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宵节的诗句及配图(墨扬随笔今又元宵节)

关于元宵节的诗句及配图(墨扬随笔今又元宵节)(1)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据《岁时杂记》记载,这是沿袭道教的陈规。道教把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

关于元宵节的诗句及配图(墨扬随笔今又元宵节)(2)

其实,在道教产生之前的汉文帝时,正月十五就是一个传统节日了。汉文帝登基是在周勃勘平“诸吕之乱”之后,平乱之时恰好是正月十五,因此每逢这天夜晚,汉文帝都要出宫“与民同乐”。“夜”在古语中又叫“宵”,于是,汉文帝就把正月十五这一天定为元宵节。不过,当时还没有放灯的习俗。到了汉明帝永平十年,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汉明帝敕令在元宵节点灯,并亲自到寺院张灯祭神,以示对神佛的尊敬,从此开启了元宵放灯习俗。洪迈《容斋三笔》卷一说:“上元张灯,《太平御览》所载《史记 · 乐书》曰:‘汉家祀太一(天帝),以昏时祠到明。’今人正月望日夜游观灯,是其遗事。” 诚然今天看到的《史记》中没有这段文字,但见诸文献的元宵张灯溯源,此为较早者。

到了隋朝,元宵节已经非常流行。隋炀帝有首《正月十五日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诗》,以“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六枝开。月影凝流水,春风含夜梅。幡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的描述,展现了隋代元宵张灯的热闹。

关于元宵节的诗句及配图(墨扬随笔今又元宵节)(3)

降而至唐,闹元宵活动又有蓬勃发展,唐玄宗将汉代元宵张灯一晚延长至三晚。初唐诗人卢照邻的《十五夜观灯》:“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张祜的《正月十五夜灯》:“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张悦的《杂曲歌辞.踏歌词》:“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均反映了唐代元宵时节张灯结彩的盛景。

宋代元宵灯市更为壮观,不仅把元宵放灯由三日增加为五日,民间灯火更胜于唐,大文豪苏东坡诗云:“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大词家辛弃疾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花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宰相王安石也有咏吟:“车马纷纷白昼同,万家灯火暖春风”,宋人庆元宵的盛景跃然纸上。

关于元宵节的诗句及配图(墨扬随笔今又元宵节)(4)

元、明、清三代的元宵节依然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处于金、元时代的元好问,有首《京都元夕》:“袨服华妆着处逢 ,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 ,也在游人笑语中。 ”以纪实的笔法,生动描写了金代京都元宵佳节人山人海的气氛。明代将元宵放灯的时间改为了十夜,并增设了戏曲表演,各地元宵前夕都开设了灯市。李梦阳的《汴京元夕》:“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齐唱宪王春乐府, 金梁桥外月如霜。”以形象精彩之笔,描写月夜歌唱的场面。清代写元宵夜诗句也多不胜数。如董舜民的《元夜踏灯》,以“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的记载,写出了清代元宵的情景;姚元之的《咏元宵》,用“花间蜂蝶趁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的佳句,描述了元宵节的火爆与生动。

关于元宵节的诗句及配图(墨扬随笔今又元宵节)(5)

古代统治者何以在放灯上大音高声,而民间百姓又为何喜爱掌灯于迄今?这当中,除了营造节日氛围之外,就大的元素解析,这一习俗得以隆重延续,应归于三点:

一是昭示国泰民安。李商隐的《观灯乐行》,用“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真实描写了大唐帝都长安城正月十五闹花灯,街上人山人海,香车宝马造成了交通阻塞的繁荣。这与曹操在《蒿里行》中描述东汉末年董卓之乱时的情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相映照,令人倍感享受太平的幸福。宋代女诗人朱淑贞的一首《元夜》,就用“夸豪斗彩连仙馆,坠翠遗珠满帝城;一派笑声和吹鼓,六街灯火庆升平”的诗句,表达了人们对国泰升平的喜悦之情。“后七子”领袖王世贞写《上元夜帝御龙舟观鳌山恭述》说:“紫禁鳌山结翠游,升平故事雅宜修。春回九陌风仍暖,月出千山雾乍收。烟火楼台疑化国,高明世界正宸游。”这里所蕴含的同样也是对国泰民安的颂扬。

关于元宵节的诗句及配图(墨扬随笔今又元宵节)(6)

二是彰显官民同乐。唐代宰相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被称为元宵诗“绝唱”,其中写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侬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把长安城里元宵之夜官民同乐的盛况和兴致表达无遗。宋代,鳌山灯常为灯会的压轴戏,此灯气势恢宏,体量巨大,叠翠堆金,浮光耀影,寓“江山永固,长治久安”之意,帝后、嫔妃、臣僚都要在特定的时辰观赏鳌山灯,郑玉的“对簇鳌山十万人,皇都今夕几分春”(《元宵》),柳永的“十里燃绛树。鳌山耸、喧天箫鼓”(《迎新春》),都以留此存照的笔法写下了朝野共乐的赏灯场景。明代大才子唐寅一首《元宵》,以“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的特写,铺开了一幅江南民间过元宵节的生动画卷。

关于元宵节的诗句及配图(墨扬随笔今又元宵节)(7)

三是适应百姓文化需求。元宵节的重头戏闹元宵,一个“闹”字 ,恰如其分地道出了元宵节是新年的一场盛宴。如果称它是“中国的狂欢节”,那么那五彩缤纷的灯火,便是助“兴”器、燃“奋”剂。这一晚,禁锢于传统礼教的未婚男女可以比较“自由”地互相接触,有了表达爱情的机会。欧阳修的“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生查子.元夕》),朱淑真的“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长任月朦胧。赏灯那待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元夜》),辛弃疾的“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所描述得都是元宵夜有情人相会的情境。“猜灯谜”也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谜语悬之于灯上,供人猜射,既能启迪智慧,增添兴趣,又能烘托喜气洋洋、平平安安的气氛,在缺少大众文娱活动的旧时,这显然也是一项颇受百姓欢迎的群体活动。

关于元宵节的诗句及配图(墨扬随笔今又元宵节)(8)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元宵节赏灯之魂,在于一个“赏”字,赏的是喜悦心情,赏的是太平盛世的美景。而赏的背后应当是对国泰民安的珍重与守望,对太平盛世的追求与奋进,而决不应是久享太平的安而忘危,沉湎于安逸的乐而忘忧。欣逢虎年,发扬虎虎生气,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的新时代,这当是“万家灯火”的应有底色和精神风貌。如是,年复一年砥砺,一代接一代奋斗,象征国泰民安的元宵灯火将便会长盛不衰,愈加璀璨夺目。

关于元宵节的诗句及配图(墨扬随笔今又元宵节)(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