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成语故事20个(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
悖入悖出“悖入悖出”中的“悖”即违背、胡乱的意思这一成语是说: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物,也会被别人用不正当的手段拿走;胡乱弄来的钱又胡乱花掉,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商丘成语故事20个?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商丘成语故事20个
悖入悖出
“悖入悖出”中的“悖”即违背、胡乱的意思。这一成语是说: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物,也会被别人用不正当的手段拿走;胡乱弄来的钱又胡乱花掉。
典故出自西汉时的经学家、商丘人戴圣编著的《礼记·大学》:“《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戮矣。《诗》云:‘殷(商)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这段话的意思是:《诗经》上说:“与民同乐的国君和官吏,乃是民之父母。”老百姓喜欢什么自己就喜欢什么,老百姓讨厌什么自己就讨厌什么,这就叫作民之父母。《诗经》上说:“巍峨的南山啊,山石高又高。显赫的太师啊,万民齐瞩目。”治理国家的人不可以麻痹大意,出了问题就要受到天下人的惩罚。《诗经》上说:“殷商未曾丧失民心时,上帝还保佑。我们应该借鉴殷商灭亡的教训,上帝才会永远保佑。”讲的就是这样的道理:得到民众就得到国家,失去民众就失去国家。所以国君首先要考虑的是德行。有了德行就有了民众,有了民众就有了国土,有了国土就有了财富,有了财富就有了国用。德行是本,财富是末。轻本重末,就会从老百姓手上抢夺财富。所以说,国君聚敛财富,百姓就背离而去;国君布施财富,百姓就络绎而归。所以,国君既然有不中听的话出口,百姓就会有不中听的话进入其耳;国君的财货既然不是从正道而得,也就会不从正道出去。《康浩》上说:“天命并不总是保佑某一个人。”意思是说,有好的德行就能得到天的保佑,没有好的德行就会失掉天的保佑。《楚书》上说:“楚国不把别的什么东西当作宝贝,只把德行当作宝贝。”舅犯说:“流亡者没有什么可以当作珍宝的,只有把珍视仁义作为珍宝。”
这段话主要是教育人们要重德不重财。财富以不正当的方式获得,也一定会以不好的方式给败散掉。
这类事情是不乏其例的。譬如,腐败分子的钱是由贪污受贿、违法乱纪而来的,最后东窗事发,自己锒铛入狱时家产就会被没收、被充公。再如,水灾、火灾会把不义之财焚烧掉、剽夺走。再如,古代哲学大师庄子说“盗亦有道”,即古时被统治者称为“强盗”的农民起义军,他们讲他们的道义,其中之一就是专门劫富济贫,偷盗、敲诈、勒索为富不仁的人,得到的财物去救济处于水火之中的老百姓。他们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的人花天酒地、骄奢淫逸,而受他们剥削、欺诈的穷人不但上不起学、就不起医,甚至连吃的也没有,就过意不去,所以专门劫富济贫,让那些不义而富的人财富一空。你说他们是“盗贼”,人们就说,如果说他们是“盗贼”的话,那么,那些通过压榨、剥削百姓不仁而富的人才是真正的、更大的盗贼,义军劫富济贫的行为才是仁义的,虽然他们的手段似乎是“不正当”的,但他们是不得已而为之。
还有一类“悖入悖出”是防不胜防的,就是不肖子孙、败家子也会把父辈的不义之财给败散掉。
儒家认为“悖入悖出”是因果报应,是一条规律,因此为人正派,要有德,不要取不义之财。《礼记·大学》中的“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后来就被精炼为“悖入悖出”这一成语。
例句:“诉者多矣。神以为悖入悖出,自作之愆;杀人人杀,相酬之道,置不为理也。”(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 (297)
来源:商丘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