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铢钱铁制和铜制的年代区分(五铢钱的兄弟姐妹)
五铢钱历经六百余年的光阴成为历史上最长寿的钱币。古代通过不同的金属与重量权衡贵贱实现交易。秦始皇统一货币,以黄金为上币,铜为下币。权衡用之。铜钱的重量直接影响经济的运行。过重与过轻都会对经济造成极大的影响。比如先秦半两厚重难行,好比人们都使用大额钱币进行买卖。致使交易极其不便。导致交易萎缩。但若过轻将导致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如汉初之榆荚半两。轻可漂水,故五铢因其重量适合故可沿用数百年而不败。
不过从汉至南北朝这几百年间,除了五铢以外,还铸有以铢为单位的不同重量的钱币。今天咱们主要盘点一下 中国的铢两货币当中除了五铢以外,还有哪些兄弟姐妹。
三铢汉武帝元狩四年因四铁半两减重严重,名为四铢,实则多为三铢。致民间盗铸风起。因此改铸三铁钱。不过此次改革非但没有改善盗铸问题,反而更加严重了。因此元狩五年废三铢钱改铸五铢钱。
太货六铢
太建十一年(579),陈宣帝始铸太货六铢钱。钱文篆书直读,制作精整。发行之初,一枚当五铢十枚,与陈五铢并行流通,后改成当一钱。民间因使用不便,讹言其有不利于皇帝的征兆,"六"字似叉腰哭天子,遂废止。
四铢以及孝建四铢、大明四铢
南朝宋的四铢,铸于文帝元嘉七年(公元430年),币面有“四铢”二字;武帝孝建元年(公元454年)续铸四铢,背面加“孝建”二字,俗称“孝建四铢”。
新钱十一铢
此泉史籍无载,上世纪三十年代出土于北方 。在 马定祥先生批注的《历代古钱图说》中提到过这枚离奇的钱币,是这样说:曾的生坑新币十一铢,应属新莽之物,仅见,后归罗伯昭。1989年孙仲汇、胡薇编著《古钱币图解》,在论述王莽钱时,旧事重提,指出“'新币十一铢’孤品,原为罗伯昭先生收藏,后捐给中国历史博物馆。据目击者言,此钱生坑,只是币文意义晦涩,且正面有四出文,所以不少人怀疑是伪品。但近年在云南出土了面四出的大泉五十,而王莽此人信谶讳,好复古,搞几种莫名其妙的钱币并非绝不可能,所以此钱的真伪问题尚需继续探讨。”
两铢南朝宋孝帝孝建元年(公元454年)铸行一种年号钱“孝建”四铢钱,该币行用不久就出现了减重现象,到后来就直接铸行“两铢”钱。 具体是永光年间(公元465年),宋废帝刘子业铸行了重仅两铢的“永光”钱和“两铢”钱。永光年间仅一年不到,更年号为景和,同年宋明帝刘彧建元泰始年。故“永光”钱和“两铢”钱铸造和存世量不多。
十铢
在2008年嘉德秋拍钱币专场中,一枚奇特的十铢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此钱标注为“西汉“十朱”,直径29mm,未见记载,罕见,美品。人们遍查史书找不到任何有关于此钱的记载。故无定论。其实以前的考古报告中对此钱已有记录。只是该信息的传播面较小,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以后又出现几枚形制大小均相同。有研究者认为这是南朝一种砝码钱,用于称量钱币的重量。对此您有何看法。欢迎在下方留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