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引诗情到碧霄好在哪里,便引诗情到碧霄

便引诗情到碧霄

——李俊杰

元月三日下午,有幸在朋友圈,拜读了曲周博物馆李治山馆长发的珍贵史料:东风渠曲周县施工委员会主办,一九六零年一月十七日编发的第六期《伏龙战报》。标题为“开大渠,修电站,曲中师生劲冲天”。宏大的劳动场面,熟悉的师生姓名,饱含时代气息的文字,扑面而来,顿时将我带回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因为我是文中提到的诸多学生之一,亲历了六十年前,为修建东风渠,肩扛搬运片石的集体劳动,现将原文辑录展示如下:

“曲周中学全体师生,在党的领导下,为开挖造福万代的东风大渠,从年高六旬的老教师,到十三岁的少年学生,无不生气勃勃,斗志昂扬。关维新老师年近六十,常和小伙子争高低,用车子驮石头,争取时间,运了十八趟。程良才老师,虽然有病,但每趟重载小跑,空载大跑,十五分钟就往返一趟(往返一趟六里路)。女教师郭敬贤,一下午扛了五趟。还有王传章,王尽美,乔华,邢素芳,陈淑珍,杨岳生,叶宰政等老师,不但扛的多,而且跑的快。张维民校长,素常有病,也忘我的劳动着,腹疼不下火线,同志们劝他回校休息,他拒绝了,还说,干活比在学校痛快。同学中,也出现了很多模范人物,其名单如下:郑华祥,赵金玉,李秀英,李新菊,赵英杰,鲁玉珍,王信,赵廷贤,郑文玉,裴栋,张存昌,宋子高,乔玉珠,安学武,范丙录,牛英杰,张琨,秦忠,李桂兴,岳玉凤等等。参加劳动的五百名师生,人人干劲冲天,每天运石达十二万斤,有力的支持了工程建设的迅速发展。”

一图胜千言,它使奔八的我,又想起了六十年前的修东风渠的宏大劳动场面,想起了文图中一一展现的当时曲周中学的张维民校长,当时我的班主任邢素芳老师,当时课任恩师关维新,程良才,郭敬贤,王传章,乔华,陈淑珍,杨岳生,叶宰政等。是学校和老师的培养教育,为我后来事业的发展,打下了文化基础;是此次劳动后两日的一九六零年年一月十九日,根据表现,我光荣的加入了共青团;是名单中许多诸如王信,赵廷贤,郑文玉,裴栋,安学武,秦忠,岳玉凤等师兄弟姐妹,在艰难困苦的年代,给予我帮助,相辅相成的度过了中学生时代,学校师生的恩德没齿难忘。

一史价连城,谢谢为曲周博物馆建设呕心沥血,贡献多多的李治山馆长,期望有更多的珍贵文物得到保护和运用,期望有更多的史料伴我抚今思昔,讴歌时代。故赋句表意:六十年前修渠道,曲中师生斗志豪。史料一纸价连城,便引诗情到碧霄!

下图便为李治山馆长发的六十年前东风渠曲周施工委员会编发的“伏龙战报”影印件。

便引诗情到碧霄好在哪里,便引诗情到碧霄(1)

便引诗情到碧霄好在哪里,便引诗情到碧霄(2)

便引诗情到碧霄好在哪里,便引诗情到碧霄(3)

便引诗情到碧霄好在哪里,便引诗情到碧霄(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