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本体论(漫论社会主义)

第二十五章 共产主义什么是共产主义?站在今天的历史条件面前,不可能详细描述共产主义社会的具体面貌但是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可以粗线条勾画出共产主义社会的素描图景,可以粗线条勾画出共产主义社会的轮廓和特征,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社会主义本体论?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社会主义本体论(漫论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本体论

第二十五章 共产主义

什么是共产主义?站在今天的历史条件面前,不可能详细描述共产主义社会的具体面貌。但是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可以粗线条勾画出共产主义社会的素描图景,可以粗线条勾画出共产主义社会的轮廓和特征。

什么是共产主义?简单的说,实行共同生产、共同劳动、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制度的社会就是共产主义社会。

这里所说的“共同生产、共同劳动、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不是一家、一单位、一地区,也不是一国或几国,而是以全人类全世界为范围。没有全世界全人类的共同生产、共同劳动、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就没有共产主义,就不可能建成真正的共产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无产阶级自己”,实现人类大同。所以共产主义社会没有国家,国家已经消亡。也没有交换,交换已经没有存在的价值。自然也就没有了货币,货币已经退出历史舞台。

国家不存在了,共产党还存在吗?回答是,在共产主义社会,共产党既存在又不存在。共产党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仍然存在,共产党作为一国劳动人民先锋队的组织形式不会存在。代替国家、代替共产党的是纯粹的综合性社会组织。这个组织以民主集中制为自己的组织原则,继承了共产党的优秀传统,并且已经能把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发挥到极致,可以比共产党做的更好。所以共产主义社会共产党虽然不存在,但共产党组织的精神精髓还在。共产党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本质是这个组织全体成员的自治,当这个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包括了全人类的时候,也就标志人类自治时代的来临,也就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级全民企业,尤其是社会主义大国的跨国企业为人类自治组织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具有最大世界影响力的全民企业,将最有可能发展成为人类的自治组织,成为全人类的“共产党”。

这个“共产党”不仅能把全世界每一个人组织起来实现人类自治,也能同时把世界范围的社会生产组织起来。分散的社会生产被全球生产的一体化统一化所取代,全世界所有的生产体都将被整合起来,纳入到一个生产体系或一个生产共同体。也就是说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由一个个小生产体堆积起来的集合。这个有机的世界生产体系就是所有的劳动者共同生产共同劳动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载体和平台。他是一个宝贝,是全世界劳动者共同创造,共同拥有的宝贝。这个宝贝无所不能,无所不有。他的功能强大到足以保障人人幸福,人人平等的程度。他面向全人类生产,为人类负责,他又面向每一个人生产,为每一个人负责。他是人类共同生产和个人生产的统一和融合。同时他又是集体劳动与个人劳动的统一和融合。他需要全世界所有的劳动者在其间共同劳动,他向每个劳动者提供劳动岗位,并且没有劳动时间长短的限制,也没有上班时间的限制,亦没有劳动技能的限制。劳动者的工作劳动是充分自由的。也就是说,这个世界生产体所需要的劳动是充分尊重劳动者的个人情况和个人意愿的,是充分创造出各尽所能条件的,是任何劳动者都能完成的。同时个人的具体生产劳动行为又不能脱离共同劳动这个载体。这个共同劳动共同生产的载体不仅遍布全世界,而且是充分兼容的,无论什么样的具体生产劳动都是其所需要的,是充分容许并调动各尽所能的。实际上,个人劳动能力的差异已经不存在了。并且劳动已经成为了生活的第一需要,是每个人自然而然的行为习惯。劳动像玩游戏一样吸引人,一样愉快,有乐趣。所以,共产主义社会的个体劳动与共同生产共同劳动各尽所能已经完全融合在一起,是不能分开分割的。

