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永远的辩证法之八否定之否定规律)
《三国演义》卷首语“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
《三国演义》卷首语“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不到百字的评述,把一千多年历史分分合合的规律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历史分合是历史的常态,时而分,时而合,分而合,合而分,分合轮替,形成历史的规律。其实,在这个历史规律的后面,还蕴含了一个重要的哲学规律,即辩证法的第三大定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亦称“肯定否定规律”。事物都是由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构成的统一体,当肯定方面居于主导地位时,事物就保持现有的性质、特征和趋势;当事物内部的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并居于主导地位时,事物的性质、特征和趋势就发生变化,旧事物就转化为新事物。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是对前一阶段的否定,同时它自身也被后一阶段再否定。否定是对旧事物的质的根本否定,但不是对旧事物的简单抛弃,而是变革和继承相统一的扬弃。经过否定之否定,事物运动就表现为一个周期,在更高的阶段上重复旧的阶段的某些特征,由此构成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周期性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发展过程。
以《三国演义》卷首语的评述为例分析,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如果说“分”是肯定,“合”就是否定,再“分”,就是否定之否定。以周末七国(战国七雄)分争作为起点、作为肯定的话,并入于秦(秦统一六国),是合对分的否定,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是分对合的否定,或者说否定之否定,又并入于汉,又是合对分的否定,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又是分对合的否定,或者说否定之否定。
周末七国之时(战国时期),周朝王室衰弱,七国诸侯强大,分争力量居于主导地位,天下形势呈现分争的局面。并入于秦(秦统一六国),统一力量战胜分争力量并居于主导地位,天下形势发生变化,呈现统一的新局面。这一阶段的天下形势,是对周末七国阶段的否定。但是很快又被楚、汉分争的新阶段否定。秦否定周末七国,是改朝换代性质的根本否定;楚、汉分争否定秦,也是改朝换代性质的根本否定。但是新的朝代不是对旧的朝代的简单抛弃,而是变革和继承相结合的扬弃。以秦并六国为例,变革之处是:秦朝废弃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结束了中国社会的奴隶制性质,开创了封建性质的社会制度;继承之处是:仍然是皇帝贵族专制的王朝体制。其实不止秦,后边的汉,甚至再后来的晋、隋、唐、宋、元、明、清,都是一样的道理:经过否定之否定,历史呈现出一个周期性递进的规律:
夏——商——周——春秋、战国……
秦——汉——晋——南北朝……
隋——唐——宋——辽、西夏、金、蒙……
元——明——清——帝国主义入侵、军阀混战……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人类社会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几个阶段。原始社会是公有制,奴隶、封建和资本主义社会是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又将是公有制(不是原始社会的物质匮乏的公有制,而是经过奴隶、封建和资本主义发展后,物质极大丰富的公有制),也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还有一个典型的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说明例子是天文学上关于宇宙中心学说的演变。
最早的是地心说,古人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而其它的星球都是环绕着地球而运行的。地心说的起源很早,最初由米利都学派形成初步理念,后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经亚里士多德完善,到托勒密进一步发展成为完备的"地心说"。在16世纪"日心说"创立之前的1300年中,"地心说"一直占统治地位。
后来出现了日心说,是关于天体运动和地心说相对立的学说,它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通常认为完整的日心说宇宙模型是由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1543年发表的《天体运行论》中提出的。实际上在西方公元前300多年的阿里斯塔克和赫拉克里特就已经提到过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围绕太阳运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人又提出一种新的观点,认为太阳仅是太阳系的中心,银河系也有中心,它周围所有的恒星也都绕着银河系的中心旋转,但是银河系之外还有河外星系,宇宙是没有中心的,即不存在一个中心,让所有的星系围着它转。但这种观点也无法解释所有的现象,所以宇宙到底有没有中心仍有待证明。
