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宋代燕乐的发展(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音乐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外在体现,更是社会民众精神世界的外在象征。在记录和研究一个时代的民众生活状况时,音乐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角度。

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所看到的五线谱,以及种种数字型曲谱,都不能代表中国的传统音乐表现形式。

简述宋代燕乐的发展(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1)

这种曲谱大多是从西方国家传过来的,所以与传统文化中的音乐形式并不适配。我们的传统音乐,讲究的是宫商角徵羽之间的配合,更讲究多种韵律和节奏的变化。

琵琶,古筝,二胡,通过不同的传统乐器弹奏出来的音乐,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音乐的魅力。燕乐,就是传统音乐的一个典型代表。

而在大唐盛世之下,代表着音乐标签的燕乐又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在发展创新的背后,唐朝的时代背景创造了哪些非同凡响的条件?

  • 国家昌盛,社会繁荣

在谈到一个时代的上层建筑发展状况时,我们必然脱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经济基础的发展情况。在研究一个时代民众的精神生活时,与之息息相关的便是这一时代的物质生活情况。

所以,大唐燕乐的产生,当然是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做支撑的。

简述宋代燕乐的发展(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2)

大唐时期,社会繁荣程度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今天我们在种种诗词歌赋看到“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一句句唐诗,带着我们跨越时空,窥探到了大唐盛景的一个角落。

还处于封建时代当中的大唐,其社会发展水平已经远远不能跟封建两个字画等号。封建代表着闭塞,也代表着落后。可唐朝文化却代表着繁荣,代表着开放,代表着包容。

唐朝的经济非常发达,农业生产量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之下节节高升,商品经济广泛存在于唐朝的大街小巷之上,手工业发展更是迎来了一片新的天地。

简述宋代燕乐的发展(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3)

各种不同类型的产业百花齐放,共同拉动了唐朝的赋税收入。老百姓在实现安居乐业的基础之上,唐朝朝廷的财政收入能不断增加。

所以贞观之治,一直以来都被视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治理情况的正面代表。

唐朝不缺明君,即便是受到了社会礼法广泛抨击的武则天,也在实际执政过程当中展现出了个人强大的能力和魄力。

她在延续前期政治政策的基础之上,不断开拓创新,用女性政治家的视角,将大唐带上一个新的高度。

政治上的稳定,带来的是人民生活中极大的安全感。安全感与归属感是直接挂钩的,当一个朝代的发展能够为人民群众带来相对广阔的安全感时,大家才能自然而然地对这个朝代或者这个国家产生归属感。

简述宋代燕乐的发展(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4)

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朝君王已经意识到了普罗百姓的重要性。因此,唐朝时期社会民众的生活幸福感,也远远超过我们对于封建社会的认知。

经济发展是基础,经济发展又直接推动着上层建筑的发展和创新。

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当中,唐朝文化不断与周边少数民族国家的文化进行交流。广泛的文化交流和传播,让更多元化的思想进入到了老百姓的大脑之中。

多元代表着多样性,而艺术创作最离不开的就是多样性。所以在一个开放和包容的社会文化氛围当中,各位艺术家们有了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

唐朝时期,种种音乐艺术家们就深刻感受到了时代的魅力。在他们的手下,不同类型和不同亮点的音乐相继诞生,也逐渐成为了中国传统音乐的象征。

简述宋代燕乐的发展(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5)

其实早在唐朝之前,我们国家就不缺音乐发展的基础。《诗经》当中讲:“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离骚》当中讲:“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山鬼》当中讲:“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罗。”《越人歌》当中讲:“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种种经典的文学题材,都能为古代社会前期的音乐创作提供灵感。这些文学作品,最终都可以演变为歌曲当中的歌词。

而当为这些歌词配上极其适宜的曲调时,人们便能从中感受到更为直观的情感和冲击力。

简述宋代燕乐的发展(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6)

这就是音乐的魅力,这也正是大唐时期燕乐发展的基础。从前朝时期的音乐当中汲取灵感,把不同的音乐类型融合贯通,才能够创新出更为具有魅力的音乐体系。

除了中华音乐宝库当中丰富的积淀之外,唐朝时期的文化发展氛围也与燕乐的创新有着很大的关系。

唐朝出文豪,李白和杜甫是其中的典型,两个人分别代表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风格的天花板。

当然,除了这二人之外,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王维,李贺,唐朝时期的文坛之上可谓是众星云集。他们创造出来的各具特色的文学作品,从侧面也推动了大唐音乐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简述宋代燕乐的发展(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7)

那个时代的文化社会有多么繁荣呢?余光中将李白称为半个盛唐,他认为,李白的文章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半个盛唐的气象。

我们从他的文字当中能够看到盛唐的气魄,盛唐的胸襟,盛唐的广阔,盛唐的旷达。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盛唐时期的宫廷夜宴,简直呈现出了奢华的新高度。杨贵妃是盛唐的产物,她也是大唐音乐的代表人物。

她出生和成长在那样一个时代背景当中,她也融入到了时代文化的名片之中。

这就是大唐,这就是大唐燕乐发展和创新的土壤。在这样一片营养充沛的土地之上,燕乐又怎么可能丧失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呢?

