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关系对孩子心灵成长的影响(问题孩子背后的一个家庭共性)

朋友李老师常向我诉苦,说她班上的小峰同学特别难管。比如,学校规定不能带手机,这孩子不但带手机,还在课堂上偷偷上网,用蓝牙耳机听音乐;下课的时候,有同学站在行道中玩游戏,他觉得人家挡了道,顺手就给同学一巴掌;作业不写,老师轻声细语批评两句,他索性请病假不来上学;早上起床晚,母亲唠叨两句,他上学走到半道上,干脆把书包丢在树丛里不去上学了,害得大人四处寻找……

我问李老师,孩子的爸爸妈妈呢?家庭教育缺位吗?李老师叹气,说她多次家访,效果几乎没有。原来,小峰妈妈性格懦弱,爱碎碎念,在家里完全管不住孩子。小峰常冲撞她,到六年级更是变本加厉。小峰妈妈无可奈何。小峰爸爸虽说在本地工作,但常推说工作忙而三天两头不在家里。李老师曾特意邀请小峰父母一起来过学校,父亲先是保持沉默,没过多久就推说单位事多又走人了,剩下在一旁直抹眼泪的母亲……

像小峰这种情况,是很多问题家庭教育通常有的模式:置身事外的父亲,万般焦虑的母亲以及一个顽劣的青春期孩子,形成了一个时刻动荡的小世界。

如何缓解错综复杂的家庭问题?美国作家迈克尔·P·尼克尔斯的《消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和失控的孩子》一书,清晰地呈现了家庭功能失调与治疗的复杂过程,并对这样的家庭给出了具体的指导。

夫妻关系对孩子心灵成长的影响(问题孩子背后的一个家庭共性)(1)

作者迈克尔·P. 尼科尔斯 博士,现任威廉玛丽学院心理学系教授,在威斯康星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在罗切斯特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师从结构派家庭治疗开山鼻祖萨尔瓦多·米纽庆和系统家庭理论的奠基人默里·鲍恩。尼科尔斯博士是家庭治疗领域知名的心理学教授,也是一流的家庭心理治疗师,拥有40多年的教学、从业经验。他经常在全美各地及其他国家发表学术演讲,并受邀在全美各大电视节目中作为受邀嘉宾传授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与心理问题解决之道。他在各大心理学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创作、编辑了大量有关家庭治疗的学术专著和畅销书。他的著作《家庭治疗:概念与方法》已成为家庭治疗领域的经典之作,其畅销书《倾听》广受读者好评。

在该书中,作者坦率地展现了家庭治疗师的工作和生活,以及他们对客户家庭进行治疗期间的心理过程。正是因为作者的慷慨分享,才使我们作为读者能有机会和他一起站在“单面镜”后面,观察萨拉萨尔一家如何互动,从而了解到家庭成员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和互为因果的。

夫妻关系对孩子心灵成长的影响(问题孩子背后的一个家庭共性)(2)

家庭不和睦的根源:婚姻问题

《消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和失控的孩子》一书以青春叛逆的詹森为个案。治疗师通过一次次会谈,了解到这个问题孩子家庭的实际困难是:家长的婚姻问题。也就是说,父母关系不和睦导致这个男孩子行为不端。

具体来说,詹森的叛逆源自于母亲的占有欲,而这种占有欲是其父亲退避三舍(总是以加班为由)的产物。

詹森的父母虽然是经过热恋结婚,但他们在恋爱的时候不经意地表现出最美好的一面,却隐瞒了各自的不足。婚后,各自的本性呈现。作为家庭主妇的母亲萨拉萨尔独立性差,控制欲强,没有安全感。父亲自律,不重视对方的情绪,遇事逃避。

萨拉萨尔责怪丈夫天天加班,不管孩子。丈夫讨厌妻子喋喋不休,不理解妻子的情绪,每当妻子吵闹的时候他都觉得不可思议,无力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而逃到单位。两人从来不开诚布公地谈。萨拉萨尔憋屈,转而将不满发泄在儿子詹森身上。

在这一过程中,詹森的父母都相信:只有另一个人改变了,事情就会好起来。一旦家庭成员陷入这样一个反复出现的循环中,改变便极少发生。因此,夫妻关系进入恶性循环,詹森与母亲的矛盾则是为了缓解父母之间更严重的冲突。

夫妻关系对孩子心灵成长的影响(问题孩子背后的一个家庭共性)(3)

家庭治疗的重要原则:家庭发生结构上的改变。

作者指出,问题孩子不能只看到这个孩子的问题,却忽视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要保证治疗达到长期的效果,必须让家庭发生结构上的转变,而非让某人做出艰难的改变。

在萨拉萨尔家中,原有的模式是:一个家长负责所有的儿童养育工作,而另一个家庭处于边缘状态。

多年来,两位家长一直关系冷淡。因为当她进攻时,他就退却。或者当他退却时,她就进攻。是谁开始?并不重要。夫妻之间的疏远感在他们的生活中留下了空洞。萨拉萨尔先生用工作填中这个空洞,妻子则用孩子作为填充物。当孩子年幼时,大家相安无事。到了孩子青春期,问题就会凸显。

因此,家庭要通过更平等的劳动分工来改变生活模式。在萨拉萨尔一家中,要求夫妻双方以团队的形式来经营这个家庭,妻子通过“策略性无助”,让父亲承担一部分家务,夫妻共担养育责任。

其次,打破循环思维,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另一半。

大多数时候,夫妻之间形成的积怨更像是一个死结。治疗师让夫妻明白,两个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行事风格和期望值,要学会包容对方。

从家庭系统来看,丈夫觉得妻子唠叨才让他退缩。而她同样相信他的退缩是导致她唠叨的主因。她越唠叨,他就越退缩。而他越退缩,她就越唠叨。这种互动一旦开始,就会持续下去,谁也无法打破循环。

在循环思维中,当他做x时,你做y;当他做更多的x时,你做更多的y。并依此类推。但如果y是你做的,那么y是你唯一能改变的事情。这并不意味着他是对的,或者你是错的,甚至并不说明你不得不屈服于他。

因此,唯一打破循环的方式是,伴侣双方都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进而改变形势。

夫妻关系对孩子心灵成长的影响(问题孩子背后的一个家庭共性)(4)

总之,当问题家庭打破原有的互动模式,解决了深层次的问题,就起到了一石两鸟的作用——父母关系融洽后,避免了父母一方过于控制孩子,也避免了孩子顽劣逆反成为问题孩子。

#陶子桃花源读书会##好书奇遇记##阅读新势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