不仅如此,这个世界自治组织建成的世界生产系统,还将个人生活与这个生产系统不可分割地联系起来。个人生活与共同生产共同劳动共同生活也是相统一相融合的。人类的共同生产共同劳动不仅是每个人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社会生活即共同生活的一部分。共同生产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既是每个劳动者生活的第一需要,同时也是劳动者存在的个人价值的表现、个人存在之根据所在。个人生活不可能脱离开社会的共同生活。也就是说,共产主义社会没有游离于世界统一的生产体系之外独立生存独自生活的劳动者。并且,这种劳动者对世界生产体系的依存和依赖既是社会的责任和需要,又是每个个人的高度自觉、习惯之天性使然,是人个体本性自然而然的需要。共产主义社会的个人生活既是完全自由的独立的,同时又是与全社会全人类的共同生活交织在一起,融合在一起,不可分离。这样的特点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性质所决定的。这样的情形与资本奴役劳动者正好是相互排斥的南北两极。这说明,资本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之间存在必然联系。物极必反,资本主义发展到极点必然走向另一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也说明两极之间的过渡区间必然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归宿,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成熟的结果。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与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存在性质区别。

共产主义社会出现的世界生产体又是生产与需求相统一相融合的。共产主义的生产体系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他服务于全人类,满足全人类的需求;他服务于每一个人,满足每一个人的需求。他把二者奇妙地统一和融合起来。共产主义的生产为需求服务。需求是生产的唯一目的和动力。需求即是生产,生产即可满足即时需求与即时消费。生产与需求之间不需要交换作媒介,不需要交换这个中间环节的存在。因为生产者与需求者或消费者、或生产劳动服务的对象是同一个人,生产和需求(消费)是同一个过程。就是说,这个生产者同时又是其生产产品的需求者或消费者,二者之间没有了需要交换做媒的空间距离存在;并且需求与消费之间也没有时间距离,需求即是消费,消费与需求也是同一个过程。一句话,生产出来的产品被即时消费掉了。或者更准确地说,生产者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被生产者在需求的有效时限内给消费了。所以共产主义社会没有产品库存的概念,产品库存完全退出了社会经济的历史舞台。所以共产主义经济是最完美的高效经济,是无与伦比完美无缺的节约经济,是对人类未来高度负责的经济。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共产主义社会生产与消费是同一个对象,这似乎回到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经济的时代。的确,共产主义经济是自己生产自己消费,确实有自给自足的滋味。但是,共产主义的自己生产自己消费是通过世界经济体实现的,与全人类的共同生产共同消费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封建社会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自给自足经济怎么能与共产主义社会的自给自足相提并论呢?他们之间的差距何止十万八千里。他们之间相隔几重天。或许会有疑问,共产主义的自给自足会不会造成自己想要什么自己就可以生产什么呢?不会是这样的。因为共产主义的所谓自给自足是以全人类共同的需求为条件为前提的。任何人的个人需求都不能超出人类共同需求的范围。否则,生产系统会自动拒绝个人的生产和需求。所以,共产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不可能是各取所需,而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所理解的按需分配。也就是说按需生产与按需分配是相一致相统一的。按需生产、按需分配、按需消费是相互连接连续的同一个过程。

由上可见,人类共同创造和拥有的世界生产体,是如何巧妙地实现了个体与整体如此完美的融汇与统一。共产主义社会的这个基本特点或根本特点其实可以简单到用一句话概括,这就是:极小私与极大公直接的完美融合。由此可见,共产主义社会结构是没有层次的,或者说是没有中间层次的。共产主义社会就是看得见的自然人与看不见的整个人类完全融合的结果,他们在同一个层面生存生活。他们在同一个社会太阳(人类社会自治组织)照耀下完全平等地阳光地生活。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是纯洁的高尚的透明的。共产主义社会至简的结构特性,印证了“越简单就越完美”的名言。越是简单就越容易做到完美。越是复杂就越难做到完美。当然,共产主义社会的简单并不证明实现共产主义也很简单。实现共产主义是非常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好多代人坚持不懈的顽强努力。

