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如何预习全书(开学第17课核舟记)

【文本系列之说明文阅读课】

(文言文)

课堂学习过程:

第一步:在“说明文阅读思路”的框架下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方法自主探究原文,不断地生成并自主解决问题。(独探独练)

第二步:在“说明文阅读思路”的框架下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方法自主探究原文,不断地生成并合作解决问题。(独探合练)

第三步:在“说明文阅读思路”的框架下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方法合作探究原文,不断地生成并自主解决问题。(合探独练)

第四步:在“说明文阅读思路”的框架下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方法合作探究原文,不断地生成并合作解决问题。(合探合练)

第五步:在“说明文阅读思路”的框架下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方法展示探究成果,不断地生成并不断解决问题。(展示演练)

感受原文

【走近作者如沐春风,感受原文似逢甘霖】

核舟记

魏学洢

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3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4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5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6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探索之旅

【现成答案滋生惰性,探索旅程增长才能】

第一环节:明确与把握

一、目标

生成问题:1. 学习本文需要达到哪些目标?2. 学习本文的重点、难点是什么?3.……

解决问题:

知识与技能

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句式。

2.了解我国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3. 树立核舟的空间概念,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4. 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赞美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

二、过程

(一)自主探究

自主生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合作解决问题

(二)合作探究

合作生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合作解决问题

三、方法

类读法(全称“类中类文章读学法”)

第二环节:标段与勾划

生成问题:1. 全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2. 需要画出哪些生字、难词及精彩词句?3.……

解决问题:1. 全文共6个自然段。2. 划出生字、难词、精彩句子。……

第三环节:查阅与积累

生成问题:1.需要查阅、了解和积累哪些字、词、句? 2.……

解决问题:1. 奇巧:(手艺)奇妙精巧。曰:叫,叫做。径:直径。为:做。这里指雕刻。罔(wǎng)不:无不、全部。因:顺着,就着。象:模拟,仿照,这里指雕刻。尝:曾经。贻(yí):赠送余:我。盖: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云:句尾语助词。有奇(jī):还有余数。“有”,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同“又”;奇,零数。可:大约。敞:宽敞。启:开,打开。而:表修饰关系。雕栏相望: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徐:缓缓地。兴:起。糁(sǎn):涂。 峨冠:高高的帽子。这里指戴着高高的帽子。而:表并列关系。髯(rán):两腮的胡须。也泛指胡须。卷端:指画幅的右端。抚:轻轻地按。卷末:指画幅的左端。如:好像……似的。所语:所说的话。现:露在外面。微:略微。比:靠近。绝:极。矫:举。昂:仰。不属(zhǔ):不相类似。诎(qū):同“屈”,弯曲。倚:靠,动词。楫(yí):船桨。椎髻(chuí jì):椎形发髻。这里指梳着椎形发髻。髻,在头顶或脑后挽束起来的头发,衡:同“横”。攀:扳。啸呼:撮口放长声呼喊。其:那,那个,代词。容寂:神色平静。容,容貌;寂,静,平静。然:表示状态,相当于“……的样子”。夷:平。题:书写。了(liǎo)了:清清楚楚。墨:黑。篆(zhuàn)章:篆字图章。丹:朱红色。通:整个,全部。有:通“又”。曾:尚,还。盈:满。修狭:长而窄。嘻:赞叹声。亦:也。2.……

第四环节:整体诵读

一、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一)从音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 需要辨析哪些多音字? 2. 本文需要了解、掌握哪些字的音?3.……

解决问题:1. 多音字:奇、冠、矫。2.……

(二)从形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 需要区别哪些形似字? 2. 本文需要了解、掌握哪些字的形?3.……

解决问题:1. 形似字:黍与黎,髯与髻,楫、缉与辑。2.……

黍(shǔ)黍子 髯(rán)美髯 楫(jí)舟楫

(三)从难读字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 本文需要了解、掌握哪些难读字?2.……

解决问题:1. 为(wéi)宫室 器皿(mǐn) 贻(yí) 八分有(yòu)奇(jī) 黍(shǔ) 箬(ruò)篷 糁(sǎn) 峨冠(guàn) 髯(rán) 衣褶(zhě) 弥勒(lè) 矫(jiǎo)首 不属(shǔ) 诎(qū) 楫(jí) 椎髻(jì) 壬戌(rén xū) 篆(zhuàn)章2.……

