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形成的本质原因(强迫症形成的原因6)

强迫症形成的本质原因(强迫症形成的原因6)(1)

在个体的心理结构没有发展成熟前,必然依赖他所处的成长环境。

个体最初的环境就是母亲,随后是父亲、亲属、其它抚养者参与的环境,之后就是幼儿园、学校,及社会环境的参与。

环境的匮乏,是指缺少关爱、理解、陪伴、荐引、精神和生理方面的滋养、以及丰富的生活内容。

环境的侵入,是指个体的意愿得不到足够的尊重,环境过于控制,个体必须围绕环境转,个体承担了不应当承担的角色等等。

从个体出生到心理充分发展成熟、足够稳定前,每一个成长阶段的环境出现问题,都会导致过度的难以承受的负面情绪,进而不得不用原初强迫症状来保护自己。越早年出现的问题,越隐蔽,难以被理解与认可,看不到环境问题与症状之间的关系。大约6岁之后的环境问题,容易看到环境问题与症状之间的关系,分别举一例如下:

#01

早年环境侵入导致的强迫症案例

在孩子还不想喝奶的时候,强制喝奶;哭的时候被严厉制止不哭;害怕的时候不给予安慰反而被喝止;尿拉床上了、泥地上打滚、东西摔坏了时被狠狠责骂,断奶时抹辣椒在乳头上,稍大一点,在学习上、生活规则上要求严厉……如此等等,都可能伤到孩子的心灵,如何伤害到的?弱小的处于依赖阶段的无法独立自主的婴幼儿,必然要主动适应环境,以能够存活下去。这位二战时期的心理困扰者,对心理咨询师温尼科特说的话,也许能让你有所明白:

“一开始,个体就像一个气泡泡。如果泡泡外界的压力能主动适应气泡内部的压力,那么这个泡泡就变成了一种有意义的东西。这个气泡就是婴儿的心灵。然而,如果外界环境压力大于或小于气泡内部的压力,那么重要的就不是气泡了,而是环境。这个气泡只好去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压力。”

气泡适应外部环境压力的话,必然变形,甚至破裂。一宁的一位来访者也说了类似的话:“我就像一个细胞膜,如果外界的浓度大于或小于细胞膜里面的浓度,细胞膜都会变形”。在说这句话之前的某次咨询里,给来访者做看镜子的意象时,看到了一个变形了的自我形象,像哈哈镜中的变形图像。这个意象与他的这句话真是相互印证啊。

这种个体不得不顺从环境同时丧失自发性与自我感受的状态,温尼科特称为假自体,这种假自体模式很顽固的固定下来,成为一时半会儿改变不了的人格。在假自体人格状态里,暗藏极大的恐惧,一旦我表达真实感受,我的心灵就会被刺破、被湮灭的恐惧,这是十分巨大的恐惧,犹如现在要被拉去枪毙,一小时后就没命了。

正是这巨大的恐惧,导致当事人有二十多种强迫症状,大部分本质类似,仅以艾滋、狂犬强迫为例,艾滋和狂犬病毒,都是不好听、被人嫌弃的病毒,当事人所恐惧的,不是病毒本身,而是一旦染上后,亲友就不接纳了,之所以极力通过洗手、回避、检查等方式确保自己不会染上病毒,是为了顺从“内心他人”的要求---做干净的人,不能犯错。如果不小心染上了病毒,就等于自己的心灵,会因他人的指责而遭受湮灭。

巨大的恐惧不仅决定了症状的形成,还决定了当事人的处事风格,决定了做梦的主题。相关文章请参见:怕犯罪、怕犯错类强迫症案例解析。

上述简短的描述,不知是否足以让你明白“早年侵入与相应的强迫症之间的因果联系”。我知道,在没有2500分钟以上的内心观察,感同身受的理解太难了。还有其它角度可以描述早年经历与症状的关系,如果大家对此有学习需求,请留言,以后在“完成心理发展”部分,再描述。

