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40而不惑是指什么年纪(三十而立立什么)

三十而立40而不惑是指什么年纪(三十而立立什么)(1)

《论语·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大概意思,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学问, 三十而立,有了根,有了独立的意识,知书识理,能够做事合于礼了,真正的长大了。四十不惑,不再疑惑彷徨,定性了,清楚了人生方向。五十知天命,懂得世事万物发展的自然规律, 了知了生命与万物的真谛,一切看明白了。到六十岁,已能理解和泰然地对待听到的一切。到七十岁,可以从心到身自由运作,达到身心自由,而又不越出应有的规矩。无忧无虑无执无着,完全的顺应自然,与大道相合。

有人问我,为何要修行?

儒释道都在讲修行,那么什么是修行?

佛家有佛家的语言,叫明心见性,开悟成佛。道家有道家的说法,叫做得道。儒家也有儒家的说法,叫成圣,叫仁人。

释与道并非像很多不懂的人想的那样~迷信,这两家与儒家一样,是绝对的科学、真正的实事求是。

释家稍稍偏重修心,修身为辅;

道家稍稍偏重修身,但也离不开修心;

儒家偏重修行,讲究入世,一样离不开修心。

三家共同处就是修心。当心明朗了,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身体自然而然修复,君子之行为也是自然而然的行为。

无论佛家讲的心,道家讲的道或真人,儒家讲的仁人、圣人。讲的都是一个,就是真正的我们自己。我们这个身体的真正主人,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惯性反应,机械性反应。我们真正的主人在睡觉。比如我们吃饭,基本就前几口心在吃饭上,后面都是心不在焉的吃,脑子不知道跑哪里去了。后面就是机械动作了。有人会问就算我心在吃饭意识上又有什么意义呢?吃饭只是一个很小的举例,实际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机械性行为,条件反射一样的行为,你不觉得自己做不了主是一件多么可怕和可悲的事吗?明明身体是你的,意识是你的,真正的你却睡着了不做主,不可怕可悲吗?

当你自己醒了,杂念就少了,心也会越来越细微。我发现记忆力有所提升,觉察力也有所提升,随之生活能力、工作能力都有所提升。脑袋似乎开窍了,整个状态都会阳光积极、乐观向上起来。

越是清醒的意识智商与情商就会越高。反之,人随着六根和七情六欲的影响,还有身体、年龄的影响,大部分人意识都会越来越迷糊,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年人有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迷迷糊糊(大部分人),一个极端两耳不闻窗外事,实际特别清明(极少数)。清明的老人是活明白了。前面说到的【论语为政篇】“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五十知天命,天命就是佛家讲的真我,道家讲的道。六十岁时,修为有成,能够顺应天意,不再计较得失与是非。七十大成,这是人完全的顺应了天意,天意是自然,是道法自然。但这个时代的人有几个顺应了天意呢?

其实每一个老年人都不愿意迷糊、糊涂,可是你不在年轻的时候打好基础做好准备,等年龄大了、生病了、陷得很深了、已经够迷糊了,再想摆脱就太难了。就像小动物一样,小动物再聪明再训练的好,它跟一个低智商人比起来都差距太大。而一个意识清醒的人要比普通正常人情商智商都还要高出不少,而且会越来越高!

很多人总觉得大家的智商、情商都跟自己差不多,或者别人还不如他自己。错觉!有道是下位不知上位。 一般人只能看出跟自己差不多或比自己低的人。就像我们看小动物一样。上位可知下位,也就是高的人能看清低的人的具体情况。

很多人以为反应快会为人处事就是情商高,其实,反应和为人处事的表现只是情商的一部分。甚至反应快否、为人处事也无法代表情商。可以这么说,情商高的人一定是不浮躁的,一定是仁义知礼的,一定是清明有爱的。

如果你相信今生后世的话,我们的智商和情商会生带来死带去,这就是之所以孩子刚出生就具备了他自己的智商、情商以及脾气秉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