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金锁(宝玉不一般的通灵玉和宝钗令人生疑的金锁)

(作者:至真斋主)

宝玉金锁(宝玉不一般的通灵玉和宝钗令人生疑的金锁)(1)

通灵玉的前身是女娲补天时被遗弃在青埂峰下的补天石,“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后来听见茫茫大士、渺渺真人谈起红尘中荣华富贵,这块粗蠢的顽石便也想到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茫茫大士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茫茫大士对自己的幻术十分得意,把通灵玉托在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如果通灵玉不镌上数字,我们也就不会产生更多的联想,它不过是一块美玉而已,跟别的玉石没啥区别。

后来甄士隐伏几少憩,在梦幻中遇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二位要让通灵玉随神瑛侍者一起下世造历。甄士隐想一睹通灵玉真容,茫茫大士说他跟这块通灵玉倒是有一面之缘,就取出来递给他。甄士隐只看了正面镌着“通灵宝玉”四字,正想看后面镌刻的小字时,茫茫大士便一把夺过去了。由此看来,这块神秘的通灵玉也不是人人都能大饱眼福地随便看啊。

请大家注意,在“好知运败金无彩”处,甲戌本有侧批:“又夹入宝钗,不是虚图对得工。二语虽粗,本是真情,然此等诗只宜如此,为天下儿女一哭。”由此可知,诗里的“金”指宝钗,同时也透露了将来宝钗的命运也是悲惨的。在“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处,甲戌本有侧批:“批得好。末二句似与题不切,然正是极贴切语。”这是什么特殊时代会有“白骨如山忘姓氏”的惨景?一个家族命运再惨也不至如此,何况还只是抄家,不是满门抄斩。即便是满门抄斩也都要逐个验明正身,哪会白骨如山忘姓氏?这只能是指大规模战争或屠城后的场面。这也是在谶语本书80回后的结局,不是随便涂抹之笔。那么这是指哪个时代呢?结合书中多人生于“末世”,这个末世只能是写一个朝代的末世,而且只能是指明朝末世。胡适派红学家们把本书的时代背景定在清中期,且说是曹家事,这是完全错误的。

俺们的宝姐姐把这块通灵玉看得可仔细了。看了一遍又重新翻过正面来细看,口内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块玉千万别丢了,如果丢了小命就没了。在此处,甲戌本有眉批:“《石头记》立誓一笔不写一家文字。”什么意思?这就是一笔两意的意思,由通灵玉的特殊性、重要性,上面镌刻的文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以及嘲讽诗中的诗句“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让读者联想到国之重器,皇权的象征“传国玉玺”。批书人也在此处提醒道:“余亦想见其物矣。前回中总用草蛇灰线写法,至此方细细写出,正是大关节处。”传国玉玺正面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通灵玉岂不是在影射传国玉玺和皇权吗!古往今来为了争夺江山统治权,正是“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这是作者特殊的写作手法,书中大量采用特定指向的影射、象征的手法,赋予人物、事物以特殊的含义。此时,青埂峰下那块被女娲遗弃的补天石,经过茫茫大士幻化后华丽转身,拥有了玉玺和皇权的象征。贾宝玉口衔这块玉而生,那么他的身份就是皇权继承人的角色,而且是与生俱来的。“山中高士”宝姐姐竭力追求宝玉是大有原因的。

宝钗把“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念了两遍,乃回头向莺儿笑道:“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作什么?”在这里甲戌本有批语:“阅者试思此一句话是何意思?”补拙斋先生一语道破玄机:“不作什么,等着说你心上的话。”通灵玉让没见过世面的金莺看呆了,一时忘了台词,经过主子宝钗一提醒,她立马回过神儿来,心领神会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看到金莺这段话,至真斋主也模仿她的话说:“我看了通灵玉上的两句话倒像和玉玺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现在看了宝姐姐项圈上的两句话也像和通灵玉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这时批书人说道:“又引出一个金项圈来,莺儿口中说出方妙。”是啊,如果从宝钗口中说出来就显得直白和急不可耐了。金莺的话吸引了宝玉,宝玉听了,忙笑道:“原来姐姐那项圈上也有八个字,我也鉴赏鉴赏!”宝钗道:“你别听他的话,没有什么字。”宝玉笑央:“好姐姐,你怎么瞧我的了呢。”宝钗被缠不过,因说道:“也是个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所以錾上了,叫天天带着,不然,沉甸甸的有什么趣儿。”宝姐姐采取了欲擒故纵之法,故意假装扭捏再三推辞,实际上巴不得立马掏出金锁来让宝玉看。在情急之中,一贯沉稳含蓄的宝姐姐也说了实话,如果金锁上没錾着跟宝玉的通灵玉上正好配对的八个字,不喜欢涂脂抹粉披金戴银的宝姐姐戴着这个沉甸甸的劳什子有啥意思?黛玉曾无情地讥讽过宝钗:“她在别的上头心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他才是留心呢!”黛玉还当面对宝玉说:“蠢才!蠢才!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