按照否定之否定规律进行分析:如果说宇宙中心的地心说是肯定,那么日心说就是对地心说的否定,而后来的宇宙无中心说或宇宙中心待定说,就是对日心说的否定之否定。
与宇宙中心说这一宏观学说对应的一个例子是关于物质构成的微观粒子理论。
关于物质构成的最小单位,人们最早提出并普遍认可的是分子。发现了原子之后,又普遍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后来又发现,原子可以分为质子,中子和电子。但之后又发现它们也是有结构的,最初是发现中子和质子由夸克组成,夸克共有12种(包括对应的反夸克),夸克和电子是同一级别的粒子,当时以为是最基本的了,但是后来还是发现应该还有下一层结构,称为亚夸克,夸克和电子等粒子,都是由亚夸克组成的。目前还有一种说法,即弦理论,认为物质的基本单位是弦,有线状的不闭合的弦和环状的闭合的弦两种。
如果说当初认为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的观点是肯定的话,那么发现了原子,是对分子最小论的否定,而后来又发现了质子、中子、电子,就又是对原子最小论的否定之否定。之后又发现夸克和亚夸克,则是否定的继续。
再举两个生活中的小例子。
一个是关于鸡生蛋、蛋孵鸡。其过程为:“鸡——蛋——鸡”,如果说鸡是肯定,那么蛋就是对鸡的否定,而蛋孵的鸡,则是对蛋的否定之否定。
另一个是关于人的出生、成长和死亡。如果把一个人的出生作为起点和肯定形态的话,那么人一生的成长直到死亡,就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儿童是对婴儿的否定,少年是对儿童的否定,青年是对少年的否定,中年是对青年的否定,老年是对中年的否定,最后死亡则是对生命的否定。
否定之否定规律对我们有着许多重要的启发。
启发之一是: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矛盾的转化方式和发展方向顺应客观规律,通过量的积累发生质的变化,按照否定之否定的方式前进。新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前进趋势和先进力量的代表,从事物发展总的趋势来说,它是不可战胜的。比如水推磨代替人工磨,蒸汽机代替水推磨,内燃机代替蒸汽机,电动机代替内燃机,就是科技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活生生的例子。毛主席曾经对青年学生们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讲述的就是新事物不可战胜的哲学道理。
启发之二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往往是从旧事物的母腹中生化出来的,比如蛋是由鸡生的,青年是由儿童成长来的。决定事物发展的矛盾及矛盾的各个方面,不会简单地主次易位、新旧更新,而是会发生激烈反复的斗争。比如代表多数人利益的被统治阶级要推翻代表少数人利益的统治阶级的革命,统治阶级绝不会轻易拱手相让,而是会对被统治阶级进行残酷的镇压和扼杀,被统治阶级可能会遭受巨大的挫折和反复的失败,革命的道路会非常曲折。但是,由于被统治阶级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和社会前进的方向,是不可战胜的新事物,因而前途是光明的,胜利是必然的(中国近代革命史就是例证)。
启发之三是:否定之否定是扬弃。扬弃是哲学上指事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发扬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抛弃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扬弃不是彻底的否定和抛弃,而是辩证的否定,即既有否定也有肯定。
以时下新媒体取代传统媒体的趋势而论,互联网时代的LED屏、电脑、智能手机、自媒体等新媒体正在呈现出取代报纸、杂志、收音机、电视机等传统媒体的趋势。但我们看到,取代的只是传播的形式、方法、手段和工具,而对于媒体传播的内容和材料,还有真实性、客观性、准确性、及时性等传播精神,并没有背弃,还是要继承和发扬的。
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都是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普遍规律。前两个规律是从事物内部和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上,揭示事物内部矛盾发展与转化的动力和状态、方法和路径,否定之否定规律则是以最一般的形式,总括描述事物发展贯穿全程的哲学面貌。
否定之否定规律作为辩证法的基本定律,为人们把握事物由矛盾而引起的发展过程提供了全面综合的辩证思维画面,使得辩证法成为科学严谨、逻辑完善的理论体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