极小私与极大公直接融合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点。这一特点包含了共产主义的全部含义和全部意义。这个特点为共产主义社会所独有。这一特点把共产主义社会和人类发展历史过程中一切其他形式其他性质的社会清清楚楚地区别开来。所以,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境界。

所谓极小私,就是小到每一个自然人,无论他是什么样的自然人,例如婴儿,或耄耋老人。所谓极大公,就是由地球上所有自然人所构成的全人类。极小私与极大公代表的是人类的两个极端或极点。共产主义就是将这极端的两极不通过任何中间环节或中间媒介直接统一融合起来,形成一个平面,让每一个自然人的生存生活的质量与全人类共同的生存生活质量完全相同,每一个人的生存生活质量都可以代表全人类的生存生活质量。这就实现了真正的人人平等。这种平等是从形式到内容的平等,既是最高水平的平等,又是最简单的平等,既是全人类范围内的平等,又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一句话,这就是共产主义的平等,这就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人人平等。由此可见,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点也可以用平等这两个字来表达。平等不仅是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的本质,而且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只不过前者是进行时,后者是完成时。用平等两个字就可以概括共产主义社会的全部特征,这就进一步证明了共产主义社会至简的性质。至简至美。所以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的社会是毫无疑问的,是毋庸置疑的!

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制度的核心,是平等的保障和实现途径,是小私与大公融合的保障和实现途径。人不患寡而患不均。追求平等是人类的天性。共产主义革命就是要实现世界范围的人人平等。共产主义革命从经济上说就是要消除按劳分配。只有消除按劳分配,才能消除由按劳分配所导致的人与人之间生存生活质量实际存在的不平等。只有用按需分配取代按劳分配,实现社会消费品按需分配,才能实现社会平等和人人平等。只有实现全人类的按需分配,才能实现全世界人人平等。当全人类共有的消费品能够为每一个自然人所消费所使用所利用的时候,世界范围的人人平等才能实现,小私与大公才能完全融合。当然全人类公有消费品为自然人所用不是特指某一个特定的人,而是泛指所有的人。全人类共有的消费品能够同时满足所有人的不同需要,包括某个特定的人之特定需要,但却不是全人类公有的消费品都可以让某个特定的人所消费所使用。例如正常人要消费残疾人专用的物品就不会被系统所容许。这就是按需分配。可见按需分配是平等与不平等的统一,是用不平等的方式实现实质的平等,即每一个人的生存生活质量的水平相同。每个个人的正当消费都能够得到保证与满足,是不受任何限制、充分自由的。或者换句话说,不论你在何处,只要是人群聚居的地方,你的合理的消费需求都能保证满足。这就确保了人人平等的彻底实现和完全实现。什么是共产主义的平等?这就是共产主义平等。按需分配体现了共产主义平等的全部内涵、全部内容。共产主义平等的根本特征是用不平等的方法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问题,完美实现了平等内容和形式统一。此外,只有实行和实现按需分配,才能根除过度消费,彻底消除全社会所有的浪费行为,根除浪费恶习,才能最有效最节约使用地球资源,实现资源消耗向可再生资源的完全转变,实现人类社会健康和地球生态健康的完美统一,实现人类生存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相得益彰。人类社会的存在绝不是奢侈消费,掠夺地球,人类决不能成为破坏地球生态的力量。因为人类本身就是自然发展的产物。因此,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只在于,人类应该爱惜自然和保护自然,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然变得越来越美丽。如果人类成为自然的异己的力量破坏自然,那么人类就是在自己消灭自己。以满足人体健康需要为目的的本朴节俭的生活,才是人类生活的原生态,才是人类生活的健康态,才是人类生活的最美态。人类社会生活方便度的提高,不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

