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临死前留下的一个人(朱元璋出生的5年前)

公元1328年(元文宗天历元年)九月十八日,明太祖朱元璋降生了。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几次搬家,最后落脚到濠州钟离(古凤阳)给一个地主做长工。朱元璋出生时,朱五四正在田间劳作,工友们突然发现朱五四家中“赤光烛天”,以为着火了。朱五四吓得赶紧往家赶,毕竟家中还有一个大肚子的媳妇。没想到,等朱五四到家,不仅家中没有失火,还听到了新生儿的哭声。朱五四看到刚出生的儿子,叹了一口气,给他取名为朱重八

朱元璋临死前留下的一个人(朱元璋出生的5年前)(1)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朱元璋出生于元朝末年,此时南宋王朝已经灭亡很久,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就在朱元璋出生的5年前,有一位宋朝的皇帝才去世,此人就是宋恭帝赵显

朱元璋临死前留下的一个人(朱元璋出生的5年前)(2)

一、宋恭帝前传

赵显,又名赵㬎,是南宋第七位皇帝(倒数第三位皇帝),有些读者对他不是很熟悉,笔者先将赵显之前的南宋历史简述一下。

南宋和北宋是一脉相承的,北宋经历“靖康之耻”后,宋徽宗、宋钦宗被金人掳走,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逃出生天,在商丘建立南宋。后来迫于金兵压力,南宋几度迁都,靠韩世忠、岳飞、吴玠等名将才得以转危为安。最终,南宋定都临安府(杭州)。

朱元璋临死前留下的一个人(朱元璋出生的5年前)(3)

宋高宗晚年禅位给养子宋孝宗,宋孝宗十分有作为,他不仅支持北伐,而且还为岳飞平反,铲除秦桧余党。可是,宋孝宗有个不孝的儿子宋光宗,宋光宗在位5年,由于实在太荒唐,最终被迫提前禅位给儿子宋宁宗。

宋宁宗在位期间,韩侂胄和史弥远两位奸臣当道。此时金国已被蒙古击败,南宋内政混乱,但对外形势稍有好转,连每年给金国的岁贡都取消了。

宋宁宗子嗣艰难,8个儿子全部夭折,不得不过继弟弟的儿子赵昀为嗣子,赵昀也就是后来的宋理宗。在史弥远去世后,宋理宗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称“端平更化”,南宋内政得到一些改观。

公元1232年,蒙古全面攻打金国,此时,蒙古希望和宋朝联合灭金,而金国以“唇亡齿寒”为由向南宋求援。由于宋朝和金国有国仇家恨,宋理宗最终答应联蒙灭金。没想到,蒙古灭掉金国后片刻不休整,立即调转矛头对准宋朝。至此,南宋开启了抗蒙(元)的征途。

朱元璋临死前留下的一个人(朱元璋出生的5年前)(4)

公元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在征战合州时死于南宋将士之手,他的弟弟忽必烈继承汗位,忽必烈为了报仇,大举攻打南宋。为了抗蒙,南宋将士和百姓付出了血的代价。4年后,宋理宗去世,传位给他的侄子宋度宗。宋度宗在位期间,奸臣贾似道擅权,人称“蟋蟀宰相”,在贾似道的消极抗敌态度下,襄阳城破。

宋度宗荒诞奢靡,整日声色犬马,35岁就驾崩了。他年仅4岁的嫡长子赵显被立为皇帝,赵显,也就是本文的主角,史称宋恭帝。

朱元璋临死前留下的一个人(朱元璋出生的5年前)(5)

二、末代皇帝?不,我是倒数第三!