简述宋代燕乐的发展(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8)

可以想象,大唐时代的音乐世界,将是多么丰富多彩。

  • 表现多样,体系成熟

大唐燕乐,其实指的是在宫廷宴会上面演奏的音乐。相对于市井层面流行的音乐种类来说,燕乐所包含的内容更加丰富,门槛也更高,在不少人眼中都是阳春白雪的代名词。

相传,十分热爱音律的唐玄宗,就是因为大唐燕乐的十分重要的推动者。他在位期间,不仅开创了大唐的盛世新风,还让音乐文化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传播。

他这一生最钟爱的两个妃子,梅妃和杨玉环,这二人都是天生的舞蹈家。每一次在她们翩翩起舞之时,唐玄宗都会在一旁击鼓伴奏。而且,他还擅长弹奏古琴和琵琶,是帝王当中的一位不可多得的音乐家。

简述宋代燕乐的发展(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9)

在他统治期间,各种宫廷宴会的举办频率也有着明显的上升。每一次在宴会之上,都会有大量的乐人舞者脱颖而出。

坐在最上方的皇帝本身就是有着一定的音乐鉴赏门槛的,所以在台下表演的人,也会卯足了劲儿去展现自己的风姿。

为了筹备每一次的宫廷宴会表演,皇宫当中还有专门的乐坊。那些在下方表演的人们,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还是一群有编制的艺术从业者。

平时,他们会按部就班地接受训练,学习新的乐曲,编排新的舞蹈。每一次的大型演出机会,就是皇宫举办的种种宴会。所以宫廷宴会,是大唐燕乐兴起和兴盛的地方。

简述宋代燕乐的发展(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10)

隋朝时期,皇宫当中有着约定俗成的七部乐。而唐朝取而代之以后,七部乐就变成了九部乐,唐太宗李世民从中做了一些调整,废除了“文康乐”,又重新加入了“燕乐”。

咱们来细说一下这十部乐,严格意义上来说,它们就是民间各种音乐。

举个例子,比如说龟兹乐、西凉乐、高昌乐、安国乐、天竺乐、高丽乐等等。不同类型的音乐,其实代表的也是不同地区的文化,不同民族的特色。

另外,不同类型的传统乐器,也会在大唐燕乐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比如说琵琶,这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乐器,也是燕乐当中不可或缺的、展示基调风格的乐器。乐人在弹奏琵琶的时候,一般都是坐着的。

简述宋代燕乐的发展(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11)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的魅力,从《琵琶行》当中就可见一斑。

琵琶的声音是具有灵气的,又是端庄的。而笛子,这种乐器的声音就更加婉转,犹如“昆山玉碎凤凰叫”。

笛子的声音在乐器合奏当中有时并不突出,但绝对不可或缺。如果非要用《李凭箜篌引》中的话来形容,那或许就是“芙蓉泣露香兰笑”了。

不同的乐器之间相互配合,大家相辅相成,共同弹奏出了震惊人心的乐章。这就是大唐燕乐,不仅反映了宫廷的盛景,还让无数人看到了大唐的盛世景象。

简述宋代燕乐的发展(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12)

当然,不同类型的乐曲是一定会搭配不同风格的舞蹈的。唐朝时期的水袖舞、扇子舞、剑舞、伞舞、花翎舞等等,都伴随着燕乐的发展而不断创新。

  • 提升素养,提供借鉴

《今日良宴会》曾经描写过这样一个景象:“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在宴会之上,诗人受到燕乐的影响,诗兴大发,当即产生了无穷无尽的灵感。于是,他提笔蘸墨,在宣纸之上大开大合,写下了此情此景当中的自己,还有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类似的情况在唐朝时常常出现的,许多诗人文人都曾经从燕乐当中汲取过灵感。因此,丰富多样的燕乐,对于唐朝社会的文化发展也是起到了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的。

简述宋代燕乐的发展(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13)

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燕乐的发展,还推动了音乐教育事业的兴起。皇宫当中的乐坊,民间的各种组织机构,譬如梨园、教坊司等等,都是培养乐人的专业的地方。从这里走出来的乐人,有的甚至还成为了社会名角。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就好像是今天社会当中的明星一样。大家一定想不到,早在古代社会,明星效应和粉丝效应就已经出现了。

音乐事业本身就是文化事业的一部分,所以音乐绝不应该脱离社会文化的土壤而发展。当音乐形容和内容有所提升时,整个社会也必将逐渐形成更为正向的文化氛围。

简述宋代燕乐的发展(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14)

因此,我们眼中的大唐,才会是这样一个繁荣的大唐。充满智慧的艺术从业者们,将大唐的文化艺术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上。

结语:

燕乐的诞生是有一定条件的,只有在大唐社会这样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包容、科技进步、人才济济的社会当中,燕乐才有充足的成长空间。

在过去的音乐事业的基础之上,大唐燕乐融会贯通,在新的发展背景之下,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参考资料:

1.《旧唐书》

2.《新唐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