#02

婚后才出现的强迫症案例。

一位强迫洗手的朋友,是一位有着两个孩子的妈妈,带孩子很辛苦,她的原生家庭环境和新生家庭环境,不但都缺少支持,还容易否定、批评、数落她,她所在地区的人文环境,对年轻人支持不够,老人以道德为名,拥有相对更多的权益。首次出现困扰那会儿,家人对自己太否定了,批评、数落,当事人在特别糟心之际,偶然间,自发地无意识地用了抵消行为来消除难以承受的痛苦,即,通过洗手这个方法,来洗掉家人的言行,一边洗手,一边在脑子里回想家人对自己的种种不好。当洗完手后,曾经遭受的种种不好,就感觉消失了。当事人观察到:如果近些天家人在身边烦扰的多,那么,自己洗手的时长和次数,就会明显增多,反之,则减少。

在前面两个例子中,都与侵入有关,侵入型都必然伴随或多少的匮乏,比如缺少情感上的真正看见,如果只有匮乏的环境,一般容易出现疑病症—怀疑自己患大病,并反复去医院检查。匮乏的常见情形是,父母迫于生计,四处奔波,实在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幼小的孩子。

现在,你是否可以感受到,我们的症状,与不适宜的环境有因果联系。不是我们这个人有问题,而是环境有不足。当我们自己,以及社会、团体、亲友、医生不明白这一点的时候,就容易有偏见,让我们自己遭受来自环境的二次伤害,遭受来自自己的不接纳。

常见的如:

家人认为“是你不够争气,你怎么还这样放纵,我对你失望极了,少检查一次不行吗?”

一来访者告诉我,某医院知名精神科医生认为:“你这个强迫症与遗传有关”,其说话的态度,让他感受到了一种歧视与冷冰冰的感觉。

当你感到抑郁的时候,很有可能是在攻击自己,攻击就是不接纳。

青少年在还有力量控诉、还没有发展为僵硬的强迫症的时候,常常会说:“明明是你们有问题,却反过来说“是我有问题”,是你们应当去看心理医生,而不是我去看。”这是非常清醒的声音啊。

环境决定症状与心理状态的观点,蕴含一个基本事实,每个人本身都是足够好的,就像一颗树种子,种在泥土中,我们只需要给予适宜的温度、湿度、阳光、水分等足够好的促进性环境,它自然而然就能够长成它本该有的样子。当树种子长成参天大树后,大树就是一个能奉献的环境,为树下遮荫,让鸟儿栖息。

你本身就是足够好的,只是环境条件不足---这是非常重要的看见,也是对每一个个体的信任与尊重。在一次强迫症联盟大会上,一位困扰者告诉一宁,“她已经试过许多方法,十多年了,现在还这个样子,因此感到沮丧,感到自己不够好!”一宁想,她需要充分了解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以免无辜否定自己。

“你要努力、你要争气、你必须完成某某作业”一类的话,应当对心灵发展已经成熟犹如大树一样的人说,如果还是小树,小树不堪承受,小树还需要环境的滋养与呵护。不少心理学疗法,其实画蛇添足,或者超前了,最终效果将不会很好,因为它实施的前提,是当事人心灵已经足够强大。

当我们说环境决定了自身状态时,容易指向对环境的埋怨,一直埋怨无益,我们可以这样看待:

一个人有困扰了,往往代表ta身处的环境不够好,环境中缺少像参天大树一样的心理发展已经完成的成熟者,其中,经济贫穷有一定的影响。

爷爷奶奶辈要能完成心理发展,奉献促进性的环境,有赖于爷爷奶奶所处的环境,有足够多的成熟者与奉献者。父母要完成心理发展,奉献促进性的环境,有赖于爷爷奶奶那一辈人有足够多的成熟者与奉献者,就像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去。

人类的精神和物质文明,一开始就十分匮乏,多苦多难。不断积累到今天,总体上已经不错,但仍然需要我们去维持和完善,那将是属于你的创造。不少来访者的发心很好,他们对一宁说,希望心理困扰能在我这里,得到中断,不再传递下去。

❤❤❤

一宁心理系统讲述强迫症的治疗,认真阅读,用心体会,试着实践、一点点创造康复的条件,必定改变!已发布的部分文章有:

“原初强迫症状”的形成和特征

“固着强迫症状”的形成和特征

反强迫是什么意思

强迫症的形成过程

强迫症的形成原因1:看不清真相

强迫症的形成原因2:自我力量暂时不足

强迫症形成的原因4:被潜意识控制了

强迫症形成的原因3:生命的意义感、兴趣、目标,尚未真正建立

强迫症形成的原因5:自动化反应太快了,让人无能为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