宋恭帝赵显于公元1274年登基,次年(1275年),三年前,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大军在伯颜的带领下攻破长江上游的安庆府,直逼建康。南宋王朝部署的长江防线全面崩溃。贾似道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带兵出征,可惜他兵败了。十一月,常州失守,元军屠城,人心惶惶。公元1276年,元军兵临临安城下,南宋灭国在即。

朱元璋临死前留下的一个人(朱元璋出生的5年前)(6)

国破家何在!在元军的威慑下,南宋的大小官员纷纷携细软逃离京城,当时有一位叫文及翁的大臣,时任签书枢密院事文,为了保命,他不惜暗中指使同僚来弹劾自己,以达到卸任逃跑的目的。

谢太后见百官窜逃,慌忙以皇帝的名义下了一道圣旨:

“我大宋朝建国三百余年来,对士大夫从来以礼相待。如今我与继位的新君遭蒙多难,你们这些大小臣子不见有一人一语号召救国。……平日读圣贤书,所许谓何!却于此时作此举措,生何面目对人,死何以见先帝!”

谢太后说得大义凛然,但在国破家亡之时,什么魑魅魍魉的都出现了,朝堂之上,仅有6人坚持上朝,其他人早就“四处纷飞”了。

谢太后见无法组织防御力量,只得派右丞相文天祥去蒙古军中谈判。文天祥宁折不弯,被伯颜扣留;谢太后无奈,又派贾余庆前去主持谈判。

公元1276年二月初五,谢太后接受了蒙古人的招降,5岁的宋恭帝赵显宣布退位。忽必烈下令将赵显以及谢太后等人全部押送到大都。赵显的退位,意味着正统意义上的宋朝已经灭亡,宋太祖赵匡胤到宋恭帝赵显,两宋持续了320年。

当年,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从后周的孤儿寡母中夺下皇位,而今,南宋的孤儿寡母把皇位禅让给另一个人,冥冥之中,似有天意。

朱元璋临死前留下的一个人(朱元璋出生的5年前)(7)

南宋都城沦陷,宋恭帝被俘,南宋灭亡了吗?没有!因为宋恭帝还有两位兄弟陆续被扶上皇位,因此,宋恭帝赵显也不算是末代皇帝。

三、南宋朝皇帝在元朝

宋恭帝北上之后,以陆秀夫、文天祥为首的南宋遗臣为了延续南宋皇权,拥立宋恭帝的哥哥(宋度宗庶长子)赵昰为帝,是为宋端宗。当时,元军已经向福州进发,张世杰等人只得乘船带着宋端宗赵昰和他的幼弟赵昺乘船从海上南逃。宋端宗在海上漂泊两个多月,于第二年春天到达广西雷州。但宋端宗体弱,在海上折腾一番后病逝了。于是,众人只能拥立宋度宗唯一的血脉赵昺为帝(宋末帝)。

后来,文天祥在海丰兵败被俘,张世杰兵败,蒙古把宋人撵到崖山,陆秀夫不愿宋末帝受辱,在一番血战之后,背着年幼的宋末帝投海自尽,宋朝800多名将士和皇族成员纷纷跳海,惨不忍睹。

朱元璋临死前留下的一个人(朱元璋出生的5年前)(8)

崖山海战后,宋朝彻底灭亡了。

宋朝虽然灭亡了,但还有一位宋朝的皇帝还活着,他就是被忽必烈押往大都的宋恭帝赵显。

赵显先到大都(北京),在大都,赵显向忽必烈行了君臣之礼。忽必烈为了安抚宋人,封赵显为瀛国公,并且将元朝宗室的一位公主许配给了他。

不过,赵显娶公主的事情没有明确的史书记载,因为元朝规定非功勋之臣家族不能娶公主为妻。赵显只是亡国之奴,娶公主的可能性不大。

赵显在大都期间,有一件事不得不提,那就是他在大都见到了被俘的文天祥。当时,崖山海战已经结束,文天祥被俘后押送到了大都,忽必烈为了劝降文天祥,使尽了浑身解数,但文天祥宁死不屈。最后,忽必烈派瀛国公赵显去劝降文天祥。

朱元璋临死前留下的一个人(朱元璋出生的5年前)(9)

这是一个很滑稽的场面:一个是南宋的不降之臣,身居大牢还在誓死抗争。一个是南宋的昔日帝王,已经向元朝低头。如今,皇帝劝自己的臣子投降,这对君臣情何以堪!

