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情错付他人的诗句(痴情人写下一首痴情词)

古代的痴情人不在少数,出身贵族、词负盛名的纳兰性德,可以说是为人所熟知的那一个。无论是《木兰词》中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还是《浣溪沙》中的“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亦或是《虞美人》中的“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这些名句无不说明了纳兰性德的痴情。

痴情错付他人的诗句(痴情人写下一首痴情词)(1)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画堂春》,便是痴情人纳兰性德写下的一首痴情词。由于这首词诉说了相亲相爱的一双人被无端拆散的爱情悲剧,却没有交代具体的人物细节,所以历来颇有传闻。民国作家苏雪林女士曾在《清代男女两大词人恋史之谜》中说:“纳兰性德与一位宫嫔恋爱,然宫墙阻隔,终成一段爱情悲剧”。

痴情错付他人的诗句(痴情人写下一首痴情词)(2)

除了这种传闻外,还有一种传闻说:“纳兰性德与表妹青梅竹马,情投意合,但表妹却被康熙帝纳为妃子,不得不分离”。但不管哪一种爱情悲剧,这首词都饱含了纳兰性德对心上人一往情深的爱恋。尤其词的开头两句“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可谓发自肺腑,感人至深,令无数人读后落泪。另外,小令一般忌频繁用典,这首词下片却接连用典,但毫无堆砌之感,这是高超之处。

痴情错付他人的诗句(痴情人写下一首痴情词)(3)

《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首先,词的开头两句“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它化自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意思是说明明是可以共度一生一世的两个人,偏偏命运让他们两地相隔,无法在一起,只能是各自黯然销魂。与纳兰性德其他爱情词的遗憾和感伤不同,这里更多的是有一种面对命运安排,内心无可奈何、卑微低沉的声音。

痴情错付他人的诗句(痴情人写下一首痴情词)(4)

尽管现在的我们不会出现纳兰性德这样的爱情悲剧,但是世间爱情悲剧的种类又何其多,最后不都是落得一个“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的结局吗?因此纳兰性德的这首词,只是开头两句,便极易感染人,可以说是令无数人读后落泪。紧接着的“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则承开头两句,即既然我们相亲相爱却不能相守,那么命运又为何让我们当初相识呢?可见词人的一往情深。

然后,过片两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则是用了两个不同的典故。其一,据《太平广记》记载,唐穆宗长庆年间,有一秀才,名叫裴航。一次,他在船中偶然遇见一位仙人,仙人赠诗说:“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清”。后来裴航真的在蓝桥遇到了云英姑娘,不禁一见钟情向其母求婚,在完成各种条件后,遂成婚,双双仙去。

痴情错付他人的诗句(痴情人写下一首痴情词)(5)

纳兰性德在这里引用这个典故,显然是说自己也有蓝桥之遇,但苦于没有仙人相助,只能变成悲剧。其二,《淮南子·览冥训》记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这里借用此典,则意在说明词人即便是有万般深情,也与心上人难以相见,她就像那嫦娥仙女一样,高居月宫。总之,这两句就是说明词人与心上人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

痴情错付他人的诗句(痴情人写下一首痴情词)(6)

最后两句“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仍然是对典故的引用。晋代张华《博物志》记载,大海的尽头就是天河,那里曾有人每年八月乘槎往返于天河与人间。后有人打听究竟去了什么地方,才知道去了牛郎织女相会的地方。显然这个典故,说明了词人明知道与心上人没有可能再相见,但是仍然渴望有一天能够与她再重复,即便是像牛郎织女那样的贫贱夫妇也满足。

词到这里,便戛然而止。但这一段让词人悲痛终生的爱情悲剧,无疑能够久久在我们的脑海中无法忘怀。“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这该多么痴情才能写出的词啊。对于纳兰性德这首词,你怎么看?欢迎大家讨论。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