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补胎液的缺点是什么(告诉您汽车自动补胎液好不好)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备胎是车内一个重要配置,但如今一些车辆出厂时就没有配备备胎,一旦轮胎被扎时,需要使用原厂配备的“补胎液”进行修复。对于大多数车主来说,补胎液是一个比较陌生的玩意儿,什么时候使用?该如何使用?相信不少朋友心存疑惑,今天我们就来介绍补胎液的使用注意事项。
● 补胎液的作用
补胎液是一种应急使用的补胎产品,在轮胎被扎造成亏气,并且暂时没有维修条件时使用。优势在于简单快捷,不用更换备胎,也不用使用千斤顶,补胎的同时自动充气,之后可以正常行驶至维修店。
在网络中,关于补胎液的宣传五花八门,我们通过调查发现,主流补胎液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普通瓶装液体,这种产品只有补胎功能,没有自动充气功能,需要配合气泵进行使用,一些原厂配备补胎液的车型会外带一个小气泵;另一种则是比较常见的自动充气补胎液,号称无需千斤顶、不用扒胎无需气泵就可以达到补胎充气二合一的效果,这也成为很多车主感兴趣的一个产品,我们的实验也针对这类产品展开。
● 补胎液怎么用
抛开那些花言巧语的宣传,对于自动补胎液的效果其实我们始终半信半疑。这样一瓶补胎液就能达到那么神奇的补胎效果?话不多说买上几瓶,我们模拟几种常见的车胎被扎状况用实际表现为大家介绍。
情况1:车胎被扎/钉子未拔出/轮胎严重亏气
试想,当我们自驾出游时发现轮胎亏气,下车检查后发现轮胎被扎。周围没有修理厂,没有人知道钉子什么时候扎进去的,也没人知道轮胎中剩余气体还能坚持多久,此时心里一定非常不安……
我们模拟这样的场景,将一条被钉子扎穿的轮胎换到我们的测试车上,此时钉子没有被拔出,轮胎已经接近完全没气的状态了。测量胎压,此时胎压仅为0.3bar,我们开始利用自动充气补胎液为轮胎修补充气。
按照说明书上的使用介绍,首先我们要将压缩气罐拿在手中快速晃动摇匀,1分钟左右即可。随后将外侧的导管提起,接口与轮胎气门嘴对接。撕开瓶体上开关旁边的一圈固定环,将开关置于“on”的位置,补胎液就开始自动工作了。
从透明导管中可以看出,补胎液会将压缩气罐内的液体快速充入轮胎中,并且亏气瘪掉的轮胎明显开始充气抬升,整个过程非常迅速,肉眼完全可以观察到。
在此过程中有几点需要注意:
1:尽量用手扶住导管和气门嘴接口的位置,因为那里比较容易漏气。
2:想终止充气时一定不要直接拔掉管子,要首先关闭瓶罐顶部的开关,否则补胎液会在拔开导管后继续喷射出来。
3:如果感觉压缩气罐内液体充入无力,可以停止充气继续摇匀后再继续,同时可以尝试将气罐位置抬高的做法增加充注效果。
补胎完成后我们再次测量胎压,此时的胎压为1.9bar,与此前的0.3bar相比提高不少,与正常值相比虽然此时的数值仍然略低,但是中低速前行一段距离还是可以应付的。
按照说明书上的介绍来看,此时补胎液都位于轮胎内侧的下方,需要尽快行驶起来,运用轮胎转动时的离心力将补胎液均匀的铺在轮胎中的各个位置上,从而形成一层密闭的膜,保证胎内气体不在外漏的情况。
于是我们启动车辆,将小计里程归零,在城市环路中以60km/h左右的速度行驶30km后看看效果。
在行驶过程中,我们并没有感觉轮胎有什么异样,在行驶了34.5km后我们回到了测试地点。此时轮胎看上去比以前更加“鼓”了一些,通过测量,胎压达到了2.6bar,比出发前又升高了0.7bar,我们推测这与行驶中补胎液与空气不断发生作用、同时随着轮胎内部温度升高造成补胎液反应变化等原因不无关系。
此后我们灭车停留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凉车后再次测试胎压值为2.5bar,与此前并2.6bar的数值没有明显变化,继续等待一段时间后仍然没有明显变化。究其原因我们推测扎钉后轮胎亏气速度虽然加快,但是整体还在可控范围内,因此即便不用补胎液,轮胎内的气体也不会被快速放光,因此在补胎液的填补作用下可以达到更好充气和防漏效果。
情况2:车胎被扎/钉子被拔出/轮胎严重亏气
可能有人会问,这时拔下钉子还会漏气吗?于是带着疑问我们将轮胎上的钉子拔掉,胎内气体瞬间喷出,显然不加以控制的话轮内气体很快就要放光了。按照说明书上的介绍,拔下钉子以后使用补胎液的补胎会达到更好的效果,虽然我们并不是很理解为什么,但是既然这么说,我们决定换个方法再试一次。
也许在我看来,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当我们自驾出游时,轮胎遭遇钉子等异物扎穿,轮胎瞬间亏气瘪掉,并且“凶手”没有留在轮胎上,只留下一个穿孔……
我们将一条被钉子扎穿的轮胎换到测试车上模拟这种情况,车胎迅速瘪掉,此时胎压值为0.3bar,下面测试开始。
这种情况下首选我们要确定穿孔的数量和位置,确定漏气点后微调车轮,将漏气点置于轮胎下方,也就是压在地面上,以保证补胎液注入过程中不会漏气。
而后的过程与上一个测试的程序完全一样,摇匀、对接、充气,轮胎被迅速充气,再次测得胎压为1.7bar。
随后我们继续开始行驶,保持60km/h的速度在城市环路中行驶30km左右后测得胎压为2.5bar。但停留将近1小时的时间后轮胎明显亏气发瘪,再次测得胎压数值仅为1bar,并且找到伤口发现穿孔处在缓慢漏气,虽然比使用补胎液之前漏气速度缓慢了很多,但是肯定不足以坚持太长时间。
● 为何建议拔掉钉子再使用补胎液?
