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助人情结(如何看待放下助人情结)

为什么有人讨厌“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这句话,这是因为这句话的背后有两层潜在的心理活动:一是缺少利他行为,感受不到作为人类的情感,让人心理不适。二是冷漠的心理活动,让人心寒,从而对人的表现感到失望。

先说第一点,利他行为。

所谓的利他,是指他们为了增进他人价值而产生的心理倾向,是个体有益于他人、不期待回报的行为。利他的举动,是一种“亲社会行为”,代表一个人良好的人际关系状态,也是富有善意的表现。

比如在马路边,你看到有个人蹲在地上哭,看到这个情景之后你很同情,起了善良之心,于是你会走过去问她怎么了,需不需要帮助?这样的行为会让人感到内心温暖,充满正能量,也觉得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十分牢靠。

乐于助人,本质上是人类的内在需求,也是每个人内心向往的状态。我有困难了,有人帮助我,我会感到特别幸福;要是孤零零地,自己有痛苦也没人理我,会感到特别难受。

在这样的前提下,人们对于“助人”是有追求的,都很渴望和支持这份行为。要是身边有人对你讲不要助人,或多或少内心都会感到有些不舒服,这与人类的善良之心会相违背。

既然没有善良,那么感到失落、痛苦以及不满,也就可以理解了,也会对这些说法和行为表示厌恶。

什么叫助人情结(如何看待放下助人情结)(1)

第二点,冷漠的心理活动让人心寒。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冷漠的状态是能让人感到心理不适的,对这个世界感到失望。每个人都需要帮助,都有困难的时候,作为旁观者,你不仅不领情,表示善意,还在背后冷嘲热讽,这人的心理怎么这么毒?

由于话语中充满着冷漠、寡助和无所谓的态度,会让人感觉不到亲近,人际关系上很难获得需要的状态,这也会导致人们内心产生难受的心理。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明显也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成分。

从社交心理的亲密属性来讲,这也是会导致人们内心不适,会有疏远的韵味。

什么叫助人情结(如何看待放下助人情结)(2)

不过话说回来,谈到这里我们可能会很好奇一种现象,为什么会有人会提出这句话,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的说法?既然人们心里都有善良的情结,为何会表现出如此冷漠的态度?

在我看来,这或许也跟人类的“弱点”有关,一味地助人不仅不会带来身心地愉悦,反而会让自己陷入不义、痛苦以及被指责的环境之中。

彭宇案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这里就不再多说了,帮助别人反被诬陷,这也会让助人者产生质疑世界“真善美”的存在。我好心好意帮助别人,到头来却是这样的结果,凭什么我还要去帮助别人?

受到创伤,之前的热情、乐于助人的心态就会变得冷漠,对于人情世故的险恶也会多一分敬畏之心。有些人是不值得帮的,他们不值得被“拯救”,与其帮助他们,不如让他们自生自灭吧,关我何事。

曾经的好人,也会渐渐地变成“不再好”,离善良也是渐行渐远。

什么叫助人情结(如何看待放下助人情结)(3)

人性固然有善良的一面,但是终究我们也无法避免人性中“丑陋”的过程。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的弱者都值得被同情,也不是所有的弱者都值得被尊重,很多时候善与恶之间是不会那么明显的。被害者,也许他是被人伤害了,但是也不排除对方也有做错事或者恶毒的一面。

如果你想要助人,想要帮助对方,还是得了解对方的本质以后才去行事,一味地善良助人,反过头来也是缺乏边界、不懂得保护自己的过程,农夫与蛇的故事也是先例。

所以,我们该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呢?最好的态度是“不讨厌,也不顺从。”内心要保持善良的态度,但是也要保持一定的界限,具有良好的边界意识。

助人不是说不行,但我们也得看怎么帮助对方。当你无法承担一个人责任的时候,最好的做法是量力而行,就像一个人丢了钱包,你的做法就是递给对方派出所的电话,而不是陪着他一起瞎找。有些时候,明白自己的能力,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也是一个人内心强大的表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