按需分配的实现消灭了私有财产和私有观念。共产主义是按需生产、按需分配、按需消费相一致相统一的社会,这就决定了每一个人具体的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也是相一致相统一的。也就是说,生产与消费是无法人为分割的。消费启动生产,生产为了消费;每一个人生产和消费是人类共同生产和共同消费的具体体现,是人类共同生产共同消费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样的生产和消费是消费者通过自己的生产劳动与人类共有的生产体相结合来实现和完成的。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实现了个体与整体融合,公与私融合,极小私与极大公融合;实现了公私一体、小私与大公不可分离、极小私与极大公的完全完美融合;实现了无私无公、人类大同。只要是自己需要的,都可以通过在人类社会生产体上自己劳动生产而即时得到满足。所以共产主义社会没有公私界线,没有私有财产,没有私有财产存在的任何社会条件。回观人类社会发展史,可以确认,私有财产是人的生存生活不平等不自由的产物。当人的生活充分平等充分自由了的时候,私有财产也就不可能继续存在,就必然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舞台上消失。私有财产不存在了,没有了,私有观念也就随之消失。因为,尽管私有观念的表现形形色色千奇百怪,但归根到底只不过是私有财产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生产和服务信息化自动化无人化的人类社会生产共同体的出现是按需分配在全球实现的前提。人类社会的生产共同体是融所有生产行业和服务行业于一炉的综合性经济体,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的产物和表现形式,他既是立体的,又是平面的,他容纳所有人的活动,他让所有人的活动都在同一个平面进行,这种平面性是共产主义社会是平面社会的根据。同时他又是集全球最先进生产力和最先进生产关系于一体而形成的最先进生产方式。最先进的生产力是相对于共产主义社会之前的社会而言。他融入了人类全部物化劳动的最优成果。标志是生产工具世界范围的集成化系统化智能化拟人化的完成。生产劳动的全过程是机器按照编程自动进行。因此,只要输入控制指令,生产过程可以独立地自动完成,不需要人的参与。生产的高度自动化智能化是这个生产共同体的特点。他比人的劳动更实诚更精准更优质。生产效率之高和工作完成速度之快可以达到心之所想的程度,可以满足任何人的任何指令要求。也就是,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主要标志,是他的生产能力足以满足任何人在任何时间提出的任何合理的生产(服务)消费需求。或者说,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就是神话传说中无所不能的那个宝贝。但这个宝贝是为人类所共有的,是平等地为每一个人服务的。因为,这个生产共同体由人类自治组织建立起来,按照这个组织制定的规则自动运行,并接受这个组织对系统的监控、优化和运行程序的修改。自治组织通过这个生产共同体联系每个社会成员,掌握他们的基本信息和生活情况,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据以改进自治组织和生产体的工作,使之忠实地服务于每一个人。所以,这个生产共同体同时具有人类信息中心的功能,他是高度信息化的。每一个有独立行为能力的人通过信息终端与生产共同体相联系,同时他又受控于每一个人或相应组织,按他们的指令工作,向他们提供各自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确保按需分配的实现,确保人人都是生活的真正主人。按需分配的实现是共产主义社会到来的标志,他使全人类从此成为了真正的一家人,个人生活与人类生活融为了一体,再也无法分离。所以共产主义的生产方式表现为人类社会的生产共同体。这个包罗万象(工业农业物流业服务业等等等等)的生产共同体的建成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础和前提。

按需分配的实现,彻底改变了建立在婚姻关系基础之上的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生活的状态和秩序。按需分配是以个人为前提的,他保证供给的是每一个个人的生存生活的全部需求。所以共产主义社会生活是以个人生活为单位的,是极小私的,因而是彻底人性化的,是适应每一个人的个性需要的,是人人平等的。同时按需分配又是以集体生活的形式来实现的。按需分配不是也不能以孤立的个人生活的方式进行。孤立的个人生活不可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按需分配,因为没有人知道他消费的质或量是合理的、是符合个人身心健康需要的。所以按需分配必须以集体生活的方式才能实现。所谓集体生活,是指一个相对独立的生产生活区域的人们所构成的社会单元。这个单元是人类生活的浓缩,具有完善的按需分配的功能,能满足任何人的消费需求。人类就是由无数这样的单元有机组合而成为一个平面社会的。每一个单元的生存质量水平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人类生活生产在同一个质量平面,因而每一个人的生存质量是相同的,是与极大公统一在一起的。生存质量的相同,并不表示这个社会单元的所有成员吃一样的饭,穿一样的衣。以吃饭为例,虽然是集体用餐,但又是因年龄不同而分别在适应自己需求的不同餐厅就餐;就餐时间是弹性的,一日三餐是固定的;既能集体就餐,又可根据需要送餐到手,或者对婴幼儿辅助用餐;菜品是统一安排的,又是可以自点的;既符合人体健康的营养需要,亦符合个体的特定需要;不仅用餐座位是可以固定的,也可以是灵活的,且用餐的饭菜亦符合个性之需。因为每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口味都在食堂管理系统的监控掌握之中,并且与人类信息中心互通,与个人互通。信息控制与饭菜制作自动化的融合,使得食堂完全有能力实行按需供给。