(四)从通假字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文中有哪些通假字?2.……

解决问题:1. 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着);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选);约八分有奇(“有”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右手攀右趾(“攀”通“扳”,作往里拉讲)2.……

二、停顿恰当,节奏合理

从词和词的组合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 “嘻,技亦灵怪矣哉!”,这句话怎样停顿?2.……

解决问题:1. 嘻,技/亦灵怪矣哉!2.……

三、语气明显,流畅自然

(一)从语调、语气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 “嘻,技/亦灵怪矣哉!”,诵读这句话时,要用怎样的语调、语气? 2.……

解决问题:1. 感叹语气,读出赞美之情,读出惊叹的口吻。2.……

(二)从语速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 诵读这句话时,要用怎样的语速?2.……

解决问题:1. 语速:稍快。2.……

四、按照要求,选择记诵

从强行记忆、理解记忆、想象记忆等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哪些是需要反复诵读的? 2. 哪些是需要记忆的?3.……

解决问题:1. 正确、流利地诵读全文。2.注意积累精彩词句。3.……

第五环节:粗知文意

一、准确释词

(一)从掌握一般词语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哪些词语是需要了解的?2.哪些词语是需要掌握的?3.……

解决问题:1. 2.……

(二)从注意一词多义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文中哪些词存在一词多义现象?2.……

解决问题:1. 奇: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名词);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妙,奇特,形容词)。可:高可二黍许(大约,副词);珠历历可数也(可以,副词)。为:为宫室(做,雕刻,动词);中轩敞者为舱(是,判断词)。一:苏、黄共阅一手卷(表确数,数词);通计一舟(全,副词)。端:东坡右手执卷端(一头,一方,一端,名词);其人视端容寂(端正,形容词)。其:其两膝相比者(他们的,代词);其船背稍夷(那,代词)。曰:文曰“初平山人”(写的是,动词);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叫,动词)。绝:佛印绝类弥勒(极,非常,副词);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形容词);云:盖大苏泛赤壁云(句尾语气助词,可不译);孔子云:何陋之有?(说,动词)。并:对联、题名并篆文(和,连词);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都,副词)。语:如有所语(说话,动词);此中人语云(告诉,动词)2.……

(三)从区别古今异义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文中哪些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2.……

解决问题:1. 高可二黍许(可,古义:大约。今义:可以);其两膝相比者(比,古义:靠近。今义:比较,对比);曾不盈寸(曾,古义:尚,还。今义:曾经);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奇,古义:余数,零数。今义:奇数);高可二黍许(许,古义:左右。今义:许可)

2.……

(四)从揣摩词的活用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 文中哪些词存在词的活用现象?2.……

解决问题:1. 石青糁之(石青:用石青。名词活用作状语);石青糁之(糁:原意是煮熟的米粒,这里是涂染的意思。名词用作动词);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梳着椎形的发髻。名词用作动词);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本是高高的帽子,这里是戴着高高的帽子。名词活用作动词);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箬篷:用箬篷。名词活用作状语);卧右膝(卧:使……卧。动词的使动用法);诎右臂(诎:使……弯曲。动词的使动用法)2.……

二、了解句式

(一)从省略句式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文中哪些句子是省略句?2.省略了什么?3. 在译文的时候应该运用什么译法?4.……

解决问题:1.例:各隐(于)卷底衣褶中(省略介词“于”)。2. 省略介词“于”。3. 在译文的时候应该运用加法补上。4.……

(二)从倒装句式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 文中哪些句子是倒装句?2.将什么倒装了?3.正常的顺序应该是怎样的?4. 在译文的时候应该运用什么译法?5.……

解决问题:1. 例:其两膝相比者。2. 宾语前置。3. “其两膝相比者”应为“其相比两膝者”。4. 在译文的时候应该运用交换法还原。5.……

(三)从判断句式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 文中哪些句子是判断句?2.是否有判断词?3.在译文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4.……

解决问题:1. 例: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2. “为”表判断。3. 在译文的时候应该注意将判断词变为现在的“是”。4.……

(四)从固定句式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 文中哪些句子是固定句式?2.有什么标志性词语?3.在译文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4.……

