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群将构建一核五圈(长三角城市群如何协力发展)

“江苏南通、浙江湖州、上海浦东新区三个城市或者城区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我觉得可以叫做长三角的一个前锋、两个中卫,三地都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听完三地各自的经验分享后,北京大学教授沈体雁说。

11月2日,作为“2022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暨第二届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主题活动, 2022全球城市论坛在上海外滩举行,论坛主题为“全球城市·开放共赢”。

下午,“双循环背景下城市开放共赢的实践与思考”圆桌论坛举行,江苏省南通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潘建华、浙江省湖州市副市长金凯、上海市浦东新区副区长吕雪城分别介绍了各自城市和城区围绕开放共赢的特色实践与发展经验。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三位专家学者,也就城市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研究观点。

长三角城市群将构建一核五圈(长三角城市群如何协力发展)(1)

圆桌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张录法教授(左一)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 供图

东部沿海城市多样化的发展路径

潘建华介绍,南通是一个枢纽要地,与上海同处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的T字型交汇点;是创新沃地,2021年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23位,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370家;也是战略重地,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于一身,是长三角一体化北翼的中心城市,长三角经济带支点城市,是上海1 8大都市圈的核心成员城市。接下来,南通将坚决扛起江苏省委、省政府赋予的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支点、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重大使命,在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构建协同协作平台、培育产业集群、擦亮万事好通的营商品牌等方面持续加力,加快建设令人向往的“北上海”“新苏南”,努力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的作为。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湖州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摸索出了自己的发展道路。金凯从湖州在历史上的地位、文化讲起,探讨了在国际背景下,城市发展如何适应双循环的问题。金凯介绍,湖州这几年正在通过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巩固创新、从改革求动力四方面赋能,致力于在开放共赢的路上越走越宽。

“按照全国的情况算,我们以全国8000分之一的土地,创造了全国80分之一的经济总量。”在上海,浦东新区承载着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国家重要战略使命,吕雪城介绍了浦东接下来的发展当中的两项重点,即构建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现代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成为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实践地,特别是成为中外客商近悦远来的创业兴业的首选地;建设功能性、枢纽型、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坚持交通先行,为物流人流快进快出提供绿色通道,加快构建世界一流的综合交通枢纽,打造引领长三角发展的大平台、大通道、大跳板。

学者探讨城市未来发展方向

清华大学刘大成教授、北京大学沈体雁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陆铭教授作为学界代表,随后发表了各自的研究观点。

构建全球城市,刘大成谈到两点,对外建设是通道城市、区域城市、城乡一体化;对内治理则是宜居城市、产业城市和数字城市。

刘大成举例,远东大铁路、水运、海运等贸易方式的演变发展,让东北、广州、东部沿海城市在不同时期成为最重要的一部分通道城市,因此,如何能够构建一个商贸和产业流通的、交易的、换装的通道城市,这是未来城市发展首要的。而长三角城市群要形成比较好的、完全的区域发展,形成规模效应,还需对比观察日本城市群、伦敦城市群等发达国家的城市群,相互之间如何通过高速交通和信息化等,实现整体流通。

宜居城市,则是要打造吸引人群、资本、数据流入的城市。需要注意的是,数字城市的建设、中国的数字化改造将成为不可逆的过程,数字孪生、城市大脑、网络城市等发展,都在预示着中国的城市不再似过去的发展速度,“可能未来越来越多的这种高效率,使得人们的生活更美好。”刘大成说。

沈体雁围绕“打造世界顶级超大产业集群,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体系”进行了分享。他谈到,长三角在新中国的生产力的布局、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未来这样一个地区完全有条件成为世界先进的制造中心、时尚消费中心、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和人才的枢纽。

基于此,要把长三角洲这样一个畅通全球配置生产要素和资源的物流和运输优势发挥出来,打造陆海货运大通道;要打造更开放的城市环境,成为一个全球人才洋流进出、转换、培养的枢纽;进一步发展大制造、构筑大市场、构建国际贸易中心城市。

而在长三角世界超大城市群的内部范围,要进一步处理好核心和外围,门户和腹地,以及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网络城市之间的关系;在都市圈的层面,要致力于构建与现代市场体系相适应或相呼应的现代都市圈的公共服务治理机制,探索公共空间、公共服务等一系列新的治理体系,加快城市的数字化和生态化转型。

长三角城市群将构建一核五圈(长三角城市群如何协力发展)(2)

陆铭(大屏幕)在圆桌论坛发言。 澎湃新闻记者 邹佳雯 图

最后分享的陆铭,带来了四个观点:第一,在经济发展新的阶段,中国城市要充分认识到后工业化城市的时代已经到来;第二,在未来新的全球化进程当中,尤其是后疫情时期,中国一定要意识到服务贸易的重要性越来越高。

第三点围绕“开放共赢”的论坛主题,探讨关于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关系。陆铭谈到,城市群的一体化进程越来越重要,但是在城市和城市之间的关系方面,有必要在理论上做进一步探讨,“在中心城市我们喜欢通过计划经济的方式来界定所谓非核心城市的一些功能,但是其实从城市群发展角度来讲,城市和城市之间的关系应该走向一种差异化发展、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功能。”

第四点围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陆铭表示,未来消费型服务业的重要性越来越高。一个城市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后,消费型服务业会一方面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方面通过把家庭生产外包到市场上,因此消费型服务业对于城市提高生活品质、吸引人才以及促进劳动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打造有赖于成规模的人流量,这其中也包括吸引周边城市人口的到来。“当我们迎来后疫情时期,不仅国内的人流非常重要,还会迎来越来越多的国际人流。这点上我觉得一些长三角地区的大城市,像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这样一些城市,在进入到后工业化阶段的这个阶段,对于要借助消费服务业的发展来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功能这一点,我觉得要有充分的认识,要摒弃掉一些传统的制造业时期遗留下来的一些想法,总觉得制造业是制造强国发展的产业,忽视对服务业的发展,这个要更新我们的观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