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传统习俗(大理白族端午节习俗)
大理是全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白族节日众多,活动丰富多彩,端午节就是其中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重要节庆活动,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大理白族传统习俗?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大理白族传统习俗
大理是全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白族节日众多,活动丰富多彩,端午节就是其中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重要节庆活动。
端午节白语称“五望五”,与汉族端午节同日。白族人把端午节称为“端午”,认为“端”即是开端,通常人们会把初一作为五月开始,但是在习俗上五月初五才是五月的开始。关于白族端午节的来源,说法不一,有人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楚国投江溺死的屈原,也有人说是来自《白蛇传》。节日一到,除了和汉族人家一样有包粽子、赛龙舟等习俗外,还有白族自己独特的端午习俗。
五月初五这一天也被白族视为“药节”,当地群众中传说端午节是药王给药的日子,当天采的药和猎获的鸟兽,都可以拿来当药,而且药效很好。所以人们大清早就会起来,三五成群约好上山或者到田间采回带着露水的香蒿、苦艾、马蹄香、益母草、香馥、柴胡等常备草药,还到处打鸟雀,捉野兽,拿回家贮藏起来,准备制药。民间的说法是五月初五采回来的草都是药。各家各户大门两侧都会插上菖蒲、艾蒿(去瘴气)。有些地方的白族还会采集艾叶扎成艾人以避邪气。白族民间相传,从前有两个穷人出门在外,傍晚投宿一人家,恰逢这家老婆婆患病卧床,儿子、药王都没医治办法,便求助于两个穷人。他俩不懂医术,便想出怪法,随便做些小丸让老婆婆服用,天亮后,两人怕出事便慌忙逃走。谁知老婆婆的病竟然好了,药王正要酬谢却找不到二人,便采来艾叶扎成小人供奉于堂上。而这天正值五月初五,以后人们都仿照药王的做法,每年这一天都供奉艾叶,以祈全家安康。
中药铺还会出售“兄封资”(白语,意为香药包),“兄封资”里面装有“五子五香”。“五子五香”为中药材,有荆芥、防风、香馥、柴胡、紫苏等。“兄封资”随身携带,会散发出阵阵香气,还有防蚊虫毒蛇的功效。家里的老人还会用从药街上买回来的凑百草 (大理海东一带常见),找一百种草药的茎、叶做成百草汤给小孩沐浴,目的是驱毒辟邪。有的地方还会将中药材碾碎掺入面粉制成“炒面”给家人食用,目的是健脾胃,助消化。给小孩吃在火盆烧好的干蚕豆,大力嚼吃着,民间说这叫“嚼鬼头”,可以吓唬野鬼。此外,在端午节这一天,午饭后亲朋好友都会相约着出门往北走一段路,意为“走百病”(除去百病之意)。
端午节清早,家庭主妇们都会早早起床,蒸包子、馒头和荞糕。长辈拿出早就准备好的雄黄酒饮用,然后父母就会给小孩收拾干净,在儿童额头、耳根、鼻孔、喉头、肚脐、手脚指缝等处抹上雄黄,饮用和涂抹雄黄酒一方面是为了驱虫、蛇,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避免因长年在水田中劳作而带来的各种寒疾。部分家庭还会在堂屋里摆香堂,祭神拜祖。拿着灶灰(有些地方是石灰)撒在院子的四面墙脚,撒灶灰、石灰是为了消毒、驱虫。
大理洱源凤羽一带的白族,会在小孩帽子上缝一彩布做的小虎,意在驱邪解恶。剑川一带的白族,则会给小孩手上戴绕丝香蒿镯,肩上挂“哦双资串”(白语,意为猴子窜)的布扎工艺品。孩子手腕上和脚上都会缠着五色线制成的“续命缕”,为孩子驱病延岁,一般会到重阳节时才取下来烧掉。大理凤仪一带的白族会给小孩的帽子上缝上一只老虎,寄寓小孩健康成长,像老虎一样威武强壮,在婴儿的手腕系上也用五色线制成的“续命缕”,用以驱邪解恶,祈求平安。(文/杜漪)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