每一个社会单元是相对独立相对稳定的,是指他的成员是相对稳定的。但这不表示这个单元的成员不可以向其他单元流动。如果有成员想要到另一个单元生活,经过自治组织的统一安排,就可以很快实现他的愿望。也就是说共产主义的集体生活并不限制正当合理的个人愿望,共产主义的生活就是集体意志和个人愿望的有机统一。共产主义社会就是确保任何人都可以到任何地方乐游无忧的工作生活。所以,只有共产主义的生活,才既是个人又是人类最美好最幸福的。

共产主义个人生活与人类生活的统一彻底颠覆了私有财产社会的人类生活状态。私有财产社会人类生活的典型特征以家庭为单位。家庭的典型特征以婚姻关系为基础。家庭虽然是社会的最小细胞,但家庭仍然存在内外矛盾,不是稳定结构,更不是幸福结构。即使是夫妻之间,也有矛盾和斗争。夫妻矛盾既可能是经济财产方面的矛盾,也可能是思想性格方面的矛盾,还可能是为人处世方面的矛盾,亦可能存在两性生活不和谐的矛盾。不仅如此,父母与子女、子女与父母、子女之间也有矛盾。家庭的产出能力是有限的,要满足其成员的个性需求是不可能的。因此,能引起家庭矛盾或不稳定的因素还是比较的多。家庭的不稳定必然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因此以家庭式生活为特点的社会不可能成为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共产主义生活以个人即自然人为单位按需分配,冲破了家庭的束缚,满足了个性需求,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家庭式社会所无法达到。所以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必然淘汰私有财产的家庭式社会。因此共产主义社会家庭将不复存在。

家庭是建立在婚姻关系之上的,家庭的不复存在,是不是意味着两性关系的不复存在呢?是不是意味着共产主义要摧毁现存的两性关系呢?是不是要摧毁一夫一妻制呢?是不是要真的实行“共产共妻”呢?两性关系是人类最基本的关系,摧毁两性关系就等于摧毁人类;人类被摧毁,一切无从谈起,共产主义就没有了对象,谁和谁共产?共产主义所要摧毁的是私有财产社会两性关系的家庭表现形式。私有财产社会,家庭以夫妻关系为核心,是男权社会的产物,是男女不平等的产物。家庭的功用无非是延续男系血脉的纯粹和兴旺,延续男系财产的传承和发达。这就要求子女的血脉必须确保是男系嫡传。于是以一对夫妻为核心的家庭出现。也就是说私有财产社会下的家庭,必然以一夫一妻制为基础。然而,这样的一夫一妻制真的是一个男人只能有一个妻子、一个妻子只能有一个男子吗?事实并非完全如此。比如以一个男人为核心的家庭,如果与他的妻子没有生孩子,他可以娶二房;如果还不生,还可以娶三房;甚至还可以建立不公开的第二家庭。即便如此,也不能完全排除,他还可能与另外的女人通奸或嫖妓。如此等等。所以这样家庭的男人,并非只忠于一个妻子,是享有一定程度的性自由。一夫一妻制并没有约束住男人。自然,也不可能完全约束住女人。女人的婚外性行为也实际存在。于是有了三从四德的教化。这样的家庭显然是对两性关系的束缚,是反人权、反人性的,应该废除。所以共产主义所要废除的不可能是两性关系,而是两性关系的家庭表现形式。为什么共产主义才能废除家庭形式呢?难道社会主义就不能废除家庭吗?这是因为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具备废除家庭的社会条件,社会主义社会不具备废除的条件。共产主义社会消灭了私有财产,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私有财产,仍然是私有财产社会,家庭形式的存在是与私有财产的存在相适应的。共产主义废除了两性关系的家庭表现形式,那么,共产主义的两性关系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实现的呢?一句话回答:共产主义以人类一家为两性关系的实现形式。换一句话说,共产主义社会的两性关系是个人性爱和人类性爱的统一。或者说是人权和人性的统一。性行为不违背人权和人性,是人们自觉遵守的永恒的伦理纲常。子女不具有私人性。子女为人类共有共养。共产主义社会的两性关系虽然并不排除两性关系二人世界的基本事实,但是,当爱情日益降温,以至成为双方的负担,就会被新的更加倾心热烈的爱情所取代。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共产主义的两性关系是人类历史两性关系的最高境界,是两性关系最完美的表现形式,是人类一切最美好两性关系的代表。