这时候一向矜持的宝姐姐也顾不得许多了,当着宝玉的面,一面说,一面解了排扣,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将出来。读到这里,至今很多红迷疑惑宝钗戴的金锁是挂在项圈上还是璎珞上?后来的情节称呼宝钗的项圈是否指金锁?在这里,甲戌本抄手解释了这个问题:“璎珞者颈饰也,想近俗即呼为项圈者是矣。”宝玉忙托了锁看时,果然一面有四个篆字,两面八字,共成两句吉谶:“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宝玉看了,也念了两遍,又念自己的两遍,因笑问:“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这时候批书人也调侃道:“明明是一对儿”,“余亦谓是一对,不知干支中四柱八字可与卿亦对否?”这等于是提醒读者,宝钗有主动求婚、私定终身的意思。作者这段文字真是“花看平开,酒饮微醉。”金莺还在兴致盎然地表演,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宝钗不待她说完,便嗔她不去倒茶。这回宝姐姐是真的让金莺去倒茶,不能再说下去了,再说下去恐言多语失。这段情节完全是宝钗金莺主仆二人早就演练好的一场戏,目的很明确就是勾引宝玉。

宝玉金锁(宝玉不一般的通灵玉和宝钗令人生疑的金锁)(2)

宝钗明明知道宝玉跟黛玉青梅竹马,还有“木石前盟”,贾府阖家上下也都认可宝黛的婚姻,可是宝钗全然不顾这些,依然追求宝玉。薛姨妈也四处散布“金玉缘”说辞。在第28回作者写道:“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送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这娘俩配合的相当默契,只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在金锁的来历上娘俩说法不一,漏了破绽。薛姨妈说金锁是和尚给的,而宝钗和金莺却说和尚只送了八个字让錾在金器上。总之,薛家娘俩说话相互矛盾,这件金锁的来历就难免让人生疑。到底宝钗的金锁是不是和尚送的?我看也不必探究了,癞头和尚只管度脱人离开红尘的烦恼,是不会干说媒拉纤这种事的,那都是薛家人编造的谎话而已。薛家只有薛大傻子说实话,在第34回,薛蟠说:“好妹妹,你不用和我闹,我早知道你的心了。从先妈和我说,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见宝玉有那劳什骨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搞得宝钗很尴尬狼狈,大哭一场。

宝钗有事没事的就往宝玉的房间转悠。黛玉之副晴雯就曾没好气地抱怨:“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而宝钗之副袭人不但张开双臂热烈欢迎宝钗,还给宝钗提供跟宝玉独处的机会。第36回,宝玉正睡午觉,袭人在旁边给宝玉绣鸳鸯兜肚,宝钗颠颠地来了。袭人假装脖子疼出去走走,给宝钗腾地方。宝钗就顺势坐在了呼呼酣睡的宝玉身边,帮着袭人绣鸳鸯兜肚。这时候,宝玉在梦中大叫:“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前盟。”宝钗听了就一怔。这时候宝钗应该知道宝玉心里是咋想的了,可是宝钗就是对宝玉“不离不弃”。宝钗的行为就是典型的第三者插足,目的就是要嫁给宝玉,成就“金玉缘”,最终达到霸占贾家财产的目的。这也是薛家在贾家赖着不走的真正原因。

薛家想成就“金玉缘”,就打造个金锁谎称是和尚给的,可以说“金玉缘”就是薛家一手制造的谎言。不仅如此,金锁也不是纯金的,而是鎏金的。列位看官一定以为我在故意黑薛家,不是的,我有文本为证。在第35回,薛大傻子前回气哭了宝钗,这回要讨好她,不经意间又说了大实话:“妹妹的项圈我瞧瞧,只怕该炸一炸去了。”这个“炸一炸”就让宝钗的金锁露馅了,原来不是纯金的,而是鎏金。关于这个问题我特意让朋友“老刀”请教了专业人士,专家说,纯金的成色是很稳定的,不会变色,只有鎏金和75%以下含金量的饰品才会褪色。而“炸”是针对鎏金饰品说的,鎏金饰品时间长了表面的镀金会脱落,就要重新“炸一炸”。有的研究者认为宝钗的金锁是纯金的,时间长了颜色变淡,要做出新处理,并且引用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著作《天工开物》来论证:“其金成器物,呈分浅淡者,以黄矾涂染,炭木炸炙,即成赤宝色,然风尘逐渐淡去,见火即还原。”其实,《天工开物》说的是75%以下含金量的饰品出新方法,而且这种方法也不叫“炸”,而是用火焰焙烤。

那么宝钗的金锁是什么材质鎏金?是银的?铜的?都不是,而是铁的。有第四回护官符薛家诗句为证:“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薛家是皇商那么富有,怎么会用铁来打造金锁呢?这就涉及到作者设计薛家、宝钗和金锁的特别用意了。关于这个问题的更深层解读,我以后再讲。

————————————

校对:王华东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 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不一样的文章。欢迎关注"吴氏红学"头条号,欣赏更多吴氏红学精品文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