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四渡赤水有关红色题材故事(红色故事四渡赤水)

5月9日,艳阳高照。在川黔山谷之间,赤水河静静流淌。

与四渡赤水有关红色题材故事(红色故事四渡赤水)(1)

太平渡渡口

在古蔺县太平镇太平渡渡口,一座为纪念四渡赤水战役和革命先烈丰功伟绩而建的纪念碑,受众人瞻仰。

“知道太平渡渡口纪念碑为什么是三角形吗?”

古蔺县太平镇镇党委书记曾祥国现场发问,一语问住了前来追寻红色足迹的泸州日报采访团队员。随后,只见他两手食指相触,形成一个三角形,指向赤水河对岸,“这象征着两次渡江都是从这里渡过的。”众人恍然大悟,大赞这比喻太贴切。

80多年前,中央红军正是在太平渡口完成了第二渡、第四渡赤水的伟大战略转移,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四渡赤水,是中央红军长征中最惊心动魄而又最精彩的一次战役。

当日上午10点,叙永县黄泥镇初级中学校的18名教师专程赶到达太平渡渡口纪念碑下,重温入党誓词。“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黄泥镇初级中学校长周洪说,开展寻红色足迹活动,是希望教师在工作中继承革命传统,在孩子心中播下红色火种。

与四渡赤水有关红色题材故事(红色故事四渡赤水)(2)

75岁的胡敬华正在给古蔺第一小学的孩子讲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故事

而此时,离太平渡渡口不远处的太平古镇老街上,75岁的胡敬华正在给古蔺第一小学五年级5班的孩子,讲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故事。“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在老屋门前的空地上,一张四方桌,十排条凳,临时搭建的“教室”里,学习氛围浓厚。满头白发的胡敬华讲到动情处唱起赤水河船工号子,声如洪钟,号子里融入了红军开仓分盐的故事。

胡敬华的父亲胡道财是一位红军战士,当年在贵州土城青杠坡战役中身受重伤,无法随大部队继续前进,后在群众帮助下隐姓埋名才躲避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胡爷爷讲他爸爸的弹片留在臀部,我听着都觉得疼。”10岁的李锴说着揉了揉自己的屁股,感同身受一般。“红军后代讲红军故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5班班主任王思慧希望孩子们能从故事中领悟艰苦朴素的精神,学会战胜挫折。

与四渡赤水有关红色题材故事(红色故事四渡赤水)(3)

在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讲解员司晓芳正在向游客讲解。

沿太平古街而上,在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讲解员司晓芳正忙着接待游客,最忙的时候她一天要接待10个团。为了讲好四渡赤水的历史,她日常还在《红星照耀中国》《四渡赤水》等红色书籍、影视中吸收养分:1960年,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在访问中国时,盛赞毛泽东指挥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但毛泽东却说四渡赤水才是自己的得意之笔。看到于四渡赤水有关的章节,她都会勾划下来。党员干部来参观时,她侧重讲解四渡赤水史实部分,尤其细讲红军每一渡的行军作战路线;青少年来参观,她更多地讲文物小故事,诸如红军穿过的草鞋、用过的机枪、留下的马灯……

同样是讲四渡赤水这段历史,古蔺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黄启明思考更深。如何让前来培训的学员学到更多?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州四渡赤水分院古蔺校区推出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在这里,除了理论学习以外,学员们会穿着红军服重走长征路,吃只有海椒面拌素菜的红军餐……沉浸式情感融入,学员的参与感更强、感悟更多。今年以来,该校区已开展70期教学培训。自建校以来,北京、广州、浙江、天津、江苏等地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也纷纷赶来学习体验。

“讲好四渡赤水在泸州的故事只是第一步,提升红色泸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继承发扬好红军长征精神,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才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站在太平渡口、赤水河边,中共泸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程少华深感肩上的责任:“百折不挠、敢于胜利的精神,需要我们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续写泸州新时代传奇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动力。”

初夏时节,阳光照耀在赤水河上,河水泛着粼粼波光。曾经激烈的战斗早已平息,但四渡赤水的传奇却在无数人的讲述中生命强劲。

山川无言,历史隽永。 (泸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谢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