旦谁家中有事用毛驴,总是站在村头望着远远的驴群呐喊,那呐喊家的毛驴听见主人的喊声,会立马跑回来,即便两三家人家一起喊驴,毛驴也不会听错,更不会假装听不见。如果没事,等到天擦黑,毛驴会很准时的结队而归,到了村里再分手,各回各的家。

在巴国的一些地方,毛驴在农家是不圈不栓的,完全自由,把毛驴看成一家人。给自家干了一辈子活的老毛驴在人家中像老辈人一样受到尊敬。你到人家国家说吃什么都行,千万不要说卸磨杀驴,吃驴肉,此乃当地人之大忌也!

原来如此,咱们是卸磨杀驴,现在到处是驴肉馆,河间的驴肉要走向全国。

中国的毛驴对抗战有功,功不可没。

当时敌后抗日战争不但斗急残酷,而且生活也极端艰苦。最艰苦的时候,每个战士一餐只发7颗黑豆,然后去挖野菜,捋树叶,掏田鼠洞。那时候战士们就盼着听见驴叫,因为一听见驴叫,粮食就到了。新华社穆青老社长曾说,当时部队有个说法:司令部的马,后勤部的驴。那驴也怪,从来没有不声不响地进村,总是远远地就扯开嗓子,伸长脖子大叫。我们只要一听见驴叫就高兴地情不自禁地扭秧歌。不经过那个时期的人不知道,看见毛驴格外亲。

骑着毛驴看话本(骑着毛驴去祈福)(2)

中央电视台放过一个纪录片叫《忠诚》,其中有一组非常珍贵的影像资料,画面上是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去见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当朱德迎上去时,阎锡山慌忙从一头黑毛驴上跳下来,阎锡山是有名的驴背上的上将军,在国民革命军数百个将军中,是唯一一位骑着毛驴指挥作战的。阎锡山骑的是头大黑叫驴,也英俊漂亮,精神威武。大黑驴一身青,但鼻梁上有道白,驴耳朵出奇的长,大概有一尺多长,驴的鬃毛是向上乍开的,不是倒伏在脖子上。

阎锡山对他的坐骑大黑毛驴非常有感情,跑累了下驴后总忘不了交代一句,给大黑驴加碗米汤,多加把料。有时候还要交代给大黑驴加个鸡蛋。据说阎锡山的许多文件都是他骑在驴背上口述,随行的副官秘书赶忙记下,回去整理出来请阎锡山审定,常常是一字不改;但如果是在办公室则不然,一个文件改个十遍八遍的过不了关。那些秘书、副官们私下说:“宁愿阎长官骑驴说,不愿阎长官回屋说。”毛泽东的许多诗词是吟在马背上,阎锡山是骑驴吟诗,有阎诗为证:《夜走峻坡》:“荷戈戴月走峻坡,卫士扶驴汗土和,强敌唯有到底抗,民族复兴尚疑何。”在吉县抗战时,“克难坡”曾经由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办公室秘书刘克编辑、油印过一本阎锡山的诗集,阎锡山题名曰:《骑驴吟》可惜以后散失了。和毛驴最有感情的将军当数阎锡山。

骑着毛驴看话本(骑着毛驴去祈福)(3)

骑在驴背上阎锡山经常对他的随行人员说,咱们和日本人打,不是牛头抵牛头硬顶,是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所以骑驴看唱本走着瞧也成了二战区抗日斗争的一个重大策略

据我考证,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流传得最广泛,最通俗时应在清末民国初年。那是青、红帮会和小刀会、一贯道的行里话,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以后行里行外,帮里帮外就说开了,街头巷尾,门里门外也讲,咱们是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成为中国歇后语的名词语。但可以肯定,说过这句歇后语的人,百分之九十九根本没有骑过驴。

骑着毛驴看话本(骑着毛驴去祈福)(4)

据说阎锡山曾把这句歇后语改造用活了。1938年4曰的一天,阎锡山正骑着他那头大黑毛驴转战黄河岸边,那头大黑驴也有奇怪处,很少引颈长鸣。那天突然昂天高叫,一声接一声,叫声在山谷中久久回荡,经久不息。阎锡山看着听着,吩咐部下,架设电台,问问前方有啥战事?有啥喜报?为啥大黑毛驴这般高兴?一问方知,晋绥军收复吉县。阎锡山击掌大笑,说咱这也叫骑驴看唱本,喜报连连!当时阎正在骑驴看文件。后来第二战区有两个版本的阎长官语录,对日、伪军说是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对内对晋绥军、中央军,也对八路军讲是骑驴看唱本,喜报频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