解决问题:1. 例:2.……

三、了解文化常识

(一)从国号、帝号、年号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文中出现了国号、帝号、年号没有?2.在译文的时候应该运用什么译法?3.……

解决问题:1. 明:明朝(朝代)。天启壬戌:天启壬戌年,就是公元1622年。天启,明熹宗朱由校的年号。2. 在译文的时候应该运用照搬法原封不动的搬过。3.……

(二)从官名、地名、物名、人名等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 文中出现了官名、地名、物名、人名没有?2. 在译文的时候应该运用什么译法?3.……

解决问题:1. 王叔远:人名。器皿:盛东西的日常用具。核舟:用果核雕刻的船。大苏:指苏东坡。箬蓬:用箬叶做的船篷。石青:一种青翠色的涂料。冠:帽子。佛印:苏轼的好友,是个和尚。鲁直:宋朝文学家黄庭坚,字鲁直。他也是苏轼的朋友。雕栏:雕刻着花纹的栏杆。手卷:横幅的书画卷子。弥勒:佛教菩萨之一。佛寺中常有他的塑像袒胸露腹,笑容满面。念珠:又叫“佛珠”或“数珠”,佛教徒念佛号或经咒时用以计数的工具。楫:船桨。髻:发髻。虞山:山名,在现在江苏常熟西北,这里用来代指常熟。篆章:篆字图章。2. 在译文的时候应该运用照搬法原封不动的搬过来,或用现代词语来置换。3.……

四、翻译文句

(一)从文言知识、词义等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运用掌握的文言文知识,将文言词语置换为现代词语。2.……

解决问题:1. 例:盖(原来)简(挑选)桃核(桃核)修(长)狭(窄)者(的物)为(雕刻)之(代,指核舟)2.……

(二)从翻译方法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 运用掌握的翻译文言文的几种方法进行翻译。2.运用了哪些译法?3.……

解决问题:1. 译:原来这是挑选长(而且)窄的桃核雕刻成的。2. 运用了照搬法、交换法、加法和置换法。3.……

(三)译文

明朝有(一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名叫王叔远,(他)能用直经一寸来长的木头,雕刻出宫殿、房屋、器具、人物,甚至于鸟兽、树木山石(这一些东西来),全部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来雕刻),每样人物具有(每样人物的)神态。(他)曾经赠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游赤壁的故事。

这小船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长,两粒黄米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地方是船舱,上面盖着(刻出来的)箬篷。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有八扇。推开窗来看,雕花的栏杆,两边相对。关上窗子,可以(看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对联),(这些字都是)用石青涂染上色的。

船头上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帽、长满络腮胡子的是苏东坡,佛印(和尚)在右边,黄鲁直在左边。苏、黄两人共看一卷书画横幅。东坡右手拿着画幅的一头,左手抚着鲁直的后背。鲁直左手拿着画幅的另一头,右手指着画幅,好像在谈论什么似的。东坡露出了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倾侧着,他们(另外)两只膝盖靠在一起的地方,各自隐藏在画幅下边的衣服皱纹中。佛印(模样)很像弥勒佛,敞开胸襟露出乳头,抬头仰望(天空),(那)神态跟苏、黄(两人)不相同。卧倒右膝,弯曲右臂支撑在船上,而他的左腿竖起(膝盖朝天),左臂(上面)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面。(那些)念珠可以(一粒粒)清清楚楚地数得出来。

船的后部横放着一只桨。桨的两旁各有一个船夫。靠右边的那个(梳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左手靠在一根横木头(上面),右手摸着右脚趾,好像(提起嘴唇)在呼啸的样子。靠左边的那个,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抚着茶炉,炉子上面放着(一把)水壶,那人眼神正注视着(茶壶),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壶中的水开了没有。

船的背部比较平坦,上面题着名,刻的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得像蚊子脚,一勾一画,都清清楚楚,颜色是黑的,还有一个篆文图章,刻的是“初平山人”(四个字),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这只核舟,共刻有五个人;八扇窗;竹(船)篷、木桨、火炉、水壶、画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图章,一共有三十四个字。然而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到一寸。原来这是挑选狭长的桃核雕刻成的。啊!这技艺真太神奇巧妙了!