我们从很多种补胎液产品的说明上都看见这样一句话:“轮胎上的刺钉无法拔除也不影响使用效果”,言外之意就是拔下钉子后再使用效果更佳,购买时一些商家也是这样建议。但是,按照商家推荐的拔掉钉子以后再使用补胎液的方法后,结果并不算乐观,那为什么产品说明上会这么推荐呢?我们也联系了几个补胎液厂家,据工作人员介绍,拔掉钉子后,补胎液在轮胎内侧表面形成的膜会更加平整稳定。而带着钉子使用后,轮胎转动到钉子与地面接触位置时,钉子残留在胎内的尖部会通过搅动破坏形成的膜,所以这种情况下补胎液的功效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但是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建议在不拔出钉子反而可以抑制漏气速度的情况下,拔掉钉子要谨慎。
● 作为使用者需要了解的
通过我们的测试,相信大家对于自动补胎液的使用方法和补胎充气效果有了一定的了解,不过对于一个并未广泛普及开来的陌生产品,还有很多疑问和需要注意的地方,下面我们就为大家罗列一些。
补胎液有哪些可能存在的危害?
1、成分不明:对于补胎液的成分,几乎所有的产品包装上都没有明确标注,我们咨询了不少商家和厂商也都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从我们接触到的感受来看,补胎液的气味非常刺鼻,有一种类似煤气的味道,但是究竟是否含有危险物质,补胎液本身是否易燃易爆,我们不得而知。
2、保存条件未知:不少商家宣传,补胎液并非易燃易爆产品,压缩气罐的保存也没有特别限制。但由于成分不明,建议大家按照常规易燃易爆品的方法进行保存,避免高低温,避免阳光直晒,远离儿童。
3、使用后的要求未知:关于使用补胎液后车速和行驶距离上,大多数产品说明中没有标注。不少商家表示,使用补胎液后与正常轮胎一样,速度和行驶距离没有要求。但是由于成分不明,并且通过实验来看效果也是有限的,因此建议使用后中低速行驶,频繁观察轮胎变化,以保证安全。
4、影响动平衡:使用一罐补胎液后,轮胎内残留的液体目测有200ml-300ml左右,体积与普通易拉罐类似,因此对于车轮的动平衡一定会有影响,因此驾驶时要多加小心。
5、再次补胎受影响:如今补胎液宣传的都是纯天然成分,不影响二次补胎。然而我们从专业轮胎店了解到,使用过补胎液以后,由于轮胎表层多多少少都会遭受腐蚀,并且在轮胎表层形成胶质保护膜会对补胎过程中的打磨和粘贴造成影响,因此操作会有难度,也存在无法补胎的风险。
补胎液的优势
1、简单快捷:补胎液的优势非常明显,那就是简单快捷,不用换胎、不用千斤顶,前后一两分钟就可以搞定。
2、可以防止多次扎胎:使用补胎液以后,液体在轮胎内残留很多,车辆行驶中不断滚动,因此使用补胎液后短时间内如果再次扎胎,残留的补胎液仍然奏效。
● 哪些情况不能使用补胎液?
1、伤口过大不能修补:补胎液只能对细小的穿孔进行修补,理论上穿孔直径不超过5mm,伤口越小效果越好,大面积划伤无法修补。
2、胎壁穿孔无法修补:补胎液只能用于胎面上的穿孔,因为补胎液在注入后和行驶过程中,离心力无法将它平铺在胎壁上,因此胎侧壁上的伤口无法修补。
3、有胎压监测的车型不要用:补胎液会对设置在轮胎内的胎压监测设备造成损坏,损失远远超过轮胎价值。
4、温度过低或海拔过高时慎用:过低的温度会影响补胎液的工作效果,并且高海拔下由于气压变化也会对补胎液的工作造成影响,因此要慎用。
5、胎压不低于2bar时慎用:当我们发现车辆被钉子扎穿,若此时轮胎胎压不算很低(不低于2bar)时,建议不要使用补胎液,否则胎压会过高。
● 还有哪些需要注意
1、使用后立即行驶:为了补胎液更全面的贴合在轮胎上,使用完要迅速行驶一段时间,并且尽量不要停车,避免走走停停。
2、拔钉子要慎重:虽然我们上面提到了商家的建议,但是通过我们亲身体验来看,拔钉子后修复效果更好这件事需要三思,谨慎拔钉子。
3、穿孔压在车轮下:第二个实验中我们提到,钉子拔掉以后,注入补胎液之前要把车轮上穿孔位置压在轮下,与地面接触,避免漏气。如果说我们不得不长时间停车时,也要尽量将穿孔压在车轮下,减缓漏气。
4、不同车型不同用量:我们购买的600ml装产品,市面上产品大多从400ml-700ml之间,普通轿车一瓶可以补一个轮胎,如果是SUV或是一些大车,可能需要2瓶甚至更多。
5、尽量不用:归根到底,补胎液是一个应急产品,没有备胎、没有修理厂、不得不继续前行时使用。虽然操作方便,不过弊端也不少,因此不到万不得已尽量不用。
总结:
自动补胎液是一款优劣势鲜明的产品,简单便捷,特殊情况下保证行车安全,是很多自驾游爱好者的必备产品。但补胎效果有限,坚持时间有限,对于轮胎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些都是消费者在使用前需要考虑的。因此我们建议,备上一瓶作为应急使用没有坏处,出现问题以后能优先考虑备胎或其他补救措施也是很必要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