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衍宗丸全部内容(古今种子第一方)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中信惠州医院 徐汉明
五子衍宗丸
是我国著名的补肾良方,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最早出自唐代《道教▪悬解录》一书中的五子守仙方,五子守仙方的配方中有余甘子、覆盆子、菟丝子、五味子、车前子、等五味中药,同时还使用了枸杞嫩叶汁、莲子草汁、杏仁、好酒、生地黄汁、真酥、鹿角胶等七种配料,最早一直在朝廷中御用,成为宫廷贵族养生保健的秘方。
传说故事
相传唐玄宗年逾花甲时,初识杨玉环,但唐玄宗已不再有壮年时的风采。张果将五子守仙方献于唐玄宗,并吟歌一首:“返老成少是还丹,不得守仙亦大难。要见鬓斑今却黑,一日但服三十丸。松竹本自无艳色,金液因从大制乾。五子可定千秋旨,百岁如同一万年。”唐玄宗服用此方后感觉“神通气达,精力旺盛”,龙颜大悦,遂授予张果“银青光禄大夫”一职。此后该方成为宫廷贵族养生保健的秘方,一直被掌握在宫廷御医的手中,为医家推崇,少见于市井之中。
明代嘉靖年间,张时彻偶尔得到五子衍宗丸的药方,发现效果显著,记录于他撰写的《摄生众妙方》中,并在方后记述:“男服此药,添精补髓,疏利肾气,不问下焦虚实寒热,服之自能平秘。旧称古今第一种子方,有人世世服此方,子孙蕃衍,遂成村落之说。”《摄生众妙方》中所记载的五子衍宗丸与现代使用的中成药五子衍宗丸的组成完全相同,子孙蕃衍成村落,可见其对繁衍宗族后代的作用有多大。
功能主治五子衍宗丸的组成:枸杞子、菟丝子(炒)、五味子(蒸)、覆盆子、车前子
枸杞子
菟丝子(炒)
五味子(蒸)
覆盆子
车前子
其功能与主治有:
补肾益精。用于肾虚精亏所致的阳痿不育、遗精早泄、腰痛、尿后余沥。
五子衍宗丸的方中枸杞子平补阴阳,益肾填精,为君药。菟丝子既可益阴,又能扶阳,温而不燥,补而不滞;覆盆子、五味子滋阴固肾,涩精止遗,共为臣药。车前子利水,泄肾中虚火,为佐药。诸药合用,起到补肾益精的功能。
中医临床应用1、阳痿
因肾虚精亏,宗筋失养所致,症见阳痿,头晕目玄,精神萎靡,腰膝痠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弱;性功能障碍有以上证候的。
2、不育
因肾虚精亏,宗筋弛纵所致,症见婚后不育,性欲低下,阳痿,早泄,精液稀薄,腰膝痠软,神疲乏力,舌淡,脉沉细;男子不育症见上述证候的。
3、遗精
因肾虚精关不固所致,症见梦遗,滑精,伴头晕,腰痠,肢体倦怠,舌淡,脉沉细弱;性功能障碍见上证候的。
4、早泄
因肾虚精亏,精关不固所致的早泄,神疲体倦,腰膝痠痛,舌淡,脉沉细无力;性功能障碍有见证候的。
5、腰痛
由于肾虚精亏,腰腑失养所导致的腰背痠痛,身倦乏力,小便余沥不尽,舌淡,脉沉细;腰肌劳损有上述证候的。
现代药理研究五子衍宗丸有提高性功能、降血糖、降血脂、抗骨质疏松及保护肝功能等作用。
现代医学应用1、男科疾病
在治疗男性不育症方面,其特点是提高弱精子症患者的妊娠率,提升精子活力。
2、泌尿系统疾病运用
西医的泌尿科疾病多涉及到肾、膀胱、尿道等器官的疾病,五子衍宗丸可以运用到泌尿系统疾病的治疗中。研究表明,五子衍宗丸随症加减在治疗老年性癃闭、蛋白尿、乳糜尿、痛风性肾病以及肾病综合征等方面,有疗效。
3、妇科疾病运用
近现代研究表明,五子衍宗丸对广大女性朋友同样获益。在治疗女性肾精亏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滑胎、闭经、白带量多等方面,五子衍宗丸也有理想的效果。
从五子衍宗丸的现代应用在男科、泌尿系统、妇科等疾病的临床治疗运用中可以看出,五子衍宗丸补肾益精功效的运用是非常广泛。
现代疾病的病名在中医上,需要确切辨证后才可用药。通常,男性遗精,滑精,不孕,精子活力低,精子成活率低,雄性激素缺乏以及女性原发性不孕,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等见肾气不足证候者,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均可酌情选用五子衍宗丸而进行改善。
注意事项1、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此药。因为补益药,属扶正之品,易助长感冒者的邪气内存,从而会加重感冒症状。
2、大便泄泻者要慎用此药。因为它的种子成分多有质润滑肠生津特点,易加重泄泻症状。
3、忌不易消化食物。
4、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不宜与大环内酯类抗菌素(如: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利福平、阿司匹林等酸性药物合用。
结语五子衍宗丸的应用广泛,但是用药都是有利有弊,因此,使用五子衍宗丸,请在有经验的中医师或药师指导下应用。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药盾公益】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盾公益(公众号:PSMChina),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