9岁的赵显被带到牢狱之中,看到43岁的文天祥,在文天祥面前,赵显突然委屈起来,他哇哇大哭,把之前忽必烈教给他的话全部忘记了。而文天祥看到昔日的君主,立即跪地痛哭,文天祥只重复说4个字:“圣驾请回、圣驾请回、圣驾请回……”然后这场劝降就结束了。四年后,文天祥被杀,宋朝最后的傲骨也消失了。而活着的人,则更加颠沛。

四、皈依成佛,53岁被赐死

可能因为大都离宋朝遗民太近,忽必烈随后将赵显送往上都(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境内),在上都,赵显的行踪已经没有明确的史书记载了,多是一些佛教记载和传说。

朱元璋临死前留下的一个人(朱元璋出生的5年前)(10)

例如,在崖山海战过去9年之后,忽必烈突然赏赐给赵显一百锭银子,史载:

(忽必烈)赐瀛国公赵显钞百锭。

人在屋檐下,赵显虽然已经有18岁,但他只能靠元朝皇帝的赏赐才能度日。在接到赏赐之后不到一个月,赵显又被忽必烈送到吐蕃去“学佛法”,法号为“合尊”,这是要出家为僧了。

其实,不难猜测,赵显此时已经成年,不是那个只有八九岁的少年,他长大后懂得了更多国仇家恨。而此时,在元朝统治的南方,仍有不少人打着宋朝后人的名义起兵造反,让赵显在上都的处境非常艰难。赵显为了活命,才选择出家为僧,因此有“乞为僧,往吐蕃学佛法”的说法。

朱元璋临死前留下的一个人(朱元璋出生的5年前)(11)

宋末诗人汪元量曾是赵显的老师,在赵显被送往西藏出家的时候,汪元量被安排出家为道士,两人分别,汪元量写诗曰:

木老西天去,袈裟说梵文。生前从此别,去后不相闻……

在汪元量看来,所谓的“出家”,其实是二人的永别。

在梵音中,赵显平安度过了30多年,他还翻译了佛教的一些书籍,公元1323年,赵显53岁了,他的末日到了。

在元朝经历47年,赵显经历了元世祖、元成宗、元武宗、元仁宗、元英宗五位帝王,他没能逃脱厄运。据《佛祖历代通载》记载:

至治三年四月,赐瀛国公合尊死于河西……

至治”是元英宗的年号,而“瀛国公”指的是南宋被俘皇帝赵显。

前4位元朝皇帝都不杀赵显,元英宗为何手下不能留情呢?坊间有三种说法,第一是说赵显写了反诗,元英宗认为他在煽动江南人心,于是赐死了他。

朱元璋临死前留下的一个人(朱元璋出生的5年前)(12)

第二是说赵显参与了吐蕃叛乱,第三是说赵显在寺庙里威望渐高,触犯了其他僧侣的利益,因此遭到陷害。

但不管如何,53岁的宋朝皇帝去世了,死得不明不白。而5年后,有一位叫朱五四的长工生下了一个儿子,此人名唤朱重八。40年后,朱重八在南京建立大明朝,然后将元朝赶回草原之上。巧合的是,朱元璋也曾出家为僧,若朱元璋早生5年,昔日的宋朝皇帝和未来的明朝皇帝有可能会同时出现在那个时空中,若机缘巧合,他们或许还能相见。

若干年后,有人编造一个谣言,说元顺帝乃是宋恭帝赵显的血脉;而朱元璋曾俘虏过元顺帝的嫔妃,后来生下朱棣,说朱棣有可能是元顺帝的儿子,也就是宋恭帝的血脉。

这个谣言,经不起推敲,宋明两个朝代,虽然同为汉人王朝,但只能隔时空相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