第六环节:分类阅读

一、类型感知[浏览扫描,明确方向]

从文体、说明对象、所写内容、表达方式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 从文中表达方式看,是以说明为主吗? 2. 本文是什么文体?3.……

解决问题:1. 从文中表达方式看,是以说明为主。2. 这是一篇介绍核舟的说明文。 3.……

二、类型切分[火眼金睛,透视切割]

从文体、说明对象、所写内容、表达方式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 全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2.各部分说明的对象是什么?3.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4.……

解决问题:1. 总对象:核舟。2. 部分对象:船舱,船头,舟尾,船背。3.……

三、类型阅读[步步设疑,解剖麻雀]

(一)读说明“船舱”部分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 这部分说明的对象是什么?3.……

解决问题:1. 说明对象:船舱。2.……

2.从说明对象特征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 说明对象有什么特征?2.……

解决问题:1. 对象的特征:精致、奇巧。2.……

3.从说明方法及作用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 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2.运用这种方法的作用是什么?3.……

解决问题:1. 说明方法:列数字。2. 列数字。“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雕栏相望”,并各刻八字,用“石青糁三”。文段中列举了雕刻的窗子数目,刻字数目,表现了核舟雕工之精致、奇巧。3.……

4.从说明思路及说明顺序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 理出这部分说明的思路。2.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3.……

解决问题:1. 条理:船舱(中)→箬篷(上)→窗(旁)→雕栏(旁)→字(旁)。2. 顺序:空间顺序。3.……

(二)读说明“船头”部分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 这部分说明的对象是什么?3.……

解决问题:1. 说明对象:船头。2.……

2.从说明对象特征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 说明对象有什么特征?2.……

解决问题:1. 对象的特征:精致、奇巧。所雕刻的人物栩栩如生,姿态各异,神情不同。2.……

3.从说明方法及作用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 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2.运用这种方法的作用是什么?3.……

解决问题:1. 说明方法:摹状貌。2. 摹状貌。文段中对人物进行了生动细腻的描写,抓住人物的形象特征,细致地描写了人物的姿态、神情。具体说明雕刻人“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的精湛技艺。3.……

4.从说明思路及说明顺序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 理出这部分说明的思路。2.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3.……

解决问题:1. 条理:总体介绍三人位置→分别介绍三人的姿态、神情(苏、黄→佛印)。

2. 顺序:逻辑顺序(总→分),在总体介绍中又是空间顺序(中→右→左)。3.……

(三)读说明“船尾”部分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 这部分说明的对象是什么?3.……

解决问题:1. 说明对象:船尾。2.……

2.从说明对象特征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 说明对象有什么特征?2.……

解决问题:1. 对象的特征:精致、奇巧。雕刻的舟子各具情态。2.……

3.从说明方法及作用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 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2.运用这种方法的作用是什么?3.……

解决问题:1. 说明方法:摹状貌。2. 摹状貌。文中对两个舟子的动作和神态进行了生动的描摹,具体说明了雕刻者雕刻技艺的精湛。3.……

4.从说明思路及说明顺序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 理出这部分说明的思路。2.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3.……

解决问题:1. 条理:介绍楫→介绍舟子(楫左右)(介绍居右者舟子→居左者舟子)。

2. 顺序:空间顺序(由中间到两边)。3.……

(四)读说明“船背”部分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 这部分说明的对象是什么?3.……

解决问题:1. 说明对象:船背。2.……

2.从说明对象特征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 说明对象有什么特征?2.……

解决问题:1. 对象的特征:精致、奇巧,较平坦,所刻字清清楚楚,色彩鲜明。2.……

3.从说明方法及作用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 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2.运用这种方法的作用是什么?3.……

解决问题:1. 说明方法:打比方。2. 打比方。文中把雕刻者所雕刻的字迹比喻为像蚊足一样细小,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雕刻者雕刻技艺的高超、奇巧。3.……

4.从说明思路及说明顺序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 理出这部分说明的思路。2.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3.……

解决问题:1. 条理:介绍船背形状→介绍题名→介绍印章。2. 顺序:空间顺序。3.……

(五)读说明文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全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3.……

解决问题:1. 说明对象:核舟。可细拟为:船舱、船头、船尾、船背。2.……

2.从说明对象特征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 说明总对象有什么特征? 2.……

解决问题:1. 总对象的特征:精致、奇巧。具体表现为核舟很小,但所刻东西很多。 2.……

3.从说明方法及作用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 全文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2.运用这些方法的作用是什么?3.……

