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工作的要求(沉降观测作业指导细则)

一、检测方法概念描述

建筑物变形观测就是测定建筑物在荷重和外力作用下整体和局部的变化。变形观测的项目包括:沉降观测、位移观测、倾斜观测、裂缝观测和挠度观测等。

建筑物沉降观测是用水准测量的方法,周期性地观测建筑物上的沉降观测点和水准基点之间的高差变化值。水准测量的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所提供的水平视线,通过读取竖立在两点上水准尺的读数,测定两点间的高差,从而由已知点高程推求未知高程。

基坑(包括护坡、挡土墙等)监测的内容包括:位移点的沉降观测和位移点的位移观测位移观测是用移位测量的方法,周期性地观测位移观测点与视准线之间垂直偏离距离的变化值。移位测量的原理是利用经纬仪的望远镜绕水平轴旋转而形成的视准面作为基准,通过以此基准构成的视准线,量出位移观测点与视准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即位移量。

二、检测适用范围及目的

变形观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及其场地等各种的变化测量。其目的在于了解建筑物在施工、使用和运行中的稳定性,监视它的安全情况,变形规律,为建筑物的设计、施工、管理及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是建筑物或构筑物在施工乃至使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作。

1.每次变形观测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进行,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

“五定”,即通常所说的变形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变形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2.基准点是测量观测点变形量的控制点,应经常检测基准点有无变动,测定时往返观测。

3.仪器的架设稳定、仪器水准气泡是否居中和水准尺竖直稳定(包括尺垫的稳定)决定测量的精度及观测效率。沉降观测过程中,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根水准尺,水准尺离仪器的距离不应超过15m,视距大致相等,同时应尽量在不转站的情况下测出各观测点的高程,以便保证精度。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各观测环境基本一致,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气完成。

(三)变形观测的图示与记录要精细

完成变形观测工作,要先绘制好变形观测示意图并对每次变形观测认真做好记录。(变形观测现场原始记录用铅笔填写)

1.变形观测示意图应画出建筑物的底层(基坑、护坡、挡土墙)平面示意图,注明观测点的位臵和编号,注明基准点的位臵、编号和标高及基准点与建筑物的距离。并在图上注明观测点所用材料、埋入墙体深度、离开墙体的距离。

2.变形观测的记录必须遵循本中心《程序文件》检验原始记录填写及数据更改的规定(EJZ/B010-2007),观测的数据经过严格核对无误,方可记录,不得任意更改。

(四)现场检测的安全

在变形观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认真仔细,注意现场安全。

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带安全帽。

2.在测量过程中,注意模板铁钉、脚手架等,搬仪器时应注意设备安全,防止仪器撞损或坠落。

六、分析与计算的重点

(一)沉降观测计算

1、每次沉降观测工作完成后,应及时整理沉降观测原始记录,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从而确定出沉降量。

2、统计表汇总

①.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统计表,进行汇总。

②.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

首先建立下沉曲线坐标,横坐标为时间坐标,纵坐标上半部为荷载值,下半部为各沉降观测周期的沉降量。

将统计表中各观测点对应的观测周期所测得沉降量画于坐标中,并将相应的荷载值也画于坐标中,连线,就得到对应于荷载值的沉降曲线。

③.根据沉降量统计表和沉降曲线图,我们可以预测建筑物的沉降趋势,将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的反馈到有关主管部门,正确地指导施工。特别座在沉陷性较大的地基上重要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的观测显得更为重要。

利用沉降曲线还可计算出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建筑物倾斜度:

沉降观测工作的要求(沉降观测作业指导细则)(1)

分别为m,n点的总沉降量,Lmn为m,n点的距离。

(二)沉降观测结果的判断

沉降观测应有专用的外业手簿,并需将建筑物施工情况详细注明,每周期观测后,应及时对观测资料进行整理,计算观测点的沉降量、沉降差以及本周期平均沉降量和沉降速度。

沉降观测成果的判定:

1、沉降观测的闭合差大于±0.6√n(n=测站数)时,此观测成果作废。2、.沉降观测点的沉降量差异太大时,应及时观测第二次,以确保建筑物沉降量。

3、沉降速度连续2个月大于2mm/d,并且短期内无终止趋向时,评定为危险状态。

4、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其沉降量大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规定的允许值,上部墙体产生沉降裂缝宽大于10mm,且房屋局部倾斜率大于1%时,评定为危险状态。

5、地基不稳定产生滑移,并对上部结构有显著影响,且仍有继续滑运迹象时,评定为危险状态。

6、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m/d时,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

(三)位移观测的结果及判断

基坑(包括护坡、挡土墙等)位移量是通过钢直尺直接量出观测点与视准线的垂直距离。

基坑(包括护坡、挡土墙等)监测结果的判断根据监测方案确定险情预警值:

1. 基坑(包括护坡、挡土墙等)水平位移速率连续几天急剧增大,如:到达3.0~5.0mm/d。

2. 基坑(包括护坡、挡土墙等)水平位移累计值达到设计容许值,如最大位移与基坑(包括护坡、挡土墙等)高度的比值到达0.50~0.70%。

3.邻近地面及建筑物的沉降达到设计容许值,如地面最大沉降与基坑(包括护坡、挡土墙等)高度的比值到达0.50~0.70%且地面裂缝急剧扩展。邻近建筑物的差异沉降达到有关规范中的沉降限制。

4.巡视检查到的各种严重的不良现象,如:地面发现裂缝过大,邻近建筑物的裂缝不断扩展,严重的基坑(包括护坡、挡土墙等)渗漏、管涌等。

变形观测信息应及时反馈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有关方面,做好险情预报,以便施工单位制定应急处理措施。

七、报告质量控制

沉降观测报告应包括的内容:

1.工程概况

2.检测依据标准

3.观测方案

4.观测结果分析

5.建筑物变形曲线图

6.沉降观测成果表

7.观测点位布臵图及基准点图

八、档案收集与整理

(一)沉降观测档案应包括:

1、沉降观测委托书或检测合同

2、沉降观测点平面布臵图

3、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4、沉降观测原始记录①(现场原始记录)

5、沉降观测原始记录②(原始记录整理及计算)

6、沉降观测报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