综上所述,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是劳动人民本性最完美的体现,是劳动者劳动奋斗的最高目标,是世界人民的共同理想。

共产主义能实现吗?

共产主义的实现取决于人类自治组织的建成。有了人类的自治组织,才能建立起共产主义的生产方式,形成统一的世界经济体。世界经济体与人类自治组织的相互依存,这就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因此,人类自治组织的形成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关键。人类自治组织是怎样形成的呢?

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遵循着否定之否定规律。最初是公有制社会,然后发展变化为私有制社会,最后又发展变化成为公有制社会。原始公有制社会经历了几百万年。私有制社会出现在几千年前。由此推之,共产主义的实现,当在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之后的几百年之内。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是生产力不断发展进步引起的。旧社会的灭亡和新社会的产生都是生产力不断发展进步的结果。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会灭亡旧社会,而且会造就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加速度的性质。从总趋势看,越到后来发展的就越快。因为生产力发展的过程同时又是自身不断积累、蓄势待发的过程。这就是现在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发明创造层出不穷,目不暇接的原因。这就是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离我们并不遥远的根据。共产主义的实现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必然产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事实上,共产主义因素在各种私有制社会形态中并没有被消除。任何私有化社会的生产都有社会化的影子,都含有社会化生产的种子或萌芽。奴隶主庄园奴隶劳动使用的金属生产工具就不是庄园自己制造出来的。封建社会普遍使用的铁制农具同样不是农民自己制造,而是铁工匠人的杰作。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与社会化息息相关,以至与劳动成果占有的私人性形成不可调和日趋尖锐的矛盾,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灭亡。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极大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的全球化,客观上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实现创造了条件。遍布世界各国的跨国公司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和共产主义人类自治组织奠定了基础。不仅如此,资本主义国家工人保险和福利的出现,虽然是为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但客观上是劳动者待遇上的一个进步,是劳动者平等的萌芽,或者说含有共产主义社会平等的成分。

