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版图变更(鲸吞河陇扩地千里)
公元1038年,世居陇西的党项族首领李元昊率众叛宋,先后夺取河陇重镇,控制河套地区,最终定都兴庆府,建立大夏国,史称西夏。
夏政权的建立标志着宋辽势力平衡的局面迅速瓦解,夏政权割据于河陇地区使宋辽之间再无缓冲地带,宋廷为之一震,承平已久的北宋被迫再启兵衅,随即集结大军征讨西夏。此后数年,宋夏之间相继爆发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等四大战役,宋军连战皆败,西北边防军精锐损失殆尽,大批军事将领阵亡,元气大伤,西北边防体系陷入混乱,被迫放弃征讨西夏、控制河陇的目标。另一边的夏国也没闲着,在夏主李元昊的率领下继续扩大战果,乘着宋朝西北边防混乱迅速推进,斩获无数。随后,宋夏议和(即“庆历议和”),战事平息。
立国初期的夏政权版图
公元1044年,由于不满辽国势力的渗透,辽夏开启兵衅,李元昊于河曲之战击溃辽军。自此,夏国凭借一系列战争的胜利立足于宋辽之间,宋辽夏三国鼎立。
宋、辽、夏三国鼎立
自“庆历议和”后,宋夏之间陆续进行了局部战争,双方互有胜负。经过数代的经营,北宋对夏逐渐转守为攻。宋神宗即位后,开始实施“王安石变法”。经过长期的准备,宋廷开始着手实施“复河陇、继平夏、收复西域”的战略宏图。
整个熙宁开边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镇抚青唐
熙宁四年,青唐地区最大的吐蕃部落首领俞龙珂在宋廷的招抚下率所属十二万部众内附,在他的影响下,青唐地区的其它小部落陆续内附,宋国不费一兵一卒便扩地千里。次年,为了巩固青唐复地,王韶率宋军进入青唐地区,转战千里,最终击溃在此地区的吐蕃势力。
第二阶段——翦灭吐蕃余敌、平定复地叛乱
翦灭吐蕃余敌:
熙宁六年,王韶进驻康乐寨(在今甘肃康乐县),刘川堡(在今康乐县),开通饷道。为了更好地经略青唐地区,王韶采取“广建堡垒、联结营寨、先平吐蕃、再战叛敌的战术,在部署了大量士兵保卫后方后,他亲率精锐深入险地,一举荡平吐蕃余敌,招降大批吐蕃部落。
平定复地叛乱:
在宋军主力远征吐蕃、青唐河陇地区空虚之时,反宋势力蠢蠢欲动,迅速联合吐蕃发动叛乱(叛乱势力主要为河州、岷州地方势力),妄图切断宋军退路,置宋军于死地,随即割据河陇,达到其称霸一方的野心。得知此后方反叛的消息后,王韶依旧坚持原定计划,在击溃吐蕃余敌后迅速急行军回师平叛。
面对宋军回师的情况,河州叛军主动出击,却被一举击溃,随即失去了对河州的控制,宋军在收复河州后乘胜进抵岷州,面对外援已绝、强敌围城的困境,岷州叛敌被迫投降,宋军最终平定叛乱,收复失地。宕、洮、叠三州的吐蕃部落也相继归附。
宋军攻取河陇示意图
第三阶段——经略河陇、北击西夏
经过长达数十年的力量角逐,至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北宋最终完成了鲸吞河陇的全过程(设立熙、河、洮、岷、迭、宕等州,拓地两千余里),肃清了河陇青唐余敌,宋廷在河湟新边之地设郡县、建堡寨,征发边民移垦河湟,河陇地区出现了新气象。史载:"唃氏之地,悉为宋郡县矣"(至此,宋廷完成了对西夏的战略包围)。
熙宁开边
正当宋廷准备调集军队,两路夹击西夏之际,北边却又出现了新情况(公元1115年,女真族人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金军多路推进,辽国陷入分崩离析之中,被迫向北宋求救,而此时的金国也诱以幽云十六州向北宋伸出橄榄枝,北宋统治者选择利益而背弃盟约,与金国签订“海上之盟”,约定调集军队与金国夹击辽国)北攻西夏的计划则暂时搁置下来,用于攻打西夏的军队纷纷北调准备收复幽云十六州。
后语:
宋廷为收复梦寐以求的幽云十六州,征发了数十万宋军。但却因为作战不力而受阻于幽州,反被金军抢先攻占幽云十六州,北宋羸弱的军备弱点暴露无遗。最终金国恃强公然违背盟约只归还太行山以南的燕京、涿州、易州、澶州、顺州、景州、蓟州七州之地,北宋只得默认这一事实。
金国归还七州之地
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金军大举南下,夺回包括燕京在内的七州之地,宋军溃不成军,金军攻至宋都汴京,大掠而归。两年后,金军再度南下,攻破汴京,徽、钦二帝及北宋皇室悉数被掳,北宋灭亡,中原之地尽丧于金人之手。宋室南渡,收复不久的河陇之地由于失去了宋廷的控制得而复失,“复河陇、继平夏、收复西域”的战略宏图最终胎死腹中。
宋室南迁,中原、河陇、幽云之地尽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