解决问题:1. 本文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摹状貌的说明方法。2. 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核舟的精致、奇巧。3.……

4.从说明思路及说明顺序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 理出全文说明的思路。2.全文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3.……

解决问题:1. 本文说明了核舟,采取了总分结合,依次介绍,逐一描述的写法,有条不紊,给人以深刻、清晰的印象。文中开始概括介绍,使读者对工艺美术家王叔远技艺的精巧,先有一个总的印象,这是总说。接着先总起一句,指出核舟的大小,然后按照事物各个部分的位置做详细说明:先写船舱,次写船头,再写船尾,最后写船背。最后又是总说,照应文章开头,但比第一部分深入了一步。它以一连串的数字做综合统计,使所说明的核舟给读者留下更明晰的印象,加强了说明的效果。三大部分,先总后分,分而后合。结尾以“嘻,技亦灵怪矣哉”,来收束全文,同开头说的“奇巧人”前后照应。 条理:概括说明雕刻者的精湛技巧及核舟的由来和主题→介绍核舟的各个部分(船舱→船头→船尾→船背)→统计核舟上雕刻的人、物、文字和数目。2. 顺序:全文按先总说,再分说,最后又总说的逻辑顺序安排,其中介绍核舟的各个部分又是按照空间顺序安排的。3.……

5.从说明结构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 全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结构?2.……

解决问题:1. 全文可划分为三部分:第一段/第二至五段/第六段。全文结构完整,层次清楚,为总分结构,第一段先介绍和赞扬奇巧人王叔远的技艺并说王叔远赠给他一个核舟。第二段到第五段接着第一段的末句,记核舟本身以及舟上的全部情景。其中第二段记核舟的大小和形状,第三段记船头苏东坡、黄鲁直、佛印三个人的姿态和活动。第四段记船尾两个舟子的姿态和活动。三、四两段都以记人为主,作者写得特别用力气。第五段记王叔远在船背上所刻的题名。第六段,对核舟上所有的人和器物、文字作一番统计,再一次告诉读者小小的核舟上,刻了这么多的东西。然后很自然地用了一句话赞叹——“嘻,技亦灵怪矣哉!”结束全文。文章的层次很清楚,而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却又很紧密。2.……

6.从语言特点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 全文说明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2.……

解决问题:1. 既平实,又生动。文中在介绍物、文字和数目时运用了平实的语言,而在介绍人物时,对雕刻的人物的姿态和神情进行了细腻而生动的描摹,使雕刻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2.……

7.从全文写作意图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1)从主要内容的等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本文主要内容是什么?2.……

解决问题:1. 主要内容:本文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生动地介绍了雕刻在桃核上的小船的形状及船上人物的情态。2.……

(2)从写作目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2.……

解决问题:1. 写作目的:赞美了王叔远高超精湛的雕刻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2.……

3.揣摩精彩词句,精读精彩片段

(1)揣摩词语

词例:嘻,技亦灵怪矣哉!

①从词意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 这个词在句中是什么意思?2.……

解决问题:1. “灵怪”本是神灵鬼怪的意思,是名词。但在句子中是形容雕刻技术的高超,好像出自于神灵和妖物之手,相当于灵巧奇妙的意思,作形容词。2.……

②从技法及作用等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这个词用在句中有什么作用?2.……

解决问题:1. “灵怪”一词,说明核舟的技艺巧夺天工,不像出于人之手,好像出于鬼神妖物之手,对雕刻技艺表示了高度的赞叹。2.……

③从用词意图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作者用这个词语是否有意图?2.……

解决问题:1. 用词来表现作者的写作意图。2.……

④……

(2)揣摩句子

句例: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①从思想内容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2.……

解决问题:1.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是“这核舟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长,两粒黄米那么高”。2.……

②从技巧及作用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技巧?2.运用这个技巧有什么好处?3.……

解决问题:1. 这句话是总说,运用了列数据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2. 为精确地介绍“核舟”的体积之小。……

③从意图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这句话的意图是什么?2.……

解决问题:1. 突出表现了雕刻者技艺的精湛、手艺的卓越。2.……

④……

(3)片段精读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①从知识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 “其两膝相比者”中“比”的意思是( )。(从词的知识)2.“神情与苏、黄不属”中“属”的音读作( )。(从字的知识)3.翻译“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从翻译知识)4.这个片段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从写法知识)5.……

