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修身的十首诗 芙蓉国评论从古诗文中汲取廉洁文化建设的智慧

廉洁修身的十首诗 芙蓉国评论从古诗文中汲取廉洁文化建设的智慧(1)

□靳仔囡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厚植廉洁奉公文化基础,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涌现出很多清官廉吏。他们时常用诗文来表达自己的为官之道和官德官风。这些诗文里蕴藏着许多廉洁文化智慧,值得我们传诵和学习。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汲取亲民智慧。《道德经》有云:“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意即圣人没有成见,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这正如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一样。北宋名臣包拯在《乞不用赃吏疏》中写道:“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包拯以诗提醒后人:廉生威,为官者手中权力要为人民所用。只有廉洁奉公的官吏才会受人尊重,贪污腐败的官吏会被人民所唾弃。明代余怀在《东山谈苑》中写有:“为清官甚难,必妻子奴仆皆肯为清官。”意即做清官不易,须妻子和奴仆都愿意让你做清官才行,否则就要败在亲人和家风上。这又告诫我们:要成为亲民的好领导干部,“贤内助”至关重要。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汲取勤俭智慧。推动廉洁文化建设不妨多从古诗文里品味勤俭之道。《尚书·大禹谟》有云:“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意思指人既要能勤劳地为国效力,又要能节俭地操持家务。这两点也是当今优秀党员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廉洁修养。唐代李商隐在《咏史》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北宋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写道:“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他们用诗文深刻揭示着勤劳俭朴的作风可以激发人的斗志、推动国家走向兴盛,奢靡享乐的作风会使人丧志、使国家灭亡的历史规律。党员干部要多读这些勤劳节俭的古诗文,“戒奢欲、养俭德”,戒掉心中多余的欲望,做一股清流。

“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汲取名利智慧。唐代杜牧在《不寝》中写道:“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意即不要谈论名利,那是在与自己过不去。古人把名利看作“身仇”,意在告诉我们别把名利看得太重,要多涵养淡泊名利的境界。当前,不少年轻干部把名利看得过重,把职级升降看得过重,从而心生无谓烦恼和压力,实则是为自己树敌设障。白居易在《赠诸少年》中写得更直白、比喻得更贴切:“名为锢身锁,利是焚身火”,名是禁锢自己的锁,利是焚烧自己的火。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不是我应有的,一毫也不能取,这就是淡如水的“名利观”。清代申居郧说:“利之一字,是学问人品一片试金石”。从古至今,“利”虽然只是小小一个字,却可成为所有人的试金石,实在发人深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