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宣告了公有制社会的诞生,开始了人类消灭私有制的伟大历史进程。这个伟大进程以社会主义大国为统领,高举起共产主义红旗,组织起世界劳动人民和被压迫民族,迈着整齐的步伐,向资本主义发起攻击,红旗猎猎、漫天飞舞、浩浩荡荡、汹涌澎湃,向共产主义目标奋勇前进。一切资本帝国主义和反动派都必将被这滚滚洪流淹没埋葬。这个世界的社会主义革命以社会主义大国为依托,社会主义大国以全民企业为依托,全民企业以国家级全民企业为依托,与世界劳动人民和被压迫民族手拉手,相互配合,相互支援,不断地把社会主义革命推向前进,不断地向共产主义迈进。这个世界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一个客观的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是人类实践的历史发展过程,适应和推动这一过程是成就和创造人类最伟大历史人物的温床,也是一切企图阻挡这一过程的跳梁小丑遗臭万年的历史耻辱柱。因为社会化的生产,必然要求生产的社会化;生产社会化的核心,必然是分配的社会化;分配的社会化只有以劳动者共同分配劳动产品方式才能实现;劳动者之间共同分配劳动产品必然以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消费品为原则为标准才最为公平平等。因此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标志。社会主义全部制度的核心,就是一个按劳分配。所以按劳分配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按资分配。当然,资本主义的按资分配并不是纯粹的。资本主义奉行垄断资本支配一切和貌似公平平等的虚拟投机,再不行就凶相毕露,强权剥夺和武力霸占。和资本主义一样,社会主义也不是单纯的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奉行平等公平正义和公有制经济支配一切,国家对社会的弱势群体给予特别的关爱和照顾,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对于由等价交换引起的个人在医疗教育方面开支的差异通过逐步实现全免费而消除;通过住房国家保障即国家建设国家分配或全民企业建设分配实现居者有其屋,避免房屋的空置浪费,工作地和居住地的同一大大减轻了城市公交的压力;城市公交和农村公交的完善快捷和低票价或免费化,把社会资源浪费最严重的私人轿车变得愈益没有使用价值;一日三餐和住宿的单位化不断节约社会运行的总成本,旅游客流成为城市人流的主体,以至吃饭洗衣社会化的实现;社会保险与国家保障相结合并最终由国家或企业负全责且逐步提高的劳动者养老金,以及国家对弱势老人的集体供养,使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企业有计划合理平衡布局,社会事业平衡化推进,尤其是国家级全民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这些,都体现了社会主义不断增加的平等或按需分配的因素,都在为共产主义的实现不断准备着更充分的物质条件。社会主义社会的运行轨道确保了社会发展奔向共产主义的终点站。所以担心共产主义实不现没有充分的根据。即便是社会主义的运行轨道被人为破坏,也会被已经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充分武装起来充分组织起来的劳动人民所修复。人民的力量终究会战胜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一切破坏者。这是没有疑义的。

共产主义的实现并不意味人类社会发展的停止,也不意味人类前进步伐的停止。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了全人类的平等和按需分配,这只是从社会制度的角度彻底解决了人与人之间的实际存在的种种不平等,并不等于共产主义的实现消除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共产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只不过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具有对抗的性质,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更不可能导致推翻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存在是非对抗性的,是与共产主义的存在完全相容的,是推动共产主义社会继续完善、发展和提高的动力,是共产主义社会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内在根据。这个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即矛盾的不断产生和不断解决,就会促进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的不断完善,促进共产主义人类自治组织的不断完善,促进人性的激发和释放,促进人权的尊重和保护,促进人的更全面发展。此外,共产主义社会虽然人类对必然的深入认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个性是充分自由充分活跃的,但人类并没有也不可能穷尽对必然的认识,没有穷尽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因为自然和社会自身也是会发展变化的。因此正确与错误的矛盾,先进与落后的矛盾也必然存在。只不过这样的矛盾斗争不具有对抗的性质,而只是人们认识上的差异;不仅存在于人们之间,也存在于自己的头脑之中。这种认识上的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由此推动人们对必然的认识不断深化,使共产主义社会不断向自由王国的深度和广度进军,获得更多对自然的自由,从而推动共产主义社会不断进步。因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总是会对自然对社会有所认识,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这种发明创造的过程就是正确认识不断克服错误认识的过程,就是人的先进性战胜落后性的过程,就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就是人类文明进步结果的过程。所以共产主义社会不是静态的社会,不是停滞不前的社会。他还会继续向前发展,不断进步。这种发展进步的结果,就一定会使人类的存在更加适应自然,使自然的存在变得更加美丽,更适应人类的生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