解决问题:1. 2.……

②从能力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 这个片段写了什么?(从概括能力)2.这一片段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试分析。(从理解、分析、概括能力)3.“珠可历历数也”中的“历历”用得好,为什么?(从理解能力)4.……

解决问题:1. 2.……

③从意图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 根据词、句、段来提出问题。2. “珠可历历数也”,写这句话有什么目的?3.……

解决问题:1. 2.……

④……

四、类型迁移[学以致用,触类旁通]

(一)阅读能力迁移

按照“类中类文章读学法”阅读,从读学过程中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能不能运用这种方法来阅读同类文章?2. 将相同类型的文章比较。3. 将写作对象相同但文体不同的文章比较。4.读李晔的《核舟记》。5.……

解决问题:1. 2.……

(二)写作能力迁移

从写法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运用文中写法进行写作。2.……

解决问题:1. 仔细观察一下你所喜欢的小物件的构成,抓住它的细部特征,按一定的顺序介绍给大家。2.用几个词语概括某物体的特征。3.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来说明某物体的特征。4.……

(三)口语交际能力迁移

1.从复述能力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复述课文。2.……

解决问题:1. 2.……

2.从倾听能力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1)从理解能力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对课文的某一个点的理解。2.对别人的某一发言的理解。3. 例:“珠可历历数也”中的“历历”用得好,为什么?4.……

解决问题:1. 2.……

(2)从概括能力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对段意、主要内容、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概括。2.对别人的发言进行概括。3.例:核舟具有怎样的特征?4.……

解决问题:1. 2.……

(3)从评判能力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 对文中某个方面进行评判。2. 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评判。3.例:你能不能谈谈这篇文言文被选入教材的理由。4.……

解决问题:1. 2.……

(4)从记忆能力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 本文中哪些是需要记忆的?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记忆。3.……

解决问题:1. 2.……

3.从应对能力的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生成问题:1. 请介绍你的某种用具。 2.针对别人的发言进行应对。3.……

解决问题:1. 2.……

第七环节:求异与创新

一、从内容的角度求异

生成问题:1. 是否可以将各部分的说明对象调整一下顺序?2.……

解决问题:1. 2.……

二、从知识的角度求异

(一)从文化知识的角度求异

生成问题:1. 本文用文字的形式说明核舟,你还了解哪些形式的微雕技艺?2.……

解决问题:1. 2.……

(二)从经济学知识的角度求异

生成问题:1. 是否可以将核舟的经济价值进行一点说明?2.……

解决问题:1. 2.……

(三)从美术知识的角度求异

生产问题:1. 核舟的微雕图片给了你怎样的视觉感受?2.……

解决问题:1. 2.……

(……)从……知识的角度求异

生产问题:1. 2.……

解决问题:1. 2.……

(N)从语文知识的角度求异

生成问题:1. 根据文中语文知识求异。2. 可根据讨论情况针对别人的展示,露露自己的知识面,寻机出击。3.……

解决问题:1. 2.……

三、从写法的角度求异

表达方式:记叙(直接、间接)

描写(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外貌、神态;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正面、侧面、场面、细节、感觉的角度)

抒情(直接、间接)

说明(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条理及顺序,结构,语言特点,意图)

议论(论题,观点,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论证思路,语言特点,意图)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对比、引用、借代、反语、反复、双关等。

表现手法(艺术手法):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直接描写(间接描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伏笔铺垫,白描,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托物言志、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承上启下、开门见山、动静相称、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布局谋篇(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设置悬念、伏笔照应、过渡铺垫、结构严密、主次详略得当、材料典型真实、新颖、有力)等。

生成问题:1. 是否可以在文中运用配图表等的说明方法?2.……

解决问题:1. 2.……

四、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角度求异

生成问题:1. 阅读其它写核舟的文章,看看它们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与本文的是否相同?如李晔的《核舟记》。2.……

解决问题:1. 2.……

第八环节:归纳整理

第九环节:回望目标

【注:为了更好的阐释学法理念,在列举案例时部分内容来自于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一些教辅书籍和网络。若要求删,立删!】

【读恶,只为弃恶;读善,只为从善;读真,只为求真;读美,只为尚美。】

开学如何预习全书(开学第17课核舟记)(1)

求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